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小白蝦肉質(zhì)最肥味道最鮮 膠州灣沿海居民習(xí)慣將其作為主菜招待貴客
小白蝦是膠州灣沿海漁民對一種小蝦的俗稱,,體長只有四五厘米,。它沒有大海蝦的秀色可餐,也沒有末貨(一種體型微小的蝦)的袖珍稀罕,,卻是海邊人一直以來津津樂道的美食,。在今天的上馬、河套,、紅島一帶,,仍流傳著一道冬令菜——小白蝦拌韭菜,據(jù)說曾上過大席,,至今仍是當(dāng)?shù)厝硕敬偷谋貍浼央?。昨天,漁民告訴記者,,冬天是小白蝦肉質(zhì)最肥的時候,,因為它們喜歡“抱團”取暖,也是捕捉的最好時機,。
冬天愛“抱團”肉質(zhì)最肥
“很多人存在誤解,說小白蝦是一種河蝦,,實際上完全錯誤,。”上馬街道70多歲的吳元珍說。吳元珍研究史志,,小時候出過海,,說起當(dāng)?shù)靥厣『ur來頭頭是道。“小白蝦是一種海蝦,,是膠州灣漁民對一種小蝦的俗稱,,當(dāng)?shù)爻R姷挠兴奈鍌€品種。”老吳說,河蝦的頭要大得多,,而且吃起來完全兩個口味,。做法上也千差萬別,小白蝦講究原汁原味,,而河蝦則多是油炸來吃,。
小白蝦喜歡群居,在膠州灣的海邊生活,,平時很難長大,,留有長長的蝦須。鮮活時呈現(xiàn)白色透明狀,,煮熟后身體彎曲,、顏色也變成白里透紅,。和蝦蟹等同類一樣,,生長過程中,,小白蝦需要經(jīng)歷多次蛻皮,蛻一次皮個頭就長大一些,,這個過程通常在夏天完成,。但到了冬天,,小白蝦就不再蛻皮了,,用漁民的話說就是“只長肉不長個”,,所以,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冬天的小白蝦肉最肥,、味道最鮮美,。
看準(zhǔn)潮水選對地方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小白蝦主要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漁民“下小海”捕獲,,另一種則是在蝦池中捕撈,。“捕撈小白蝦要選好地方,,還要看準(zhǔn)時機,。”老吳說,,在上馬,、河套沿海一帶,,當(dāng)?shù)貪O民習(xí)慣在漲潮,、退潮的時候“趕小海”,。在海灘上有水溝的地方打下木樁,,安插好網(wǎng)具,。“選擇水溝插網(wǎng)很有必要。”老吳強調(diào)說,,因為魚蝦游動多是跟著海水“隨波逐流”,。退潮的時候,一些行動慢的魚蝦跟不上潮水,,這時候,,見到有水的低洼處就往里鉆;漲潮的時候,海水先流入低洼的地方,,這時候,,魚蝦最容易游進來。漁網(wǎng)是特制的,,既然進來了,,就不會讓魚蝦輕易逃脫,事后漁民只等著收獲就行了,。
上馬西張社區(qū)的老劉在海邊承包了20畝蝦池,。蝦池留有閘口,與大海相通,,方便給養(yǎng)殖蝦換水,。每年春天開閘放水,蝦苗隨著水流進入蝦池,,在這里繁衍生息,。所以,即使是養(yǎng)殖池中的小白蝦,,也完全是海里的自然苗,。擔(dān)心和養(yǎng)殖蝦爭食,養(yǎng)殖戶都會控制小白蝦的數(shù)量,,等到了秋季,,養(yǎng)殖蝦收獲以后,就開始專心飼養(yǎng)小白蝦,,確切地說,,小白蝦是蝦池的衍生物,。到了冬天,新鮮海蝦進入一時空白期,,這時候小白蝦就開始上市,。通常頭天下午放好地籠網(wǎng),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收獲,。
“這幾年,下小海的少了,,蝦池捕撈的小白蝦漸漸成了主流,。”老劉說,,從三四十年前的幾毛錢一斤,,到如今小白蝦的價格長到每斤30元左右,而且在市場上很難買到,,多數(shù)被漁家飯店提前收購了去,。
套著網(wǎng)兜海邊摸白蝦
上世紀(jì)70年代以前,上馬一帶有一條直通大海的大水溝,,當(dāng)?shù)厝怂追Q大港(念jiang),。“最早捕捉小白蝦是不需要網(wǎng)具的,。”吳元珍回憶說,,那時候小孩子沒有那么多功課,放學(xué)后小伙伴們喜歡結(jié)伴去捉蝦,。從家里拿一個網(wǎng)兜,,來到大港的岸邊,,網(wǎng)兜一頭套在脖子上,,掛在胸前,人背對著大海的方向下水,。捕撈時,雙手放入水中,,沿著港邊行走,每走幾步,,起身向網(wǎng)兜里扔一把,如此反復(fù),,網(wǎng)兜很快就滿了,。即使是這種最古老的方式,,每次也能收獲三四斤。
除了摸蝦,,撈蝦也是快樂的事情,。小白蝦還有個習(xí)性,到了冬天,,喜歡成批地聚在一起取暖,,養(yǎng)殖池閘口便是最佳的捕捉地點,。天氣寒冷的時候,,閘口附近水深的地方,,當(dāng)?shù)厝朔Q為“水門窩”,,這里的小白蝦通常一片一片的,用網(wǎng)具輕易就能撈上十幾斤來,。再后來人們的需求量大了,,便開始使用各種網(wǎng)具捕撈,。
兄弟姊妹吃“糊糊”爭蝦
那個年代,十幾歲的孩子就能捕捉小白蝦,,拿回家交給母親,免不了一番自我炫耀,。家里孩子多,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分享美味,,母親自有辦法,。將小白蝦下水煮熟,借著湯水,,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玉米面下到鍋里,,反復(fù)攪拌,待湯變成漿糊狀,,“糊糊”便做好了,。
吃時每人盛一碗,父母家教嚴(yán),,兄弟姊妹講究謙讓,,所以每個人只允許吃盤中靠近自己的 “糊糊”,,小白蝦則剩在最后。要是碰上嘴饞的,,因小白蝦的須長,舀“糊糊”時,,一勺下去,蝦須就露出來,勺子再用力一挖,,在蝦須的扯動下,整個蝦身從另一頭滑過來,,名正言順成了自己盤中餐。倘若被人發(fā)現(xiàn),,就“小白蝦靠誰近誰來吃”的問題,免不了一番爭執(zhí),。
【吃法】
小白蝦拌韭菜上大席
“很多小海鮮,,擱現(xiàn)在是稀罕物,而在以前則是上不了大席的,,唯獨小白蝦是個例外。”吳元珍解釋說,,在以前,,交通工具不發(fā)達,,漁船出??匡L(fēng)力,,尤其是冬天,,漁民習(xí)慣在這個時候“貓冬”,幾乎不出海,,所以在冬天是捕撈不到大海蝦的。而小白蝦捕撈要容易得多,,這個時候,,對于不常下海的人家而言,能吃上一頓鮮美的小白蝦也是一種奢侈,。每逢新女婿上門或是家里來了重要客人,海邊人的冬季餐桌上,,小白蝦就成了一道必上的主菜。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吃蝦,,喜歡用手指提起蝦須,,直接放到客人盤中,還美其名曰‘提拔’,,這要在以前是對客人的大不敬,。”老吳感慨地說,,時代不同了!以前,,海邊人吃小白蝦,,通常要事先掐掉蝦須,但為了完整,,一定要保留蝦頭,掐掉的地方剛剛到眼睛部位,,這樣吃起來才美觀,,當(dāng)然,更不會直接用手拿,。
“小白蝦拌韭菜,,一道菜吃了幾十年。”吳元珍說,,現(xiàn)在吃小白蝦,,當(dāng)?shù)厝硕嘞矚g水煮,保留原汁原味,,擱以前則顯得太奢侈。小白蝦下鍋煮熟后,,掐掉蝦須,,新鮮韭菜下熱水焯一下,顏色鮮艷剛剛好,,兩者混合后加入調(diào)料,,韭菜的香融合了海鮮的鮮,,是餐桌上最受推崇的下酒菜,。如今當(dāng)?shù)厝搜堎e客,,小白蝦拌韭菜仍上得了大席,,外地人圖個嘗鮮,,對當(dāng)?shù)厝硕裕嗍且环N傳承和記憶,。
【典故】
玉米稈捕蝦犒勞丈夫
在城陽上馬一帶,,曾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話說明朝末年,上馬海邊有一巖石,,漁民習(xí)慣稱其為“望夫石”,。原因是當(dāng)?shù)啬凶佣鄰氖潞I喜稉疲怀龊>褪莻€把月,,所以每當(dāng)遠航歸來時,,漁家女總是早早站在巖石上等候丈夫。這時,,過路人總是喜歡調(diào)侃,,“在這干什么呢?”漁家女害羞,只是微笑而不作答,。
等候丈夫期間也不閑著,,隨手拔起一根玉米稈,插到海水中再提起,,據(jù)說也能帶出很多小蝦來,,這就是小白蝦,足見當(dāng)時小白蝦之多,。小蝦拿回家中做給丈夫吃,,也算是犒勞一番,可見當(dāng)?shù)貪O民自古就喜歡吃這種美味,。
結(jié)束語
蓮藕,、紫蛤、牡蠣,、光魚,、檳榔芋、扇貝,、小白蝦……連日來,,早報連續(xù)推出了“冬日尋鮮”系列報道,寒冷的冬季,,給市民送上舌尖上的新鮮體驗,,繪就了一幅冬日島城美食地圖。當(dāng)然,,這樣的冬季美味在島城還有很多,,它們收獲的過程,飽含著人們的艱辛和喜悅,,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冬季特產(chǎn)的食材不僅是一種美食,,更多是一種地域風(fēng)土人情,、文化習(xí)俗的傳承,承載了人們的美好記憶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王濤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