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些商家借“圖文游戲”設置低價消費陷阱
閱讀提示
近年來,在電商平臺上,,一些商家在宣傳商品時,,經常以超低價作為營銷噱頭,消費者本以為得了實惠,,收貨后才發(fā)現(xiàn)被商家的“圖文游戲”繞了進去,,掉入了消費陷阱。專家表示,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真實全面地展示商品信息,,不應誤導消費者。
“想過可能會很小,,但是沒想到這么?。?rdquo;近日,,經常網購的消費者李麗收到了在直播間花3.9元搶到的“低價福利”——一瓶洗衣液,。不過,收到洗衣液后,,李麗有些難以置信,,立刻拍下照片發(fā)給朋友吐槽。在這張照片中,,她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洗衣液包裝瓶的把手,,對比起來,整個瓶身比手掌還要小,。
“白菜價”“3元3件”“1分錢搶購”……近年來,,電商平臺上一些商家在宣傳商品時,宣稱的優(yōu)惠五花八門,,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劃算”,。然而,讓很多消費者沒想到的是,,本以為買到了實惠,,收貨后才發(fā)現(xiàn)被商家的“圖文游戲”繞了進去。
“圖文游戲”堪比閱讀理解
李麗告訴記者,,自己平常在家用的洗衣液,一桶或者一袋的重量通常為500克到幾千克不等,,外包裝的高度少說也有二三十厘米,。然而,她買到的這瓶某知名品牌特價洗衣液,,到手重量僅有幾十克,。
李麗聯(lián)系客服后,對方稱這是試用裝,,并非一般家用規(guī)格,。重新打開商品鏈接仔細查找后,李麗才在詳情頁面非常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幾行小字,,標注的是商品規(guī)格,。“沒人告訴我這是迷你版啊!”李麗說,。
還有消費者向記者分享了一些哭笑不得的奇葩購物經歷:“我婆婆在直播間花12.8元搶了一輛老式自行車,,說是賣廢品也值了,然而我在她家發(fā)現(xiàn)了這個——桌上的自行車擺件”“用手機積分換了一袋大米,,快遞到了以后讓我老公去拿,,結果他空手回來了,我問他米呢,,然后他從褲兜里掏出了一小袋大米”……
低價網購中,,除了買到迷你尺寸的商品讓消費者大跌眼鏡外,還有一些商家在數(shù)量上缺斤少兩,,并在辯解時“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最近買了洗臉巾,商家寫著一包可用200次,,我以為有200張,,因為洗臉巾都是一次性的。”消費者趙女士說,,收到網購的洗臉巾后,,她發(fā)現(xiàn)箱子里只有很小的一包,總共只有約50張,。
趙女士本想申請售后退回差價,,卻得到了商家這樣的解釋:“一張可以用4次,2次擦臉,,1次擦洗手臺,,1次擦鞋子。”
相較于數(shù)量上直觀的短缺,,一些商家從文字上下了功夫:垃圾袋標注“真的很厚10卷,,6單到手1500只”,實際到手一共才250只,,客服解釋說“是需要下6單才有1500只”,;買到規(guī)格為“240頁/本”的筆記本,翻了翻發(fā)現(xiàn)只有120張,,售后人員表示“1張有兩面,,1面算1頁”……
“文字的前半段是閱讀理解,后半段是煙霧彈,。”有消費者總結出了這類商品標注的規(guī)律和技巧并調侃道,。
價格低廉導致放棄維權
除了商品外觀可見的問題,一些商家還在商品內部的隱蔽參數(shù)上動了手腳,。
徐先生是一名法律從業(yè)者,,2024年7月,,他網購了3盞魚缸燈,經檢測發(fā)現(xiàn)產品虛標功率,,“商家宣傳的功率是80瓦,,實際還不到60瓦”。隨后,,他聯(lián)系了店鋪客服,,要求對方退還差價并停止上述欺詐行為。
“然而,,最近我再次購買這款魚缸燈時,,發(fā)現(xiàn)產品還是虛標功率。”徐先生認為,,該商家以同樣的方式無差別地長期欺詐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遂將該產品相關的三家公司訴至法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應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相關信息,以顯著方式標明商品的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做到價簽價目齊全、內容真實準確,、標識清晰醒目,。
“含有誤導或欺騙性質的商品宣傳,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及財產安全權,。”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一些商家未按宣傳內容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不過,徐先生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網購商品價格低廉,,加之數(shù)量眾多或標注隱蔽,,多數(shù)消費者往往難以察覺,即使發(fā)現(xiàn)也出于維權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放棄維權,,無形中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低價商品并非監(jiān)管例外
以超低價購買商品,,消費者自以為撿了便宜,實則可能落入商家的消費陷阱,。此類虛假宣傳現(xiàn)象為何屢有發(fā)生,?除了經濟利益驅動外,還有哪些原因,?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由于網購時商品的排序展示會將價格、銷量等作為衡量因素,,為了獲得更高曝光量,,一些商家不惜“卷價格”,尤其在日用小商品上,,幾分幾角的超低價成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利器,,而這又導致商家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因此打起了商品宣傳的“歪主意”,。
對此,,有專家建議,平臺應采取更嚴格的監(jiān)管舉措,,加強對入駐商家資質的審核,,同時加大商品審核力度,完善運營規(guī)則和信譽評價體系,,及時懲處或清退違規(guī)商家,。
廣東耀文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愛東提醒消費者,對低價購買商品的質量要有一定警惕性,,尤其要注意商品是否有隱蔽瑕疵,。同時,形成保存證據(jù)的意識,,通過手機等設備留存相關記錄,,把握維權的第一時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商家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覺得低價出售商品就不會被監(jiān)管。”陳音江建議,,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真實全面地展示商品信息,向消費者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此外,,相關監(jiān)管部門應及時懲處存在虛假宣傳等問題的商家,從源頭加強對產品的質量檢測,。
本報記者 陳丹丹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