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年人同居不婚是“時髦”還是“無奈”?
人們常說“老來伴”,是希望自己到了老年,身邊有個可以說話,,知寒問暖的老伴。現(xiàn)在不少失去老伴的單身老人,,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希望能夠同居不婚,,選擇沒有羈絆的“黃昏戀”,往往是考慮到兒女,、經(jīng)濟條件和財產(chǎn)等諸多因素,。
追求沒有羈絆的“黃昏戀”
今年64歲的黃女士,10年前丈夫病逝,。前幾年,,黃女士忙著幫女兒帶孩子,現(xiàn)在,,小外孫也漸漸長大,,黃女士有了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的事情,她決定給自己找個老伴,。黃女士認識了各方面條件都讓她滿意的老楊,,老楊比她大5歲,事業(yè)單位退休,,妻子幾年前因病去世,,有個女兒在外地工作。兩個人交往過程中,,老楊的幽默風趣打動了黃女士,,她開始憧憬著兩個人的幸福生活。
兩個人的感情進展順利,,黃女士也搬進了老楊的房子,,兩個人每天早晨一起逛早市,參加合唱團,,日子過得很愜意,。眼看快到春節(jié)了,黃女士跟老楊說想在春節(jié)之前把結(jié)婚證領(lǐng)了,,這樣等春節(jié)的時候可以把兩邊的孩子叫在一起吃個飯,。面對黃女士的提議,老楊顯得有些猶豫,在黃女士的再三追問下,,老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兩個人只同居,不領(lǐng)證,。老楊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讓黃女士不能理解和接受,。看著黃女士一臉詫異的表情,,老黃語氣平靜地說:“我身邊有幾個朋友都是只同居不領(lǐng)證,,我們都一把年紀了,沒有必要繼續(xù)走結(jié)婚的程序,。”“我有一個老朋友,,再婚剛兩年就要離,都吵到居委會去了,。 ”在老楊看來,,老年人的戀愛不像年輕人,如果出什么問題,,造成的二次傷害更大,。
老楊的想法讓黃女士很生氣,在黃女士看來,,經(jīng)歷過了喪偶之痛,,她對選擇自己的另一半是非常認真和慎重的,婚姻不是兒戲,,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旦雙方覺得合適,,就應該給對方一個名分,,用婚姻來保護彼此的感情,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這樣名不正言不順地過日子,,我可不愿意,你這是想找不花錢的保姆啊,。”黃女士憤然和老楊斷絕了聯(lián)系,。
召開家庭會議“約法三章”
上個月,80歲的張老伯因為中風癱瘓,,被女兒接回自己家照顧,,張老伯和“后老伴”徐阿姨的5年同居生活也算畫上句號。
張老伯和徐阿姨退休之前都是教師,,在張老伯75歲,,徐阿姨71歲那年,,兩個喪偶的老人走到了一起,開始搭伴過日子,,張老伯住進了徐阿姨家里,,沒有辦理再婚手續(xù)。兩人決定住在一起的時候,,就把雙方的子女叫到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張老伯把和徐阿姨商量后的決定告訴給孩子們,,他鄭重其事地宣讀了三條約定:一是兩個人的財產(chǎn)由各自所得,,百年之后由各自的子女繼承;二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期間的所有開銷,各方子女不得干涉,。三是如果一方得了病不能自理,,由各自的子女接回自己家中照料,所有費用由自己和子女承擔,。
張老伯的女兒告訴記者,,最初,她并不同意父親找“后老伴”,,不過,,半年多后,張老伯的女兒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她時不時地會給父親打電話了解父親的情況,,偶爾還會去看看父親??吹礁赣H的心情和身體都比以前好,,家里熱鍋熱灶,父親吃的飯菜花樣也多了,,張老伯的女兒慢慢同意了父親的選擇,,有時候她還會給徐阿姨捎點小禮物,見了面也打招呼,。至于父親成了“月光族”,,張老伯的女兒雖然心有不滿但也不愿意問:“爸爸的錢他自己說了算。我們說多了,,除了制造矛盾沒有什么作用,,只要我爸高興就好。其實,,人老了,,就希望身邊有人陪伴,有人愿意和自己說說話,。 ”
最近兩年,,張老伯的身體每況愈下,,還曾經(jīng)住院了兩次,住院的時候徐阿姨也跟著忙前忙后地照顧張老伯,。上個月,,張老伯因為中風癱瘓在床,按當初的承諾,,張老伯的女兒把父親接回自己家中照料,,張老伯和徐阿姨的這段同居生活也算畫上了句號。
子女反對無奈周末“各回各家”
78歲的王大爺,,老伴6年前去世,,3年前他和比自己小11歲的楊大媽過到了一起,兩人至今沒領(lǐng)結(jié)婚證,。楊女士住到王先生家里后,,兩人協(xié)商好了財政安排,家里一切費用都由王大爺負責,,楊大媽的吃穿用也都由王大爺掏錢,,另外,王大爺每個月還要給 “后老伴”1000元的零花錢,。楊大媽告訴記者,,跟著王大爺?shù)倪@幾年是她經(jīng)濟上最寬松的時期,她不僅能把每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全都留存下來,,而且,,她還能時不時地給自己兒子貼補點。而在王大爺看來,,家務活都是楊大媽在做,,自己每個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給“后老伴”一些也是應當?shù)摹?/p>
王大爺說,,兩人不打算領(lǐng)證,,主要是不想因為這事跟兒子翻臉。王大爺?shù)膬鹤又两袢詧猿?ldquo;掩耳盜鈴”的策略,,人為地把父親生活中“后老伴”的痕跡抹去,。他跟王大爺約定,,只有周六才帶媳婦,、兒子回家,而這一天,,楊大媽回她自己兒子家,。最初,王大爺和楊大媽在一起后,,曾經(jīng)叫兒子回家吃飯,,也是想正式介紹一下,,可是兒子沒有回家。 “按理說我應該理解老爸的做法,,我也想讓我爸的晚年生活幸福,,可是,我轉(zhuǎn)不過這個彎,。我媽為這個家付出了那么多,,啥也沒享受就走了,倒讓別人摘了桃子,。我爸也是老糊涂了,,需要人照顧,找個保姆不行嗎? ”王大爺?shù)膬鹤颖硎窘^不同意父親再娶,。
現(xiàn)在,王大爺和楊大媽兩個人在一起三年多,,處得也不錯,,互相也比較滿意,但是誰都沒有提要去領(lǐng)證的事情,。 “兒女那邊的壓力比較大,,再說都快80歲了,這么大歲數(shù)也不想再折騰了,。 ”而楊大媽也有自己的打算:“既然他兒子那么反對,,我也不想太刺激他,我兒子倒催著我再婚呢,。但是我不想把自己困住?,F(xiàn)在這樣挺好的,哪天不想在一起過了,,散了就行,,要是領(lǐng)證了,那你就得負擔起伺候人家的義務,,我之前的老公是病逝的,,我伺候了兩年多,可伺候夠了,。 ”
同居不婚老年人在顧忌什么?
對于老年人再婚領(lǐng)結(jié)婚證的必要性,,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老年人,有7位老人認為再婚領(lǐng)證不重要,,可以接受不婚同居;只有兩位女性老人認為搭伙過日子 “名不正言不順”,。從事老年社會學研究的市社科院研究員劉同昌認為,老年人再婚問題一直是社會關(guān)注的一個難點和重點,。
一些老年人之所以選擇只同居不領(lǐng)證,,就是考慮到了財產(chǎn)的繼承問題,。由于老年人再婚,子女的財產(chǎn)恐怕就要重新進行分配,,從這個意義上講,,子女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有的子女認為,,自己的父母和“后老伴”成家以后,,這些財產(chǎn)如果按照法律上去分配的話,他們是有損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不愿意老年人再婚,更不愿意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登記成為合法的,,法律承認的婚姻關(guān)系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在這種背景下,,很多老年人就采取了結(jié)伴養(yǎng)老,。只同居不領(lǐng)取結(jié)婚登記證的這個方法來解決子女遺產(chǎn)問題,避免家庭的矛盾和財產(chǎn)分配,。要知道,,沒有登記,也就是沒有法律的保障,。也就是說,,一旦出現(xiàn)了糾紛問題,難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解決,,那么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就難以保證,。這樣缺乏真正法律意義上的安全感,所以,,這是不足取的,。
子女應該有包容的心態(tài)來支持老年人的選擇,淡化對物質(zhì)財富和經(jīng)濟方面的要求,。再者,,老年人本身應該對婚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畢竟人生的后半部分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和諧幸福中找到自我價值的滿足,。那就要找一個理想的再婚老伴兒,使喪偶后的生活擺脫獨孤,。這也是子女們和家庭社會的共同愿望?,F(xiàn)在我們的國家對于空巢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都有一些良好的政策,,但是在精神層面上還有一定距離,,這就需要全社會張開雙臂,。共同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擇偶配偶的環(huán)境。建立一個良好的,、有秩序的,、有法律保障的后續(xù)家庭。所以說我覺得,,僅僅結(jié)伴養(yǎng)老不完善法律程序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老年人需要子女多關(guān)心,他們也有生活,、情感上的需求,,不管老人有沒有再婚或不婚同居的想法,作為子女,,都應先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多陪伴父母,多關(guān)心他們,。有律師建議老年人要辦理財產(chǎn)公證,,明確老年人再婚前或同居前的財產(chǎn)數(shù)量、范圍,、價值和產(chǎn)權(quán)歸屬,這是目前解決婚姻,、財產(chǎn)糾紛最可靠的法律依據(jù),。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