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貨:增加體驗項目,,以快時尚黏客
實體小店:專而精,,以看得見的實惠取勝
消費者:重新認識商場社交休閑功能
百貨商場頻出“體驗招”
為了避開“雙十一”購物高峰,不少實體百貨店選擇提前下手,,早在10月中下旬已經開始掀起了促銷風暴,。
臺東利群商廈借助20周年店慶,用連續(xù)三波的大力度促銷活動來吸引顧客,。在利群集團的官方微信上,,連續(xù)幾天推送的“滿200送300、與銀行合作推出禮品券,、名品一折起”等優(yōu)惠活動令線下門店客流量明顯增多,。根據(jù)記者觀察,僅周六一上午,,某國際大牌化妝品的專柜前已迎來了十幾位顧客,,“若是平時,可能一天也只有零星幾個人,。”化妝品導購李小姐告訴記者,。
幾乎同一時間,李滄萬達與CBD萬達都加入了“百店同慶”年度大促陣營,,不僅有免費搶單,、0元購、贈送禮品等活動,,還打出了“浪漫冷餐會,、去南極體驗”的招牌來刺激消費。根據(jù)李滄萬達提供的資料顯示,,11月1日、2日兩天,,該商場客流量達到15萬人,。
在中山路百盛商場前,則掛出了“微購物”的宣傳板,,據(jù)商場營銷部門的負責人介紹,,顧客通過在微信上搶單,可以直接到實體店消費,。這也是該商場在本季度推出的一次較大力度的促銷,,而其他幾家大型商場負責人也紛紛表示,今年的促銷力度要高出往年,,并將在“雙十一”前后持續(xù)升溫,。“去年我們只是與美團網合作推出了團購互動,,今年我們打折力度更大,與網店‘拼價格’,。”利群集團企劃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除了線下采用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來增加客流量、提高銷售額以外,,不少商場的品牌服裝在網上亦有旗艦店,,與實體店同步銷售,價格也大多相差不大,。但實體店內的服裝陳設更為講究,,H&M、ONLY,、VEROMODA等品牌幾乎每周都會上新更換展架,,“顧客可以在店內試穿,然后到我們的網店下單,,服務員在服務態(tài)度上也有新的要求,,以前可能只是按照顧客要求挑選衣服,現(xiàn)在則需
要從專業(yè)角度提供建議,。”百麗廣場售貨員王小姐說,。
實體小店打出“品質牌”
顧女士在江西路上開有一家小店,面積不大僅有二十平方米,,此前經營2到8歲的童裝,,但最近幾天她將童裝清倉后開始經營女裝,“現(xiàn)在媽媽們都在網上給孩子買衣服,,我的生意不大好,,只能換上女裝試試,要是還不行就把店轉出去了,。”
隨著“雙十一”網上購物狂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網購,和顧女士類似的線下實體小店切身地感到了網購對自己的強烈沖擊,,不少臺東,、中山路的服裝、日用小店,,因為頂不住經營壓力,,陷入了開了關、關了開的“怪圈”,。
但面對沖擊,,在房租等實體成本的擠壓下,實體小店為求生存,還是想出了不少應對之策,。
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地下二層的一家木質裝飾店內,,龔女士坐在收銀臺前敲著鍵盤,電腦里不時傳來淘寶網聊天工具阿里旺旺的提示音,,這是一家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業(yè)務的實體小店,。“我做的是家居木質裝飾,偏向東南亞裝修風格,,前幾年生意還不錯,,但近幾年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網購對于這里的沖擊。”龔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商品受眾小,,所以很早就在網上也開了淘寶店,這樣一來全國范圍內有需要這種裝修風格的人,,都能成為自己的顧客,。
實際上,電子商務沖擊實體小店的最大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坐在家里便能收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但這些卻是靠犧牲了購物體驗和時間換來的。
開在泰州路居民區(qū)附近的小店棉麻世家,,主要經營棉麻類床上用品,,店主告訴記者,“在網上買床上用品,,看不見摸不著,,很多人收到貨后才發(fā)現(xiàn)并非純棉,時間長了起球不說還不舒服,,我在這里也開了五,、六年了,每個進來的客人,,我都會讓他親手摸摸料子再做決定,。”
漳州二路小店芝麻屋一直生意火爆,經常是上午剛進店的服裝,,下午就被人買走了,。經營者告訴記者,這里主要經營日系服裝,,非外套類的上衣或裙子通常不超過150元,,貨源好價格適中是其制勝法寶,,“經常有顧客跟我說在街上又看到了 ‘淘寶爆款’,,很多衣服經過網上銷售就爛大街了,而來我店里的,,看中的就是這里衣服的品質和唯一,,不少款式花色我這里也僅有一件,。”
重新發(fā)現(xiàn)實體店優(yōu)勢
相比電商對“雙十一”購物的大肆宣傳,不少消費者在購物方式的選擇上也悄然發(fā)生變化,,較之前更趨于理性,。
提前幾天就看各種攻略做功課、熬夜刷網頁下單是不少網購達人度過“雙十一”的方式,,而曾是其中一員的工薪族王霞,,卻決定在今年避開網購高峰,到商場體驗一把,,“網店有不少會在 ‘雙十一’前提價,,然后在當天降價,其實和平時基本沒太大差別,,而且很多衣服看不到實物,,有色差、質量沒法保證,,換貨麻煩,,物流慢。”
除了王小姐這樣的 “回流顧客”,,對于大多數(shù)中老年市民來說,,就近逛商場仍是他們的購物首選。而對于青年人來說,,逛商場也意味著社交與休閑,。“到商場不僅是買東西,更是一種休閑方式,、逛累了可以喝咖啡,、吃美食,還可以與朋友聊天”,,在偉東樂客城內,,年輕的職員小張正和朋友在一處餐吧聊天。隨著商場配套設施日益齊全,,集餐飲,、娛樂、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大型購物廣場日益增多,,也成為消費者選擇商場購物的一大誘因。“網店相比商場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價格,,如果折扣上的力度能更大點,,就更好了。”小張說。
“之前‘雙十一’時購買的東西半個月后才到,,實在是耽誤使用,。”家住南京路的董女士告訴記者,“現(xiàn)在家門口的外貿女裝小店價格也不高,,現(xiàn)場試穿,,買了第二天就能穿去上班,還不用擔心網上購買不合身需要退換等問題,。”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