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后,去掛念的幾位孤寡老人家轉(zhuǎn)一圈,,然后推著車子去修鞋,,多年來,這已經(jīng)成為付玉杰習慣的生活方式,。
付玉杰今年41歲,,是一名不起眼的“修鞋匠”,然而他的愛心故事卻在李滄湘潭路片區(qū)廣為流傳,。
年紀輕輕為什么要做一名修鞋匠呢?這是付玉杰讓人不解的地方之一,。
說起這種職業(yè)定位,付玉杰坦言自己是受了岳父的囑托,。付玉杰的岳父在湘潭路周邊做了16年的修鞋匠,,由于技藝精湛,,深受附近群眾的歡迎。2009年,,付玉杰的岳父不幸身患絕癥,,臨終前,老人家希望付玉杰能繼承修鞋這門手藝,,繼續(xù)為周邊的鄰居們服務(wù),,付玉杰含淚接受了老人的囑托,2008年,,只有34歲的付玉杰拾起了岳父遺留下來的修鞋工具,,來到街頭做起了一名“修鞋匠”。
其實付玉杰之前有一份很體面的工作,,他是青島卓維濃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負責整個青島地區(qū)的紅酒銷售,而且業(yè)務(wù)能力非常出色,。以至于他改行修鞋后,,原公司一直召喚他回去,但是付玉杰拒絕了,。
付玉杰之所以拒絕去做一份體面的工作,,是因為他放不下那些老人們。多年來,,付玉杰在修鞋之余義務(wù)做起了照顧孤寡老人的工作。湘潭路片區(qū)有很多舊村落,,由于設(shè)施老化,,衛(wèi)生狀況不佳,本地的年輕人多數(shù)選擇了離開,,村里剩下了許多孤寡老人,,他們年輕偏大,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一旦生病常常面臨無人問津的地步,付玉杰在修鞋的時候認識了很多老人,,一些孤殘老人的困境讓他時刻牽掛在心,。只要平時有時間,他就主動去老人家里探望,,幫助做一些瑣碎的體力活,,承擔了照顧多位孤殘老人的責任。
78歲的王書溫老人患有肺氣腫,,排尿不暢,,常常去要去醫(yī)院打針,。幾年前王書溫的老房子拆遷,他將補償款一分為二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買房子,,自己在湘潭路附近租房住,。看到老人無人照料,,付玉杰主動將老人安置在自己岳父生前住的老房子里,,照看老人的日常起居,送老人去醫(yī)院,,甚至還會替老人洗澡,、剪指甲、按摩腰腿,。
多年來王書溫的手機里只存著三個電話號碼,,除了兩個兒子的號碼之外,最常用的就是付玉杰的號,。“只要有事我首先想到給小付打電話,,這么多年來多虧他照顧我。”王書溫告訴青島新聞網(wǎng)記者,,他稱呼付玉杰“干兒子”,,實際上“親兒子也不換”。
七年以來,,付玉杰已經(jīng)幫助了多位孤寡老人,,目前他仍在照看的就有五六位。79歲的劉情深老人有三個女兒,,距離最近的一個住在李滄萬達附近,,平時來往不太方便,劉清深的老伴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老兩口有事常常給付玉杰打電話。
69歲的劉柏春剛做完假肢手術(shù),,平時活動不便,,付玉杰在修鞋之余,常常幫助劉柏春做一些家務(wù)活,。這些老人一旦有事,,付玉杰馬上就可以放下手中的活趕過去。“因為我放不下這些老人,,所以修鞋這份工作非常適合我,,讓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關(guān)注老人們的生活,陪他們聊聊天,,送他們?nèi)メt(yī)院,,替他們干一些體力活,。”
付玉杰說,隨著城市化的逐步推進,,城市的格局也在慢慢發(fā)生著變遷,,在一些城中村里,留守老人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處于孤單,、無助的生活狀態(tài)中,迫切需要社會更多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心,。“他們以前也為整個國家做出了貢獻,,現(xiàn)在年紀大了社會不應(yīng)該遺忘他們,作為年輕人應(yīng)該去幫助,、關(guān)心他們,,甚至只陪他們聊聊天,老人家也都很高興,。”付玉杰說,。
付玉杰的修鞋手藝出了名的好,不管什么類型的鞋子,,到了他手里總能夠煥然一新,。而且他收費合理,對于一些經(jīng)濟困難的群體,,付玉杰會主動提出不收費,,算下來,付玉杰每天至少有五雙鞋是屬于義務(wù)勞動,,高超的手藝,,加上良好的品德,付玉杰在當?shù)爻蔀椴淮蟛恍〉?ldquo;名人”,,以至于一些市民會專門從李村坐公交車來找付玉杰修鞋。“修鞋是一門傳統(tǒng)的手藝,,但是最近幾年很多人都不做這行了,,另外收費也越來越高,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鞋稍微有點毛病就扔掉不穿了,,挺可惜的,從節(jié)約的角度看,,這門手藝(修鞋)其實還是挺有價值的,。”
付玉杰說,修鞋這個工作他會一直做下去,,為了不辜負岳父的臨終托付,,也為了那些孤獨的老人們,。(青島新聞網(wǎng)記者 任俊峰 張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