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包治百病制造噱頭,,用“專利發(fā)明”偽裝科學,靠噓寒問暖誘導購買
幫助老年人識破虛假保健品騙局(民生一線)
本報記者 竇瀚洋
包治百病,、快速見效等“神藥”噱頭,,“科研成果”“專利發(fā)明”等偽科學外衣,噓寒問暖,、夸大宣傳等營銷手段……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抓住部分老年人健康焦慮、情感孤獨的心理,,誘導他們高價購買虛假保健品和藥品,,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如今,,這些騙局套路更是手法翻新,,利用電商平臺、視頻直播,、朋友圈發(fā)布等多種形式,,讓一些老年人防不勝防。
虛假保健品和藥品騙局屢禁不止,,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如何幫助老年人識別騙局,、遠離騙局?記者進行了采訪,。
高價“神藥”,,保健品詐騙不容忽視
“33600元,阿姨,,是什么東西你知道嗎,?”
“藥。”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的快遞小哥蔡紅衛(wèi)在派送一個價值33600元的“貨到付款”包裹時,,發(fā)現(xiàn)收貨人是年過八旬的孫奶奶。小蔡懷疑她可能遇到詐騙了,。
征得孫奶奶同意后,,蔡紅衛(wèi)當面拆開了包裹,發(fā)現(xiàn)里面一款名為“腦心舒口服液”的所謂“藥品”,,既無生產批號,,也無使用說明。
“阿姨,,我懷疑這個藥是假的,,你就別要了,我給你帶回去,,對方給你打電話你不要接,。”蔡紅衛(wèi)說。
起初,,孫奶奶認為小蔡才是騙子,。“這些藥連說明書都沒有,看病吃藥得去正規(guī)醫(yī)院,。”蔡紅衛(wèi)苦口婆心地勸道,,“剛才我電話詢問對方,他們還要加我微信,,說這一單成了就給我?guī)浊K錢呢,,這不是詐騙是什么?”
聽罷,,孫奶奶這才肯配合,。蔡紅衛(wèi)隨即報了警,轄區(qū)翠苑派出所民警迅速趕來,,確認這是一起典型的保健品詐騙案,。
“我媽心臟不好,以前也購買過幾次‘保健品’,但金額都沒這次大,。”孫奶奶的女兒匆匆趕到現(xiàn)場,,對此她也很無奈。最終包裹被退回,,孫奶奶刪除了商家微信,,表示再也不會購買這類“保健品”。
拿著這款“保健品”的外包裝圖片,,記者聯(lián)系到浙江醫(yī)院副院長,、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委員兼秘書長陳新宇,對方提示,,這款產品對心血管疾病并無直接治療作用,,何況既無生產批號、成分也不清楚,。
“其宣傳的‘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缺乏大規(guī)模的臨床驗證,口服液中含蜂蜜和蜂王漿,,糖分很高,,糖尿病或者高血糖患者禁用,年輕人也要慎用,,使用不當可能會有頭暈,、皮疹等副作用。”陳新宇說,。
陳新宇總結,,這些虛假保健品分為無效型和非法添加型兩種。其中無效型主要成分是淀粉,,無實際功效,,只能為老年人帶來“吃了就會變健康”的心理安慰,長期服用還有可能因攝入過多糖分而影響正常飲食結構,。非法添加型主要是非法添加了諸如降壓藥、止痛藥,、激素等,,短期內可能會有“見效”的假象,但長期服用會對肝,、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導致病情延誤,增加疾病風險,。
屢屢有人上當,,問題究竟出在哪
孫奶奶明明上當多回,為何仍“執(zhí)迷不悟”?
“民眾防詐意識雖然在提高,,但詐騙手段也在不斷翻新,,對老年人而言防不勝防。”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qū)分局翠苑派出所民警孟羿帆說,。
這幾年,,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和藥品詐騙呈現(xiàn)新形式。“以前看電視廣告打熱線電話下單,,現(xiàn)在用手機看直播,、刷朋友圈,動動手指頭就能下單,,網絡購物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孟羿帆說。孫奶奶這次上當,,就是看到了對方朋友圈的內容,。
“虛假保健品和藥品常常披上‘科學外衣’,大肆渲染‘功效’,,制造營銷騙局,,對老年人非常有吸引力。”陳新宇分析,,虛假保健品和藥品經常偽造權威認證,,利用老年人對機構和專家的信任,讓老年人放松警惕,。
除了騙術升級,,老年人輕信虛假保健品和藥品,還與自身情況分不開,。
“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對于慢性疾病都十分焦慮,。”結合自己的從醫(yī)經歷,,陳新宇表示,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老年人逐漸產生無力感,,急切渴望找到一種能改善病情的“速效方案”,虛假保健品和藥品就是抓住了這一心理訴求,,打著“根治”“快速見效”的旗號,,迎合了老年人的期盼。
同時,,老年人對于藥品信息存在認知盲區(qū),,不了解藥品正規(guī)標識,。拿出一種虛假保健品,陳新宇介紹道,,“你看,,外包裝上充斥著各種專業(yè)術語,還有‘院士科研成果’‘發(fā)明專利’等字眼,,東拼西湊了一堆‘科學名詞’,,讓老年人眼花繚亂。”
孟羿帆補充,,“親情營銷”正在攻破一些老年人的防線,。虛假保健品和藥品銷售者敏銳捕捉老年人子女陪伴不足、社交圈子狹窄的現(xiàn)狀,,抓住他們內心渴望情感關懷的心理,,大打“親情營銷”牌,獲取老人信任,。“子女也要從自身找原因,,多多陪伴關注。”他說,。
對此,,陳新宇深有感觸。“對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療,,不管是醫(yī)生還是家庭,,一定要有足夠耐心,提供足夠關懷,,否則就會讓騙子鉆了老年人情感缺失的空子,。”看病之余,她一定會對老年患者的家庭支持情況和心理進行調研了解,,“要重視醫(yī)學人文,,有時老年人來看病,更多的是心理訴求,。”
提高防范意識,,勸導老年人遠離騙局
如何幫助老年人遠離保健品和藥品騙局?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探索,。
孟羿帆介紹,,杭州公安部門為此專門創(chuàng)作了“三不原則”防騙口訣——不輕信免費福利、不迷信專家名頭,、不著急掏錢付款。“我們制作成宣傳冊在轄區(qū)內分發(fā),,碰到老年人,,民警還會多囑咐幾句。”
在他看來,純靠反詐宣傳遠遠不夠,,更關鍵的是掌握辨識虛假保健品和藥品的技能,。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浙江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對方提醒,,可把握“三看”原則。
一看“國藥準字”與追溯碼,。“國藥準字”是正規(guī)藥品的身份標識,,如同藥品“身份證”,其格式為“國藥準字H(Z,、S)+四位年號+四位順序號”,,其中H代表化學藥,Z代表中藥,,S代表生物制品,,保健品則需有“藍帽子”標志以及“國食健注G+四位年號+四位順序號”。以上均可通過國家藥監(jiān)局網站,、“中國藥品監(jiān)管”APP,、支付寶、微信“掃一掃”功能等查驗產品真?zhèn)?,而假藥常使用廢止批準文號或假批準文號,。
二看藥品外包裝和藥品外觀。合格藥品包裝外觀顏色純正,、印刷精美,、字跡清晰,合格藥品片劑顏色均勻,、表面光滑,,片上所壓字體深淺一致、清晰,,無花斑,、裂片、潮解等問題,;而假藥包裝質地較差,,外觀顏色不純正,字體和圖案印刷粗糙,;假藥片劑多顏色不均勻,,有花斑,糖衣存在褪色露底,、開裂等現(xiàn)象,;假藥劑會出現(xiàn)沉淀,、結晶、變色,,或有絮狀物等,;顆粒劑黏結成塊,不易溶解,;膏劑失水,、發(fā)霉或有敗油氣味。
三看生產批號和有效期,。合格藥品的包裝上有激光打印的產品批號,、生產日期和有效期,三者缺一不可,;而假藥常有缺項或使用油印粘貼的批號和日期,。
“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老年人應正視衰老的事實,,有些所謂的‘病’其實是自然衰老的表現(xiàn),,不必過度焦慮。”陳新宇說,,要鼓勵老年人多參與社區(qū)或正規(guī)醫(yī)院組織的公益科普講座,、義診,家人也應協(xié)助老年人整理病歷,、檢查單和藥品,,“不要忽略溝通的作用,這可以幫助老年人緩解焦慮,,減少對虛假保健品的依賴,。”
此外,老年人不要忽視保健品和藥品同時服用的潛在風險,。“兩者會有成分沖突與療效干擾,。比如頗受老年人歡迎的魚油,有降低血小板活性,、減少血栓形成的保健功效,,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般會服用阿司匹林或者華法林等抗凝藥物,兩者同時服用就有可能放大出血風險,。”陳新宇補充道,。
那到底可不可以吃、需不需要分開吃,?陳新宇建議:“此時就要到老年醫(yī)學科或藥師門診進行多重用藥管理,,對照正在吃的保健品和藥品的外包裝,由醫(yī)師或藥師幫忙優(yōu)化治療方案,。”
[來源:人民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