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強吻女孩,14歲的初三男生被停課還被要求出具診斷證明?近日,,這一幕發(fā)生在越秀區(qū)一間中學,。初三男生小智(化名)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被診斷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校方的要求是對孩子的歧視,。昨日上午,校方表示,,建議小智在家自學,,不過將派老師家訪輔導。
中山三院兒童發(fā)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表示,,阿斯伯格綜合征人群是一類很特別的人群,,無論是醫(yī)學界,還是教育學界都應(yīng)該逐漸增強對這個群體的了解和認識,,并通過實施“教育三原則”幫助他們,,無論是對于孩子本人、孩子家長,,還是學校同學,、老師乃至社會都有莫大益處。
小智今年14歲,,正在上初三,。停課發(fā)生在一周前。當日晨讀課上,,英語老師正在講臺上,,此時小智竟然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舉動:他欲強吻喜歡已久的女孩,慶幸的是,,女孩并沒有被強吻到,。
男孩:已被停課超過一周
“我之所以做這件事是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搗亂,打亂英語課;一個是這個女孩我已經(jīng)暗戀很久了,,但一年多都沒說話,,我想要一個結(jié)果;最后,,也可能是我比較高調(diào)吧,,我想做一些向女孩表白之類的事。”小智說,,事后他回想起來也覺得自己愚蠢,,“后來我通過QQ向她道歉了。”
事情發(fā)生后,小智爸爸與女孩家長進行了和解,。小智被從學校帶回來之后,,學校一直沒有通知他復(fù)課,這一停課就超過了一周,。
家長:希望能盡快復(fù)課
孩子一周沒上學,,急壞了家長。上周五,,他們接到學校德育老師電話,,希望他們能提供孩子的復(fù)診證明,并根據(jù)復(fù)診證明的情況進行相應(yīng)處理,。要恢復(fù)上課還要提供證明?這讓家長質(zhì)疑這是一種歧視,。
事實上,中山三院的診斷報告顯示,,小智于2014年就確診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從小學到初中,因為不聽老師管教,、愛表現(xiàn)等,,確實麻煩不斷,讓他的爸爸媽媽十分頭疼,。“當然,,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也嚴重失職了,。沒有教育好孩子,,給學校造成了好多麻煩,我們今后一定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家庭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權(quán)力不要被剝奪。希望孩子能夠早日正常返回學校,,因為如果在家待的時間越久,,可能越會成為一個問題孩子。”小智爸爸說,。
昨日上午,,經(jīng)過家人勸導和溝通,小智表示如果能復(fù)課,,將保證上課不再遲到,,同時努力完成作業(yè),在做人方面也將變得低調(diào),。
學校:并沒有放棄小智
昨日上午,,記者以小智家長朋友的關(guān)系陪同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該校德育老師表示,學校并沒有放棄小智,。“我們沒有草率進行處分,,而是希望家長能提供小智病情的診斷,我們再根據(jù)診斷進行相應(yīng)處理,。”該校德育老師稱,,不過,出于保護其他孩子的想法,,學校決定讓小智暫時回家自學,,兩周之后正常回校參加學校的期末考試,。另外,,該校還將派出老師進行家訪,并對孩子進行情緒疏導,,如果孩子有什么學習需求,,也可以向?qū)W校提。
認識阿斯伯格
每500人就可能有1人患此征
中山三院兒童發(fā)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認為,,若孩子確實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那么停課的這種做法是否恰當,需要根據(jù)情況來決定,。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為可能對他人,、自己造成傷害,或?qū)W校公共秩序造成嚴重滋擾,,短暫停課可以讓孩子冷靜,、思考和反思,其間孩子,、家長和學校多方需要進行有效交流,、溝通,商榷和實施孩子問題的改善或解決方法,。但如果行為問題不嚴重,,學校應(yīng)該有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動輒停課就不一定可取,。
至于阿斯伯格綜合征,,鄒小兵指出,與其說是一種疾病,,倒不如說是這類孩子有一個很特別的大腦,,他們有特別的缺陷,主要是社交溝通障礙等;但這些孩子往往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天賦,,如記憶力很好,,在諸如音樂、藝術(shù),、生物學,、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等方面有強烈興趣,。“我上午接診了一個4歲的孩子,他對花卉有非常特別的記憶力,。”鄒小兵稱,,“大約每500個人中就有一個患阿斯伯格綜合征。”
由于社交方面的缺陷,,孩子會顯得似乎行為比較幼稚,、與孩子的年齡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對于老師和家長的指令往往置若罔聞,有時甚至會在上課時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緒比較波動,,有時難以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經(jīng)常和同學沖突、吵架打架,。但孩子內(nèi)心卻是愿意交流和溝通的,,只是因為缺乏交流技巧,因此會變得孤獨和情緒波動,。
“盡管孩子的行為是有些特別,,但是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盡管在學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煩,,但卻是完全可以教育的,。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將來可能會很有出息,。
幫助阿斯伯格
理解容忍 科學矯正 培養(yǎng)轉(zhuǎn)化
對于這類孩子,,鄒小兵提出了教育三原則:(1)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和容忍;(2)對問題行為的快樂、適度,、科學地矯正;(3)對特殊興趣和能力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轉(zhuǎn)化。“第一個原則決定了孩子能否快樂幸福,,第二個原則決定了孩子是否能適應(yīng)和融合,,第三個原則決定了孩子能否取得成就。”他說,。
鄒小兵認為,,在教育過程中,,認識孩子的個性,實施個性化教育,,揚長避短顯得特別重要,。矯正方面,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上的反思與改變有時可以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通過諸如對孩子問題行為的“角色扮演游戲”,、“問題行為(錄像)分析”或“正確行為示范表演”和“社交故事法”等形式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際交流技巧,減少孩子在學校的外向性破壞和滋擾行為等,。對于本案例中的小智的情況,,就應(yīng)該采用這些方法給予矯正和改變。應(yīng)該堅決杜絕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在特殊能力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轉(zhuǎn)化方面,阿斯伯格綜合征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別能力,,這些能力的發(fā)現(xiàn)通常依靠家長的敏感和平靜的心態(tài),。“因此我們對孩子的特殊能力給予一定的關(guān)注,并適當培養(yǎng),,然而更重要的是,,將孩子的特別能力轉(zhuǎn)化到更加廣泛的學科和領(lǐng)域中去,這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如果轉(zhuǎn)化不成功,,我們依然要理解和容忍,強迫性學習的效果常常適得其反,。”鄒小兵說,。(圖/廣州日報記者蘇俊杰)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