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小學陸續(xù)開學,教材也都發(fā)放到了學生的手里,。細心的老師發(fā)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重新做了修訂,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拼音的學習時間也拉長,,優(yōu)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也增多。28日,,記者了解到,,除了蘇教版的語文教材,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也做了諸多調整,,它們的共同點是難度普遍降低,,趣味性增強,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增加,。據了解,,全國語文教材的有10多個版本,每隔幾年都會做一定程度的調整,。
蘇教版教材自然類課文增多
淺藍色背景內插有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3個小伙伴背著書包攜手進校園,大小則接近A4紙那么大,,這便是青島小學新生拿到的修訂后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教材封面右上角則標有教育部2016年審定的字樣。 2001年教育部審定的蘇教版教材尺寸比新教材小,,顏色則以綠色調為主,。新修訂的教材尺寸變大,,更加有利于學生閱讀,里面主要以藍色調為主,,看起來也更加的清新,。
此前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是2001年根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的,如今已使用15年?,F在島城很多小學新生拿到的語文教材就是修訂后的版本,,記者留意到,在拼音學習上新教材有一定程度調整,,進一步突出情境和語境的整體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降低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拼音學習過程中配以文字兒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了解,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原先編13篇課文,,《江南》《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冰花》等6篇課文刪除或移用到了其他課本,保留了7篇,。最新修訂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有12篇課文,,《秋姑娘》《給劉洋阿姨的信》《河里的月亮》3篇課文為新編入課文,《雨點》則是提用原一年級下冊一篇課文,,移用2001年版一年級上冊一篇 《小雪花》,。從整體上來看,科技類的課文減少了,,自然類的課文增多,。識字篇目方面也做了調整,新編入《萬片荷葉》及偏旁帶字《馬羊犬牧》《鳥雞鴨鵝鴉》等內容,。
新修訂教材難度有所降低
新修訂的蘇教版教材做了諸多的調整,,難度方面也有所降低。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拼音學習是個難點,,往年都是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把這些拼音學完??梢哉f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學起來容易掌握不扎實。 ”上海路小學教了20多年語文的馮朝紅老師告訴記者,,新修訂的教材將拼音學習與識字部分的內容作了穿插,,將拼音學習的難度分散,滿足孩子入學后的識字愿望,,也避免孩子們開學后一直學習拼音產生枯燥心理,。 “課文方面的刪減調整也比以前科學了很多,,像《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這種偏科技類的課文會比較抽象,小學新生學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新修訂后的語文教材加上了不少偏自然類的課文,,這樣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學習,。 ”馮朝紅告訴記者,。
注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原有描紅,、仿影基礎上,,新編排了“寫字有方”板塊,從漢字的結構,、結體規(guī)律到難寫漢字的書寫技巧,,從單字書寫到成句成段書寫的布局,從正楷到行楷,,都做了系統(tǒng)指導,。“‘寫字有方’這個板塊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經常有孩子在握筆姿勢,、書寫筆畫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qū),,通過這種板塊的設置,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馮朝紅老師說,。
人教版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小學新生語文第一課先學 “a、o,、e”是幾代人的最初的記憶,。人教版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語文教材卻先從識字開始,第一課的內容為“天,、地,、人”三個字。據了解,,《易經》里曾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人,,合為“三才”,。這篇課文可能就是源于此。先接觸識字再學習拼音,,主要是告訴學生拼音是為識字服務的,。由于現在不少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一開始學習26個字母時,很容易和同步進行的拼音學習相混淆,,將拼音推遲一個單元,,也可能是考慮與英語的學習錯開。與2001年使用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本相比,,從版式看,,新修訂的語文教材課本是A4紙大小,明顯大了一號,,而總頁碼也從原來的148頁降到現在的120頁,。老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的生字量為400個字,新版本教材的生字量為300個,。不管是調整拼音和漢字學習順序,,還是錯開英語字母學習時間,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難度,。
全國語文教材有10多個版本
2004年新課改后,,各地陸續(xù)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語文教材,目前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語文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浙教版等十幾種。根據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義務教育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使用新編,、修訂教材。
記者了解到,,今年新修訂的課本普遍存在課文數量減少,、難度降低,更加注重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特點,。語文出版社新修訂的教材40%的課文被更換,,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其中大幅增加了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課文比重,內容也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蘇教版高中課本在原來的5個模塊、20個專題不變的前提下,,篇目也從108篇調整為95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拼音與識字篇目穿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
人教版教材最近一次修訂中,,七年級語文教材中30篇課文有多篇被更換。不過,,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小英雄王二小》《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和體現優(yōu)秀品德與情操的 《我能行》《月下槳聲》等都得以保留。記者了解到根據省教育部門的規(guī)定,,今年使用魯教版教材的城市暫不做改動,。
部分課文重新回歸
此次修訂的人教版教材,《紀念白求恩》重回課本,。 《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在2013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修訂時被刪除,,此前是出現在八年級上冊,這次不僅重新回歸,,還調整到七年級上冊,。《天上的街市》,、《在山的那邊》,、《植樹的牧羊人》也重新出現在人教版新版的語文七年級課本里,刪除的課文則有《我的老師》,、《紫藤蘿瀑布》等,。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王世鋒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