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幫孩子抵制抑郁,家長可以怎么做?
日前,,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政協(xié)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839號(教育類344號)提案答復的函》,,明確提出,將把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事實上,在青島,,不少學校在預防和干預孩子抑郁情緒方面的工作已經做在了前面。而面對抑郁癥,,家長們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抑郁情緒的孩子并不鮮見。
教育部:多渠道推進青少年抑郁癥防治
在答復函中,,教育部提到,,國家已經制定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等政策文件,對青少年預防抑郁癥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且將多渠道推進青少年抑郁癥防治工作,,比如:在試點地區(qū),衛(wèi)生健康,、宣傳等部門加強協(xié)作,,采用多種宣傳手段,利用影視,、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開展抑郁癥科普知識宣傳;充分發(fā)揮專家隊伍作用,深入學校,、企業(yè),、社區(qū)、機關等,,開展抑郁癥相關公益講座;要求學校向學生提供咨詢檢測點的分布和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咨詢檢測服務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建立全過程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服務,、評估體系。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tài)評估,,供體檢人員選用;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結合實際工作開展重點人群心理健康評估,。精神專科醫(yī)院結合各類主題日,、傳統(tǒng)節(jié)日宣傳活動等,,組織開展抑郁癥篩查。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島城學校防抑郁走在前列
近年來,,中小學群體心理健康狀態(tài)一直是家,、校、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如何讓孩子們在校園當中心向陽光,、自在生長,是擺在不少學校相關負責人和干部教師案頭的重點工作,。
在青島寧安路小學,,依托全員育人導師制,每名學生都擁有自己的育人導師,,并且經常能與導師進行一對一,、面對面交流,導師們發(fā)揮著重要的思想引導,、心理疏導作用,。據學校德育主任熊戍彤介紹,在學校剛剛舉行的“成長不煩惱”交流活動中,,導師們就摸清了新學期孩子們面臨了哪些困難需要幫助,,而學校的專職心理老師則利用沙盤游戲來一一化解。通過這一有效模式,,孩子們心里的小疙瘩在變成心理問題之前就已經得到疏解和撫慰,。
在青島五十九中,心理咨詢室的大門隨時向學生和家長敞開,。作為青島市家庭教育講師團首席專家,、咨詢室的“主理人”,,學校的心理老師于明東經驗豐富,學生們總能在他那里為自己的心理困惑找到想要的答案,。借助學校提供的心理測驗,、調查問卷、心理熱線,,家長們也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
在青島五十八中,心理成長指導中心主任王克偉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大朋友”,。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種亡羊補牢模式相比,,王克偉和同事們更愿意致力于做好心理健康“防未病”工作,防患于未然,。在五十八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生的必修課。在課堂上,,心理老師把人際交往技巧,、如何適應高中生活、怎樣正確看待成績等學生關注的話題,,“掰開了揉碎了”分析給學生們聽,。在課堂外,學生們則隨時可以向心理老師求助進行個體咨詢,,有針對性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孩子有這些表現(xiàn)是在求助
在有的家長眼中,抑郁是成年人才會遭遇的問題,。事實上,據“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礙占2.0%。青島市立醫(yī)院身心疾病科主任王克告訴記者,,如今門診上因為抑郁情緒而就診的孩子并不鮮見,,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孩子已經出現(xiàn)抑郁情緒了,,家長還不知道,,甚至在孩子提出要看心理門診時,家長還要指責孩子“矯情”,。
王克提醒,,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容易發(fā)脾氣、動不動就哭,、忽然不愛說話,、不想接觸人,、吃不下、睡不著,、經常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是查不出具體病因,、生活態(tài)度消極、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時常說“沒意思”之類的話等情況時,,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往往是一種抑郁情緒的預警,,是孩子無意當中發(fā)出的求助信號,,家長們應該盡快想辦法幫助孩子。
王克偉老師認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后援團,,應該對孩子進行充分的安慰和鼓勵,在一起爬山,、運動,、逛街等看似平常卻真誠有效的陪伴中,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這是支撐孩子走出陰霾的最可靠的力量,。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琰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