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讓家電安裝費成為一筆“糊涂賬”
“花2500多元買了臺電視機,,下單時特意多花150元買了送裝一體服務,沒想到安裝師傅上門后,,說還要再給100元,。”據(jù)11月22日《工人日報》報道,不少消費者購買了包安裝服務后還會在安裝師傅上門時被二次收費,。其中有商家包安裝是只包基礎不包特殊,、包工不包料的原因,,也有平臺抽成太高、安裝師傅多收費的因素,。
近幾年,,家電安裝“刺客”頻頻見諸新聞報道,何以至此,?對于家電賣家來說,,將安裝、維修等售后服務外包比自建售后服務站更劃算,,因而,,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銷售渠道,家電銷售與售后經常是分開的,。不少家電賣場號稱“免費安裝”,,其實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競爭籌碼,,對免費的限制條件或額外收費卻只字不提,;在網絡平臺,很多商家對安裝需要支付的費用標注也十分隱晦,。
在外包模式之下,,家電企業(yè)要將安裝費、服務費劃撥給第三方服務商,。為保障服務商的經濟利益,,一些家電企業(yè)在“免費安裝”的幌子下,允許服務商暗中開展“增值服務”,,如收取上門費,、材料費、高空作業(yè)費等,,并對安裝公司的銷售誤導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二者結成心照不宣的利益共同體,消費者的權益和利益就無從保障,。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早就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以免費安裝為噱頭收割消費者,涉嫌構成虛假宣傳,,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治理家電“安裝刺客”需要內外發(fā)力,。一方面,,家電企業(yè)應打破重銷售、輕售后的發(fā)展思路,,重視品牌建設,。家電業(yè)競爭激烈,售后服務關乎消費者使用體驗,,如果售后服務質量難以保證,,會損害品牌形象與長遠利益。倘若一家企業(yè)運營一個服務站有成本壓力,,可考慮多個品牌共建共享一個站點,,以實現(xiàn)分攤成本、提質增效,。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完善家電售后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要求商家對收費項目明碼標價,,禁止混合標價或捆綁搭售,;還應引導家電安裝服務平臺設置透明合理的抽成制度。此外,,要以問題為導向,,拉出商家的負面行為清單,引導市場良性競爭,。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