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盲盒營銷,,該不該有個底線?
(記者楊召奎)
盲盒經濟因其“中獎”的未知性給消費者帶來驚喜、趣味和誘惑,,受到消費者追捧,。但是,,盲盒經濟在發(fā)展中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近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2021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盲盒消費存在銷售臨期甚至過期商品、銷售活體動物等6大問題,,建議劃定盲盒經營紅線,,對于低齡兒童,、特殊商品、特殊領域禁止盲盒營銷,。
今年1月底,,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反映,自己在線下店購買了3大盒(36個)泡泡瑪特SP系列盲盒,,結果在拆封其中一盒時發(fā)現,,原本應該密封的盲盒底部有被拆過的痕跡。該視頻一經發(fā)布,,引發(fā)了諸多盲盒愛好者的關注,。
對此,泡泡瑪特方面表示,,將予以賠償,。而據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泡泡瑪特線下門店就曾出現過二次銷售事件,,最終該公司辭退了相關涉事員工。
除了二次銷售問題,,盲盒消費還存在諸多亂象,。中消協(xié)指出,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有:利用盲盒銷售臨期商品甚至過期產品或假冒偽劣產品,,如宣稱網購化妝品達一定價款,,就可加1元贈盲盒,實際盲盒里卻是快過期的產品;利用盲盒誘導消費,,如餐飲企業(yè)與盲盒銷售商聯(lián)合推出的“聯(lián)名款盲盒套餐”,,誘導消費者超額消費,獲取限量款盲盒,,造成糧食浪費;利用盲盒銷售活體動物;一些商家拒不承擔盲盒商品的售后責任;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義誘導未成年人沖動消費;盲盒概率不透明,,存在私拆后再售賣(二次銷售)等弄虛作假情形,。
2021年8月27日,安徽消費者王女士向當地消協(xié)投訴稱,,自己的孩子在某書城購買了一款盲盒,,打開后發(fā)現是生產日期為2019年的奶茶,已過保質期,,要求經營者賠償,。當地消協(xié)工作人員在調查中發(fā)現,該書城貨架上的確擺放有同批次產品,,里面含有過期食品,。經調解,,經營者為消費者辦理退款。有關部門也對此進行了立案處理,。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表示,,目前,盲盒消費無序擴張,,手辦盲盒,、機票盲盒、寵物盲盒等“盲盒風”愈刮愈烈,,似乎“萬物皆可盲盒”,。但隨之而來的盲盒售假、拒不擔責,、違法出售,、概率不明、盲盒成癮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為此,,中消協(xié)建議,加強立法規(guī)制,,劃定盲盒經營紅線,,對于低齡兒童,、特殊商品,、特殊領域禁止盲盒營銷,對于盲盒價格,、銷售方式,、概率表述等作出明確規(guī)制,對于違法銷售,、暗箱操作,、不當誘導、天價炒作,、逃避責任等行為嚴厲打擊,,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