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鄉(xiāng)村夏令營生存指南,。” 7月14日,,公益組織“益微青年”的公號剛剛推送了這樣一條微信,教暑期支教的大學生應對夏季惡劣天氣,。
“這個暑假很多支教大學生都需要這樣的情報,。”“益微青年”總干事劉斌說。
暴雨,、高溫,、臺風,沒能阻止大學生支教的步伐,,北京郵電大學大二學生林睿冰一星期后將坐火車去甘肅隴西進行暑期支教,。兩個月前她們就參加了培訓,組建了13人的團隊,,還進行了課程設計,、試講。
暑期支教是對課外興趣的有益補充
2002年暑假,,徐本禹帶著4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當時水,、電、路“三不通”的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zhèn)狗吊巖村為民小學義務支教23天,。短短的暑期支教給徐本禹帶來了許多感動,,他隨后做出了支教兩年的選擇,也因此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稱號,。
徐本禹之后,,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支教行列中來,尤其是暑期支教行動中來,。劉斌表示,,“大學生暑期支教不是平常課程系統(tǒng)里的教育,而是補充課外興趣和多元智能發(fā)展,,所以暑假去開展正合適,。”
據(jù)劉斌介紹,大學生暑期大多采取“鄉(xiāng)村夏令營”的模式,,支教前,大學生志愿者團隊會提前聯(lián)系好對應的學校,學校會提前告知學生,,學生自愿報名;有時大學生到了當?shù)睾笠矔^續(xù)家訪做一些宣傳,,把孩子招募上來。
孩子會在家長的同意下來到學校參加夏令營,,這時孩子也不是按照平時上課的班級來進行學習活動,。比如一個學校一共有200個學生,1-6年級都有,。但放假后,,一般家離學校近的孩子知道消息會來報名。大學生會把孩子按照1-2年級為小班,、3-4年級為中班,、5-6年級為大班等類似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大學生也會因此分工,,每個班都有1-2個班主任,,其他人帶不同的活動。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大三學生揭碩已經參加了兩次暑期支教行動,,他表示,,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家庭希望有這樣一個組織去幫他們暑假照看孩子,因為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家里只有老人,,孩子參加活動也會給老人減輕負擔,所以生源不是問題,。
暑期支教很多時候是一種陪伴
揭碩所在團隊的主題是“健康成長”,,開設了性教育、我們都是好孩子,、綜合格斗術,、女子防身術四門主題課程,以及八門輔助課程,。
支教大學生項煒倫的團隊打破傳統(tǒng)教育方式,。采用繪本(圖畫為主的故事書)以及故事圈(以繪本的故事為主線,讓孩子們自己來表演),,將很多農村難見到的東西結合進去,,并且適當?shù)拇┎逡恍┱Z數(shù)外的知識,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知識,,也在學習中放松身心,。
劉斌表示,支教的內容絕大多數(shù)都以拓展孩子視野和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導向的,。比如開設平時學校里沒有的英語,、音樂,、舞蹈、體育,、美術,、繪畫、手工,、自然,、歷史、運動會,、聯(lián)歡會,、興趣小組等等活動。少部分是數(shù)學,、語文,、英語等文化課作業(yè)輔導。支教的重點不在于提高成績,,而是激發(fā)學習興趣,。
相比學習,大學生暑期支教很多時候更多的是一種陪伴,,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我們是孩子們的老師,教授他們課程,,但更多的是以一個大哥哥或大姐姐的身份陪伴他們,。”揭碩說。
避免支教成為走形式的鄉(xiāng)村旅游
然而,,大學生暑期支教并非只有鮮花和掌聲,,互聯(lián)網(wǎng)上瘋轉的《叔叔阿姨請你們不要來支教》,就把支教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暴露出來,。
文章寫道,,“我們從你們扔在校園走廊的礦泉水瓶子上,知道了水是有區(qū)別的,,原來純凈也是一種享受;開始的時候,,我們從你們舞動的青春飛揚的氣息,牽著手很親昵的漫步在下校園的小路上,,知道了原來男生和女生還可以用這種方式浪漫,。”
除此之外,暑期支教是否具備持續(xù)性,、是否會增加當?shù)刎摀?、是否會打亂教學節(jié)奏、大學生支教的動機是否純正,,以及支教中的安全問題等都曾引發(fā)廣泛討論,。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表示,如何避免支教成為走形式的鄉(xiāng)村旅游,,讓孩子們真正受益是關鍵,。支教要有績效考核指標,,對支教者要有事先的培訓,。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支教對支教對象會有一定幫助,,但總體上來說,,還是支教者本人鍛煉更多,收益更多,。大學生支教過程中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對支教的對象要更加真誠,支教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不能高人一等,,要平等對待孩子。對他們要有所了解,,在知道需求的情況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滿足對方需要,,效果會更好,。
美國學者威廉·德雷謝維奇也曾在專著里寫道,要想真正懂得與自己背景不同的人,,你只能實際進入他們的世界,,不是去進行所謂的“奉獻”,更不是請人喝杯咖啡,,帶著屈尊俯就的態(tài)度去向“下層人民”噓寒問暖一番,。你要做的,是真正把對方當成與你平等的人,。
一些支教組織,、大學生志愿者也對暑期支教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反思與修正。比如,,一些大學生支教者為了不給學校增加負擔,,自己帶睡袋拼課桌解決住宿,自己買菜做飯解決餐飲,,而且還能為學校募集一些圖書,、教學用具等。
劉斌認為,,暑期支教更多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結果,。比如,,已經有多大學生參與過短期支教,而后選擇長期關注教育,、關心公益,,成為公益項目的捐款人、顧問和教練,,也有相當一批人留在公益組織里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所帶來的活動包含閱讀、藝術,、游戲,,即使大學生人離開了,這些回憶和體驗都會留在孩子的心里,。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