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白遮三丑”,,美白功效是市場上近四成護膚品的主打賣點,,但最近有媒體爆光,熒光增白劑成分出現(xiàn)在了面膜等美白化妝品中,,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試驗者在敷用此類面膜之后,殘留在面部的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令皮膚發(fā)出藍白色的微光,,頗為嚇人,。業(yè)內專家提醒愛美的女士們須對此類含有熒光增白劑的面膜提高警惕,但記者街訪卻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消費者對此毫不知情,。
熒光物質并不能真正“美白”
近日,左岸女人網創(chuàng)始人,、美容專家冰寒發(fā)布的一條有關“面膜中含熒光增白劑”的微博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該微博稱,使用過濾紫外線的Wood燈測試了某些美白面膜,,結果令人震驚:“其最有效的成分就是熒光增白劑,,沾到皮膚上洗都洗不掉。作為‘視覺欺騙’,,它們不可能減少黑色素,,而且很有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其中某些品牌在××網上熱銷得很,,甚至還請了明星代言,。”
央視某欄目記者購買了11個品牌的面膜送至北京某高校的專業(yè)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其中有卡美斯“牛奶+珍珠美白嫩膚”面貼膜,、韓國“LEADERS”,、韓國“MEDIHEAL”面膜、“DHC focu”面膜等4種產品添加有熒光增白劑,,并且還會在皮膚上殘留,,用普通肥皂、洗手液都無法去除,。
廣東中山三院皮膚科主任賴維表示,,熒光增白劑在化妝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亮膚。根據色彩學的原理,,黃種人皮膚呈現(xiàn)黃色光,,熒光增白劑則呈現(xiàn)藍色光,,由熒光增白劑帶來的所謂“即刻美白”,實際上不過是“黃+藍白=白”的“視覺欺騙”,,而并非來自皮膚的真正美白。
另據專家介紹,,熒光物質有水溶性與脂溶性的區(qū)別,。脂溶性的熒光物質容易附著在皮膚上,并且難以清潔干凈,。更嚴重的是,,脂溶性的熒光物質可能通過皮膚滲透進入血液,且只有通過肝臟的酵素才能分解,,因此將加重肝臟的負擔,,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消費者對熒光增白劑一知半解
針對部分面膜中添加熒光增白劑的事件,,記者街訪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消費者對于熒光增白劑都一知半解,有的甚至還沒聽說過美白面膜含有熒光增白劑成分,。
“美白面膜全靠熒光增白劑?不會吧!”在廣州郊區(qū)的一家化妝品專營店,,正在選購面膜的鄧小姐對記者的詢問表示吃驚。她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幾款面膜的主要成分表,,但都是化學名稱,,讓她一臉茫然。她并不知道,,熒光增白劑都是不會出現(xiàn)在成分表當中的,。
另一位陳女士則表示曾經的確在美容院用到過號稱“一敷即白”的面膜,也確實有“奇效”,,效果也能持續(xù)兩三天,,但由于美容院不愿意透露產品成分,感覺“過猶不及”,,因此也就沒有再用,,現(xiàn)在想來也可能是熒光增白劑的作用。“臉是自己的,,毀掉沒法補,,以后還是不要急功近利。”她說,。
在微博上,,也有很多消費者向美妝業(yè)內人士留言,詢問有關熒光增白劑的問題,。“熒光增白劑到底是什么?”“長期使用含有熒光增白劑的面膜會有什么后果?會不會形成倚賴?會不會毀容?”“怎樣防止選用到含有熒光增白劑的面膜?”這些都是消費者極為關心的問題,。甚至還有消費者直接舉出一些疑似含有熒光增白劑的產品名稱,,請專家檢測。
面膜添加熒光增白劑有所收斂
熒光增白劑對于人體健康究竟是否有害?這是個爭議已久的問題,,業(yè)內有觀點認為其存在致癌風險,,但中國洗滌用品工業(yè)協(xié)會方面則解釋認為:“熒光增白劑本身是安全的。相關廠商只需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規(guī)定執(zhí)行即可,。”
美容專家冰寒認為:“(熒光增白劑)對皮膚的傷害現(xiàn)在還談不上,,關于它的刺激性、致敏性,、代謝,、毒理學研究等方面還是空白,以前它就是個化工原料,,沒有人想到會有商家將之用于化妝品,,倘若日積月累作用于皮膚,我認為應該很謹慎才對,。”他補充說,,在臺灣,美妝產品禁止添加“可遷移性”的熒光增白劑,,但“非遷移性”熒光增白劑除外,,即熒光增白物質不能由產品轉移到人體皮膚上,不能附著在皮膚上,,可以被洗掉或以其他方式去除,。
后來,經過兩輪再測試,,冰寒發(fā)出新的測試報告顯示,,在42種被測面膜中,僅有1種含熒光增白劑,。“說明添加熒光增白劑的行為不如前兩年泛濫了,。但據傳添加類固醇激素的做法正變得更普遍,也更難以被檢出,,故仍然值得警惕,。”他表示。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