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七大電視品牌一季度出貨量占比達歷史高點 將向高端、全球市場加速沖擊
本報記者 賈麗
中國家電市場份額再度集中,國產廠商占據大部分“江山”,。4月13日消息,,洛圖科技日前發(fā)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蹤》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852萬臺,,較2022年同期略降0.6%,較2021年同期下降8.9%,。中國電視市場前七大國產傳統主力品牌及子品牌的出貨總量合計占到全市場出貨量份額的92.6%,,為歷史最高點。
“可見目前國內電視行業(yè)分化明顯,,整體份額更向中國品牌集中,,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及占有率逐步萎縮。七大電視國產主力品牌處于較強競爭地位,,與其市場地位,、占有率以及多年來打造的品牌優(yōu)勢有關,國產電視品牌地位及影響力空間提升,。今年國產電視廠商將向高端,、全球市場發(fā)起沖擊,并帶動全球顯示技術變革,。”鯨平臺智庫專家,、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產品牌占據超九成市場份額
具體來看,,洛圖科技數據顯示,,中國電視市場前七大傳統主力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創(chuàng)維,、長虹,、海爾、康佳以及子品牌的出貨總量達789萬臺,,同比增長2.5%,;合計占到全市場出貨量份額的92.6%,,為歷史最高點,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2.7個百分點,。
其中,,海信加上其子品牌Vidda第一季度出貨量近200萬臺,同比增長達到13%,,市場份額較同期增長約3個百分點,;小米與紅米一季度出貨量約200萬臺,占據整體市場的24%份額,,同比2022年略有下滑,,市占率達22.2%;創(chuàng)維含子品牌酷開則在第一季度增長達11%,。TCL含子品牌雷鳥和樂華第一季度出貨量同比實現37%的增長,,增長幅度居行業(yè)首位,市場份額較同期增長4.5個百分點,。
彩電業(yè)頭部競爭也更為激烈,。另據數據,第二陣營長虹,、海爾,、康佳三大品牌在第一季度受第一陣營的強勢擠壓,出貨總量約130萬臺,,市占率減少約5個百分點,。另外,受內部調整影響,,華為出貨量同比下降超過50%,。不過,相較外資品牌,,國內電視品牌整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外資品牌夏普,呈現腰斬式下滑,。索尼,、三星、飛利浦的出貨量已長期在底部,,且仍在萎縮,,合計市場份額已不到10%。
“市場呈現強者恒強的局面,,第一梯隊的海信,、TCL電視在今年一季度出貨量均保持了較好的同比增長,,第二陣營市場被分食一部分,,高端市場競爭更為白熱化,,電視行業(yè)‘內卷’加劇。市場華為出貨量大幅下降,,與內部調整因素有關,,但關鍵要看調整之后的銷售表現,持續(xù)性銷量下降也需值得警惕,。”郭施亮認為,。“總體來看,國內電視品牌不斷進行顯示技術更迭,,展現較強的競爭實力,,也在不斷分食外資品牌份額,國產電視廠商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向車載等領域跨界 開拓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在競爭局勢嚴峻的背景下,,國產電視廠商一邊從存量市場向高端化突圍,要空間,、要利潤,,另一方面也通過向顯示、芯片及零部件產業(yè)鏈延伸跨界,,同時開拓商用,、車載等市場。
高端化正成為電視龍頭企業(yè)突圍路徑之一,。海信方面表示,,行業(yè)規(guī)模大幅下滑的背后是技術更新換代、高端市場擴容和產品結構調整給行業(yè)帶來的全新機遇,。目前,,家電巨頭均在力推OLED、miniLED顯示技術產品,,并加速布局大屏激光顯示產業(yè),。另外,家電巨頭在多元領域的跨界已逐步成熟,,并開始進入垂直整合階段,。海信、長虹,、創(chuàng)維等企業(yè)已經進入顯示,、操作系統、車載,、汽車熱管理零部件,、芯片等產業(yè),相關產業(yè)鏈逐步健全,并進一步拓展激光顯示,、光學鏡頭等細分領域,,通過收購、分拆整合建立一體化能力,。
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yè)部研究總監(jiān)揭美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智能技術不斷發(fā)展,電視的娛樂屬性也更加多元化,,從原“看聽”場景延伸出娛樂,、教育、控制等場景,;以場景化為中心,,電視不斷向大尺寸升級、技術升級,、家居設計升級,,來滿足消費者對電視不同需求。未來電視品牌將持續(xù)構建全場景能力,,新興場景的滿足也將成為行業(yè)出現新的增長點,。
另外,隨著國內市場容量逐漸飽和,,眾多電視巨頭將視線放在了國際市場,。近日,海信視像科技助理副總裁伍發(fā)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海信在國際市場的策略是“大頭在海外”,。今年海信會繼續(xù)大力推進海外戰(zhàn)略,在一些區(qū)域重點突破,。TCL,、長虹也均表示今年將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
在郭施亮看來,,國產企業(yè)開拓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一方面需要不斷鞏固自身的品牌優(yōu)勢,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創(chuàng)新力,,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大研發(fā)力度,,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創(chuàng)新引導企業(yè)發(fā)展,,對外開拓市場需要打造出企業(yè)的核心技術與品牌優(yōu)勢,,充分利用好自身優(yōu)勢做大做強,打開海外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網 編輯:李沁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