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成都商報記者對成都市部分小學進行了走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都遇到同一個問題:班里孩子的家長,,悄悄找到老師,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座位能不能安排在中間?”“我家孩子近視,想坐中間,。”“我家孩子有點斜視,,給安排個中間座位吧。”……
調查顯示,,30位班主任中,,有25位表示:每班都有對座位有特殊要求的家長,且孩子年齡越小,,家長要求越多,。然而,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們心中的“黃金”座位都是:“中間,、靠前,第一排除外”,。
申請安排“黃金”座位 家長理由五花八門
在走訪調查中,,多數(shù)家長坦言,“私下找過班主任,,希望在安排座位的時候能照顧下我家孩子”,。這些家長的理由,有三個,,其一:身體原因,。認為孩子個子偏矮,、視力不佳、擔心孩子會斜視;其二:行為習慣,。認為孩子不在老師眼皮下,,會注意力不集中,愛玩小玩具,、不愛學習,、很頑皮;其三:外界干擾。認為孩子容易受影響,,自控能力差難管教,,“不聽招呼”。
“曾經(jīng)過半家長在開學前提出想給孩子安排座位的想法,,大多都是因為孩子的身高和視力”,,成都市紅花學校小二班主任易夢媛老師說,這些家長中,,還有提出孩子需要特殊照顧的,,“并且出具了醫(yī)院證明,比如弱視,、斜視,、聽力問題”。
同時,,記者從該校另外幾個班主任中了解到,,還有家長向老師表示,“孩子對粉塵過敏,,不能坐在第一排”,、“擔心孩子不受老師重視,想申請把孩子安排到中間位置”,、“想讓孩子坐在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身邊,,學習優(yōu)秀同學的行為習慣”、“孩子很調皮,,不在老師視線范圍內,,擔心管不住”……
“黃金”座位出“學霸”?
班主任說“沒有任何依據(jù)”
家長們說著五花八門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心中都一個理想的“黃金”位置,。有班主任形容,“就好比一個西瓜,,每個人都想吃最中間的部位”,。而家長們的“黃金”位置,都遵循一個原則“中間、靠前,,第一排除外”,。
難道坐了“黃金”位置,孩子就能變“學霸”?成華小學五年級班主任蔡洪健認為,,座位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直接關系,,“并不會因為孩子坐在了父母眼中理想的位置,孩子學習成績就突然變好了,。同時,孩子成績也不會因為沒坐到理想位置就變差了”,。
蔡老師表示,,許多父母覺得孩子坐在前排會更受關注,“這是個誤區(qū),,說直白一點是父母錯誤的心理暗示,。因為站在講臺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能看得很清楚,。對待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并不會因為座位的前后,而傳授給學生不同的知識,。”另外幾個班主任則表示,,“其實,往往坐在后排的同學,,自覺性更高”,。
不存在“學霸區(qū)”
大多學校座位一周一換
走訪中,記者綜合了30位班主任老師安排座位的方法,,雖然各具特點,,但都有一個共性,“學生們都沒有固定位置,,幾乎一周一換”,。多數(shù)班主任均表示,由于同學的座位都輪流更換,,并且是科學搭配,,所以不存在“學霸區(qū)”這一說法。
以成華小學蔡老師的班為例,,“分成4個大組,,主要按學生身高來排。”班里會抽取12個綜合能力強的學生當組長,,然后再以4個人為一組來安排座位,,“學生們可以從12個人中選擇自己熟悉的組長,這樣可以促進學習,以保證每個小組綜合實力均勻”,。最重要的是,,“分好小組后,位置每周一換,,豎排的前排和后排換,,橫排的左右換”。
成都市紅花學校的易老師表示,,“座位一周一換,。所有同學都能輪流體驗一遍”。至于科學安排的依據(jù),,這是常用的一種方法,,按學生身高的高矮排座。具體方法是,,在一個小組中,,將不同高矮的學生搭配適當,避免高個子擋住矮個子,。同時,,還要考慮到身體有特殊情況的學生,比如近視,、斜視,、弱視等。另外,,也會按照學生們的性格特點排位,,愛動的學生和安靜的學生坐在一起,男生和女生交叉排位,,起到互補作用,。(成都商報實習記者 趙雨欣)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