原標題:蘑菇搭“火箭”飛向全世界
好的產品要有好的銷售渠道,這是膠州食用菌協(xié)會會長匡永帥一直秉承的理念,。 2011年大學畢業(yè)回到膠州后,,匡永帥帶領200多名社員種植蘑菇,、培養(yǎng)菌棒,把蘑菇、菌棒銷往韓國,、日本,、新西蘭等國家,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他以銷售牽頭逐漸把膠州蘑菇帶到了國際市場,。
機械專業(yè)的蘑菇“大神”
青島康麗源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位于膠州市膠東街道羅家村,如今的“掌門人”便是匡永帥,。說起蘑菇,,匡永帥頭頭是道:“我對種蘑菇,熟得不能再熟了,。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伙子,,大學里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yè),跟蘑菇種植根本不搭邊,。因為父親種植蘑菇,,匡永帥從小耳濡目染,對蘑菇種植是“門兒清”,。大學一畢業(yè),,他便從父親手里接過擔子,走上了蘑菇種植的道路,。
種植技術在手,,但是實際經營卻是另一回事。他最初合作社有50多戶社員,,都是自己種自己銷售,,品質良莠不齊,價格也上不去,??镉缼浻X得,要想做好,,讓銷路變廣,,分散式經營肯定不行,于是,,匡永帥開始擴展銷售渠道,,在城陽蔬菜批發(fā)市場發(fā)展門市。
市場打開了,,問題也接踵而來,。合格的產品不夠,匡永帥利用合作社資源優(yōu)勢,,幫助社員提高出菇水平;社員不夠,,他跑遍山東各地蘑菇種植戶,,發(fā)展社員。經過多年的努力,,康麗源合作社的蘑菇受到了市場的歡迎,,社員發(fā)展到200家。從種植到銷售,,匡永帥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的資深專家,。
菌棒直接出口大受歡迎
之前,在韓國的朋友吐槽當地蘑菇品質不如中國的好,,價格還貴,,6元的蘑菇,在韓國要60元,,巨大的差距讓匡永帥心跳加速,。他只身一人飛往韓國,考察當地最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因為語言不通,,他靠著翻譯加肢體比劃,硬是擠進了韓國市場,。進駐了韓國并不代表圓滿,,很快他發(fā)現(xiàn),從中國來的蘑菇品質再好,,在韓國也得不到認可,。為了讓中國蘑菇在韓國占有一席之地,匡永帥在韓國一待就是一年半,。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為何不把蘑菇菌棒運到韓國來,,在本土種植,,然后快速上市呢?菌棒和蘑菇的利潤相當,但是菌棒的產出周期更短,,而且菌棒比蘑菇更加適合長途運輸,。對,就這么干!隨后,,他在韓國京畿道建設了35畝農場基地,,將菌棒運到這里培育蘑菇,約7天就能上市,,最高價達70元一斤,。思路一變天地寬,在拓展其他國家市場時,,匡永帥依然采用這種模式,,很快,在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他的菌棒成了熱銷產品。
菌棒第一次運往新西蘭的時候碰了壁,,因為不符合新西蘭進口品種需求,,匡永帥不得已全部召回。隨后匡永帥請教了青島農大的專家教授,,研發(fā)出了符合新西蘭進口需求的品種,。目前,新西蘭80%的蘑菇都來自康麗源?,F(xiàn)在,,合作社平均一個月出30多萬個菌棒,占總體效益的90%,。
下一步滿足青島百姓需求
畢業(yè)9年,,匡永帥不僅提高了合作社的效益,還帶動200多戶合作社社員走上致富路,。 “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能賺到錢,他就跟著你干,。 ”匡永帥說,。為了提高蘑菇的品質,匡永帥利用合作社資源,,統(tǒng)籌社員,,從菌種、出菇技術到銷售統(tǒng)一培訓,、管控,。為了提高社員的積極性,他付給社員70%的定金,,社員看著滿滿的誠意,,都愿跟著他干。蘑菇的品質上來了,,價格也上去了,,社員的平均年收入大概都在20至30萬元左右。
下一步,,匡永帥將目光轉向了本土,,他說,,青島的蘑菇市場需求很大,合作社將努力提高青島市場份額,,并研究針對日本市場的灰樹花品種,。匡永帥在探索食用菌的發(fā)展道路上孜孜不倦,,帶領著家鄉(xiāng)父老走上致富路,,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劉靜靜 徐立媛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