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范詐騙新套路
有“確診病例”發(fā)信息稱急需住院費,?有“老師”在家長群里收線上學習資料費?有“愛心人士”組織給疫情防控捐款,?有“內(nèi)部人士”說能買到“新冠特效藥”,?有“政府工作人員”稱給發(fā)放隔離補貼?看到了,先別忙著相信,,這可能是最新的詐騙套路,。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眾防疫心理,,將舊有騙術用疫情劇本包裝,,炮制新騙局,需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范,,并加大針對性打擊力度,。
疫情下小心這些坑
今年3月初,在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個封控小區(qū)的業(yè)主群里,,一個陌生人通過掃碼入了微信群,他的微信昵稱和頭像均顯示為附近商鋪的采購人員,。他熱情地將物資售賣信息和收款二維碼發(fā)到群里,,小區(qū)居民以為他是采購員,紛紛將購買物資的錢款轉(zhuǎn)給他,。
然而這位“熱心人”收款后卻火速退群,,居民怎么都聯(lián)系不上,近百人上當受騙,。半個月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局刑偵大隊民警遠赴湖南省,抓捕犯罪嫌疑人李某,,破獲這起涉嫌詐騙案,。
疫情期間,一些新型詐騙套路浮出水面,,有人假冒防疫工作者套取信息進行詐騙,,有人發(fā)布虛假防疫信息并關聯(lián)釣魚鏈接……層出不窮的騙術讓人防不勝防。
“我們是疫情防控人員,,發(fā)現(xiàn)您可能是密接者,,需要單獨做核酸檢測,在此之前要進行信息確認,。”安坐家中的天津市民李先生,,突然接到來自“疫情防控中心”的電話,要求他填報個人信息,、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信息,否則就要被先行隔離,。“疫情防控人員”的語氣不容置喙,,李先生來不及思考便點擊對方發(fā)來的鏈接開始操作,直至對方向他索要驗證碼時,他才猛然醒悟,,撥打報警電話核實真?zhèn)巍?/p>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防疫人員套取個人信息,,平日里值得信任的“大白”、醫(yī)務人員,、疾控人員,,乃至公安民警都有可能成為不法分子偽裝的對象。在學生居家上網(wǎng)課期間,,還有不法分子披上老師的外衣,,混入家長群,騙取資料費,、補習費,、培訓費等。
疫情期間各類虛假涉疫信息充斥網(wǎng)絡,,諸如推銷“新冠肺炎特效藥”,、交費即可取得核酸陰性報告、有內(nèi)部渠道申領政府對小微企業(yè)的補貼,、高薪招聘疫情防控監(jiān)測員等,。有些騙局引導受害者填寫個人信息,造成信息泄露,,有些則套取受害者的銀行卡號,、密碼,還有些引誘受害者點擊虛假鏈接,,盜取個人財產(chǎn),。
當心防疫心理被利用
疫情期間,公眾有購買物資,、找工作,、獻愛心等強烈需求,慌忙中容易降低防備心理,,同時,,公眾遵循防疫規(guī)定、支持配合相關部門工作,,易失防范之心,。不法分子就利用公眾這種心理趁機作亂。此外,,許多活動從線下轉(zhuǎn)為線上,,也讓不少交流難辨真假,不法分子在線上披上“馬甲”,,更容易實施詐騙,。
福建廈門市民康女士曾接到一通自稱是“民警”打來的電話,,說她名下的一張銀行卡涉嫌在北京非法買賣防疫物資,因疫情影響,,康女士只需加QQ做錄音筆錄即可,。原本持懷疑態(tài)度的康女士在看到“民警”發(fā)來的警官證和 “拘捕令”后慌了神,積極配合“警方”進行“資金清查”,,最終損失了近5萬元,。
疫情當前,人們難免緊張,、多慮,,防疫心切容易被不法分子牽著鼻子走。如果家人突然發(fā)來信息,,說“確診新冠肺炎”,,再加上家人恰好居住在中高風險地區(qū),情急之下就有可能信以為真,。不法分子尤其會針對父母與子女長期分居兩地的家庭實施詐騙,,利用老人愛子心切、防范性差,,騙取老人支付醫(yī)療費。
還有些不法分子將真實疫情防控信息添油加醋,、改頭換面,,令人難辨真?zhèn)巍?nèi)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的田女士曾接到一通電話,,說她網(wǎng)購的商品因為疫情原因郵不過去,,要給她退款??紤]到當時有新聞報道說一些物流園區(qū)受疫情影響暫緩發(fā)貨,,田女士便信以為真,直到對方向她索要銀行卡號,,她才意識到這可能是電信詐騙,。還有不法分子以“航班/列車因疫情原因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賠償”為借口,,或以受疫情影響旅行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還等為理由,誘騙受害人提供銀行卡信息,,趁機盜取錢財,。
科學防范識破偽裝
針對此類騙局,公安部門一方面加大了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也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范,。
通遼市公安局掃黑支隊(反詐中心)梳理疫情期間的詐騙手段,,提醒公眾要警惕“疫情排查”“密接信息”“快速核酸檢測結(jié)果”“領取居家隔離補貼”“快遞涉疫”等騙局。這些騙局是在之前常見的購物類詐騙,、仿冒身份詐騙,、日常生活消費詐騙等基礎上,用疫情劇本包裝,,衍生出來的新型電信詐騙,。
通遼市公安局掃黑支隊(反詐中心)辦公室主任張繼超說,公安機關不會與涉案人員有金錢往來,,政府部門不會通過電子郵件,、短信等形式與個人聯(lián)系并要求提供詳細信息,來源不明的網(wǎng)站,、鏈接,、二維碼更是不能點擊。他提示,,各種騙局的偽裝之下,,不法分子的目標都瞄準群眾的錢袋子,凡是發(fā)現(xiàn)與“錢”掛鉤,,都要心存戒備,,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
反詐民警們表示,,有時防控核查任務緊急,,流調(diào)人員可能會用個人手機給群眾打電話,也有些防疫人員是從其他部門抽調(diào)來的,,流調(diào)時問話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不論什么情況下,防疫人員都不會收集銀行卡號,、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赤峰市反詐中心副主任賈旭東表示,疫情期間由于社區(qū)管控,,大家在家的時間更多了,,網(wǎng)上行為更加頻繁,要謹慎網(wǎng)上交友,、購物,、投資理財,不要輕信網(wǎng)絡上陌生人的“內(nèi)部消息”“特殊渠道”,。“辦理退貨,、投資、貸款等業(yè)務,,要認準正規(guī)平臺,、通過正規(guī)渠道,,發(fā)覺可能被騙要立刻報警。”
[來源:半月談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