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宵節(jié)到,,豆面燈來
活靈活現(xiàn)的鴛鴦、神采奕奕的麒麟,、霸氣側(cè)漏的金蟾,、更有大蝦,、比管魚、螃蟹等極具漁家特色的豆面燈,,盞盞精致又亮眼,。2月1日,在即墨區(qū)田橫鎮(zhèn)南蘆村,,62歲的于秀紅正在和她的妯娌一起為即將到來的元宵節(jié)制作各種各樣的豆面燈,。一盞盞豆面燈經(jīng)過妯娌倆的巧手,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
幾塊豆面,、半碗花生油、一把剪刀,、一把黑豆,、幾個大棗,一些十分日常的材料就是制作豆面燈的全部材料,。62歲的于秀紅與妯娌盤腿坐在炕上,,面板上放著幾個已經(jīng)制作好的豆面燈。
“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家里的長輩學(xué)做豆面燈了,,現(xiàn)在大概能做四五十種豆面燈,。以前的豆面燈叫‘燈碗’,種類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基本以十二生肖為主,,再就是一些簡單的金魚、斗、燈之類的傳統(tǒng)形象,,現(xiàn)在隨著生活的變化,,豆面燈的種類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美,。”于秀紅說,,“在我們田橫島里一帶,每逢元宵佳節(jié),,人們都會制作一些豆面燈,,用來供奉先人,同時在元宵節(jié)的這天點燃豆面燈,,用豆面燈照亮家里的每一個地方,,祈盼新的一年生活美滿、富貴有余,、五谷豐登,、風(fēng)調(diào)雨順。”
兔年自然少不了兔子豆面燈,,于秀紅拿起一塊豆面團邊揉邊說,,“制作豆面燈其實很有講究,首先是原料必須選用黃豆面而不能用普通的面團,,這是因為做燈前要先用食油把豆面摻和起來,,這樣揉出來的面團會筋道十足,不易開裂,,有助于后期塑形和上色,。”
揉好了面團,于秀紅開始制作兔子面燈,。記者看到,,她首先將面團搓成長條狀,然后用手慢慢捏出兔子的頭部,、尾巴和四只腳,,用剪刀分別剪出兔子的耳朵、眉毛,、嘴巴和腳趾,,再用黑豆作眼睛,在嘴里放入一小條紅棗,,一個兔子面燈就完成了大半,。
“再做一個燈碗放到兔子身上就行了。”說著,,于秀紅取出一小塊豆面團,捏成圓柱形,用大拇指捻出一個燈碗,,再用剪刀剪出花邊,,最后用牙簽纏上棉花做燈芯,碗內(nèi)倒入少許油,,不到15分鐘,,一個惟妙惟肖的兔子面燈就制作好了。“一盞兔子面燈,,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兔’飛猛進,,大展宏‘兔’。”
于秀紅說,,“豆面燈的造型圖案有很多,,寓意也不同。比如魚燈象征連年有余,,放在水缸里,;狗燈和猴燈放在大門旁,看家護院,;雞能吃五毒,,故雞燈辟邪;蟾燈和蛇(神蟲)燈是鎮(zhèn)宅納財之意等等,。”
在另一間房間的桌子上,,擺放著妯娌倆這兩天的制作成果。神采奕奕的麒麟,、憨態(tài)可掬的豬頭,、惟妙惟肖的獅子、活靈活現(xiàn)的鴛鴦,、威風(fēng)凜凜的騰龍,、金光熠熠的彩鳳、孔雀,,各種各樣形態(tài)不一,、精致喜人的豆面燈躍入眼簾,使人看到心生歡喜,。于秀紅告訴記者,,這些精致的豆面燈不僅好看,而且還可食用,。“過完節(jié),,將豆面燈燈芯取出,去掉有顏色的地方,,切成一片一片的,,用來與白菜同炒非常好吃,。”
“元宵節(jié)做豆面燈的習(xí)俗在我們即墨沿海漁村已經(jīng)有300多年的傳承歷史了,為了這些燈,,她們從正月初三,、四就開始忙活,豆面也在年前就要準備好的”,,南蘆村黨支部書記于永站介紹,,“元宵節(jié)的時候,點上一盞豆面燈,,豆面燈上的豆瓣燃得好就意味著來年的農(nóng)作物收成好,,不同的燈有著不同的作用和寓意,它們代表著人們在節(jié)日里最樸素的愿望,。”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靜)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