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被困”手機怎么辦?家長如何跟青春期孩子相處,?專家支招
中學教師:孩子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就從手機上尋找這種陪伴。因為手機上有很多社交平臺,,可以滿足孩子這方面的一個需求,。
家長:大部分家長因為現(xiàn)在需要工作,所以沒有人陪同孩子的時候家里有這個手機陪著他,,他就會沉迷這塊兒,,我覺得這個是占很大的原因。
學生:我有的時候控制不住我自己,,就想用手機玩很多,。我也知道這樣對自己身體不好,但是我自己又管不了自己,,因為太想玩了,。有的時候他們玩手機,我就想他們都玩手機,,我也想玩,,然后就拿自己手機開始玩。
剛才您看到的是記者在北京,、山東,、河北等地,圍繞青少年手機使用情況,,采訪了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梢钥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少家庭都存在因為孩子玩手機產(chǎn)生的矛盾,。今年5月是第二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我們來關注手機和孩子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在上海,2020年至2025年,,上海12355熱線青少年心理咨詢量從4萬余人次增至10萬余人次,。今年前4個月的咨詢中,親子溝通類問題和情緒問題占比近五成,,孩子沉迷手機是家長求助的焦點,。
電話一頭的家長,孩子今年上五年級,。平時父母陪伴少,,交給外公帶。寒假期間,,這個孩子借查作業(yè)之名破解外公手機密碼,,沉迷游戲一個多月未被察覺。開學后,,這名學生利用手機偷偷下載游戲,甚至盜用外公的賬戶充值,。家長沒收手機后,,孩子出現(xiàn)撒謊、成績驟降等問題,。
另一案例中,,一位初三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原本成績穩(wěn)定在年級前60名,,但沉迷游戲后成績持續(xù)下滑,,甚至熬夜玩手機導致多次缺課。家長陷入“嚴管怕沖突,、放任憂學業(yè)”的兩難境地,。對此,心理專家認為,,要看見孩子情緒背后的心理困境和真實需求,。
上海12355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顧凱憲:一些孩子,,他因為招架不住常年的學習壓力和人際壓力,,他們感覺到和手機在一起,比和現(xiàn)實的人和事在一起更輕松,。假如沒有手機這么一個非常非常弱小的支持,,他們可能會感覺更無力、更無助,。
今年新學期開學后,,云南省昆明市人大代表張艷對云南省涵蓋城市,、鄉(xiāng)鎮(zhèn)及農(nóng)村地區(qū)6所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子關系與青少年被困手機現(xiàn)象有密切聯(lián)系,。在700份問卷中,,有超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與父母存在溝通障礙。問卷中學生表示,,進行情感需求轉移的方式為“現(xiàn)實中沒人理解我,,只能刷短視頻找共鳴”“和朋友聊天比和父母說話輕松”。
清華大學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面對學習,、生活的挑戰(zhàn),親子溝通的無效和缺位,,是青少年依賴手機的重要誘因,。
清華大學社會心理服務研究中心管委會副主任 倪子君:比如爸爸媽媽經(jīng)常爭吵,或者是爸爸媽媽經(jīng)常不在,,沒有人跟他溝通,,或者在學校里面他也經(jīng)常會覺得受人欺負,那么他就愿意躲到一個網(wǎng)絡里頭,,在這里面可以有鏈接,,也不需要處理那么多的人際矛盾,他就會有一種歸屬感,。
孩子“被困”手機 家長或是“推手”
其實不光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又何嘗不是呢?孩子玩手機的背后,,也透露出家長和孩子之間往往缺乏良好的溝通,。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能在生活中當了負面的“榜樣”,。
總臺央視新聞頻道對全國七個地方的2000名10—14歲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000名學生中每天使用手機1—2小時的,,占到近三成。而由學生填寫家長在家中使用手機的時長,,有三成的學生表示,,家長每天在家使用手機時長為2—4小時,還有近三成的學生表示,,家長每天在家使用手機時長超過4小時,。
清華大學社會心理服務研究中心管委會副主任 倪子君:有一句話叫作孩子聽你的話那是不一定的,但是孩子學你的樣那是不遺余力的。首先家長要管好自己,,如果你在孩子跟前兒一個勁兒看手機,,一個勁兒刷視頻,一個勁兒沉迷其中,,你要讓孩子少用一點兒,,可能性不大的。
在200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學生使用手機做什么的選項,,除學習之外,選擇看短視頻的最多,,投票數(shù)超過五成,,其次是用手機社交和玩游戲。
成長發(fā)育期的青少年長期使用手機刷短視頻,、玩游戲,,會對身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心理專家表示,,手機內(nèi)容會影響思維模式,,進而形成行為習慣。
清華大學社會心理服務研究中心管委會副主任 倪子君:對于學習而言,,更多的是視覺上的一個信息的來源,,它進來了信息之后我們要停留,我們要辨別,、要分析、要思考,、要融會貫通,,然后輸出,這是一個深度學習的一種模式,。他的大腦里面他要把信息流轉到記憶的腦區(qū)海馬體,,再放到我們的前額葉進行分析,但是所有的短視頻都不是這個模式了,,它只是眼睛耳朵非??斓男畔⑤斎耄恍枰治?,也不需要思考,,就是說短視頻是無法形成深度學習的思考的這種模式的,所以對于孩子們的影響很大,。
孩子的手機怎么管,?專家來支招
刷視頻、玩游戲這些不需要思考的內(nèi)容,,無論是給大人還是孩子,,帶來了娛樂和放松,。當然,手機上也有很多不錯的內(nèi)容,,讓我們開闊眼界,、獲得新知。信息時代,,讓孩子與手機絕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家長究竟該怎么辦,?手機該不該給,,怎么給?跟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么相處,?怎樣的溝通更有效,?來聽聽心理專家的建議。
如何和手機正確相處,,專家建議分階段管理:0—6歲家長需以身作則,,陪伴時遠離手機;小學階段明確使用場景并約定規(guī)則,;與其嚴防死守,,不如與孩子共同制定手機使用契約,比如約定時間,、用途和獎懲,。
青春期的學生家長,要尊重孩子自主權,,從“命令者”轉變?yōu)?ldquo;傾聽者”,。
上海12355心理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顧凱憲:我們的爸爸媽媽,,要學會傾聽,。傾聽就是,以前都是爸爸媽媽說孩子聽,,那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主次顛倒一下,讓孩子來說一說,,爸爸媽媽學會聽一下,,就是問問孩子,你玩手機的時候,,那是什么心情,?什么感覺?手機里有什么最吸引你的?為什么呢,?讓孩子能夠跟你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你要學著理解。最后一點,,就是我們怎么跟孩子學會商量和討論,,學習和孩子去談判,如何用手機,、玩手機,,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放松?;ハ嘈湃?、互相尊重才是管理的基礎。
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齊燕輝:孩子與手機的關系象征著孩子與父母親密關系的質量,,象征著孩子與自我關系的質量。首先要培養(yǎng)好的親子關系,,家長要無條件地或者接近無條件地去愛孩子,。要從自尊感、自主感,、成就感去滿足孩子,,讓孩子在手機之外去體驗到充足的感受,他自然而然也就會降低對手機依賴的心理比例,。
通過問卷調查和心理專家的采訪,,記者發(fā)現(xiàn),我們往往把手機當成了親子關系的“敵人”,,其實,,它更像是家庭溝通的一面“鏡子”。破解孩子沉迷手機的困局,,需要家長用傾聽和共情,為孩子筑起真實的情感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虛擬與現(xiàn)實之間找到平衡,走向更加健康的成長之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