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一”酒店滿屏“已訂完”,,遭遇漲價毀約怎么辦,?
滿房,!漲價,!已訂完!
隨著國內(nèi)旅游市場強勁復蘇,,有平臺預測,,今年“五一”假期或將迎來國內(nèi)旅游市場五年來“最旺的一季”。 與此同時,,部分熱門城市的酒店,、民宿生意變得火熱起來。
滿屏“已訂完”
今年的“五一”假期,,酒店民宿有多火,?某服務平臺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4月10日,,“五一”假期期間國內(nèi)的住宿,、交通,、景點門票等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住宿預訂潮更是提早了兩周,。
其中,,淄博“五一”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00%,增幅位居山東第一,;云南德宏地區(qū)的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4000%,;南北疆環(huán)線上的喀什、伊犁,,甘南環(huán)線上的甘南,,住宿預訂量增幅均約1500%。
以最近憑借燒烤出圈的淄博為例,,記者搜索多個預訂平臺發(fā)現(xiàn),,“五一”假期期間,當?shù)卮蠖鄶?shù)酒店民宿顯示“已訂完”,。在社交媒體上,亦有不少人反映,,“五一”假期去淄博已訂不到房,,詢問該如何找到合適的酒店。
“目前都已經(jīng)訂出去了,,‘五一’可能是假期的原因,,一周前就訂完了。”淄博市某民宿老板告訴記者,,“即使是平時的周五周六,,也需要提前三四天訂,最近一個月都是這種情況,。淄博市其他民宿也是這樣,,現(xiàn)在一到假期,房間都訂滿了,。”
預訂火爆帶來酒店民宿價格上漲,。
記者在某預訂平臺注意到,某酒店豪華大床房,,在4月25日的價格還是269元,,到5月1日價格就已漲到859元。
有民宿平臺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17日,,該平臺“五一”民宿提前預訂量是2019年同期的2倍,平均間夜價格達到534元,。
數(shù)據(jù)顯示,,大理洱海附近,,平時價格300多元的民宿,“五一”期間價格漲到了1600元,。當?shù)孛袼蘩习甯嬖V記者,,每到假期,房間價格都會有調(diào)整,。
“毀約”行為合法嗎,?
漲價之外,也有酒店,、民宿出現(xiàn)了“毀約”情況,。
在北京上學的涂靜告訴記者,她和同學在3月18日就以一晚447元的價格在武漢預訂了6人住的民宿,。“但4月11日的時候,,房東以房間要長租為由,想讓我們退房,,并拒絕給我們補償損失,。”交涉無果的涂靜只能尋求平臺客服介入。
假期準備去廈門游玩的萌萌近日在多方比價下,,以266元的價格在廈門的某公寓式酒店訂到了一間房,,但隨后酒店方聯(lián)系到她,“稱新員工不會操作,,平臺搞錯了,,現(xiàn)在房間售價要1600元。”
這些行為合法嗎,?
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閆兵告訴記者,,“通常消費者在使用平臺預訂酒店時,會收到一個確認單,,此時消費者與經(jīng)營者之間的合同關系即已成立,,經(jīng)營者要求退單或漲價的行為都涉嫌違約。”
在閆兵看來,,經(jīng)營者所謂的“忘記改價”或“操作失誤”,,其實直白的解讀就是“忘記漲價”,但是這種“忘記”的后果不能以民法典中的“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條款主張撤銷或解除,,相關的后果也只能由經(jīng)營者自行承擔,。“如果經(jīng)營者拒不履行合同,則消費者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損失,。”
閆兵還稱,目前主流的平臺機構都有類似的服務條款以及對經(jīng)營者的約束機制,。消費者遇到此類問題也可以選擇優(yōu)先向平臺投訴,,以節(jié)約維權成本,。
平臺回應、多地出手
記者獲悉,,攜程,、同程、飛豬,、小豬民宿等多家在線預訂平臺近日接連發(fā)聲,,如果商家出現(xiàn)“毀約”情況,平臺將與酒店協(xié)調(diào)為客人安排原標準或以上級別的房間入住,,并按照平臺用戶權益保障政策,,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差價(部分平臺明確差價金額上限為原訂單首晚房費的3倍)。
其中,,飛豬,、小豬民宿還提到,民宿商家“毀約”后,,若客人決定不再入住,,將與其協(xié)商,在全額退款的基礎上,,最高賠付首晚房費,。
同時,記者注意到,,多地已對五一期間的價格秩序提出專門要求。
例如,,淄博市近日發(fā)布的通知明確,,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后,對賓館酒店客房價格實行漲價幅度控制措施,。按3月1日-3月31日賓館酒店各類型客房平均實際成交價格(包含線上,、線下所有實際交易結算金額),上浮超過50%的,,按哄抬價格行為予以查處,。
云南的大理、麗江等熱門旅游城市也相繼發(fā)布假期旅游市場價格行為規(guī)范的通告,。其中提到“不得在電商平臺等渠道預訂房間訂單生效的情況下單方面毀約,,或者擅自提高價格。”
麗江在通告中還指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經(jīng)營者違反明碼標價規(guī)定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罰款,;有價格欺詐行為的,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文中所涉部分人名為化名)(中新財經(jīng)記者 謝藝觀)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編輯:劉文賢]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