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把時間快退到自己小的時候,。也許你的記憶里還保留著這樣一幕:老師把畫好的太陽、蝴蝶、房子等范本畫放在你的面前,請你照著臨摹。筆下,,太陽熟悉地站在畫面的右上角,當中一個圓,,周邊幾條放射線;蝴蝶個個造型對稱,,色彩斑斕,像是克隆出來似的;房屋個個很相似,都有著朝天的煙囪和田字形的窗……
跟隨老師的思路臨摹模式化的房子,、太陽或蝴蝶,、長頸鹿……這是過去傳統(tǒng)美術教育慣用的方式,但卻不是現(xiàn)代美育的方向,。近年來人們越來越相信,,創(chuàng)造力、觀察力和審美素質的保護和培養(yǎng),,才是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
美術興趣班不教孩子畫得“像”,那他們在教什么?孩子的畫如果不看“效果”,,又該如何解讀?帶著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讓我們從孩子們的畫談起。
老畫新畫1 太陽
這幅作品首先在色彩上突破了常規(guī)的紅,、黃色,。小作者一邊畫一邊講故事:太陽渴了,有很多彩色的水瓶(太陽周圍的水滴型)可以喝水:累了,,有小兔子陪他一起玩(左下角),,還有一個小太陽(右下角花形)也過來找他玩兒。
課堂筆記
拿出一張4開的大紙,,告訴孩子這一節(jié)課只畫太陽,,孩子們都有點緊張和激動:以前畫一個太陽,1分鐘都用不了,,況且從來沒有挑戰(zhàn)過這么大的紙,應該怎么畫呢?
別急,,先來回憶一下太陽是什么形狀的,,然后畫一畫自己熟悉的太陽吧。很多孩子給出的答案是相似的——中間一個圓圈,,周圍畫上放射線,。老師問:“太陽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出來工作,會不會不高興?有一天它想換一件特別漂亮的衣服去旅游,,你覺得它會穿什么衣服?”
有的孩子馬上說:“太陽怎么可能旅游呢?”老師說:“每個小朋友心里都有一個特別的太陽,,也許你的太陽不愛旅游,喜歡照相,,那你就是小照相機,,把心中的太陽‘照’下來吧!”
解讀路線1:使用自己的想象力
藝術只要為想象力打開了窗戶,靈感就如泉涌,。如果老師只是畫一個太陽然后讓孩子臨摹,,當然不能開啟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是老師以太陽為媒介,,引導孩子展開想象之旅,,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就有了鍛煉的機會,。
兒童畫最珍貴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原創(chuàng)能力”。傾聽孩子的訴說,,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想法,,告訴孩子作品中哪些創(chuàng)意最能引起你的注意。讓你的評論重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自信地使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而非復制別人的思想,。
作者:劉宇軒
年齡:4 歲
作品名稱:《太陽像朵美麗的花兒》
作品種類:紙面水粉
這幅作品構圖非常新奇。如果不說,,你知道我們看到的藍色和粉色相間的背景,,是太陽照耀下的白天與黑夜嗎?
小作者采用俯視角度,從太陽的角度看地球,,一半是黑夜(藍色),,一半是白天(粉色),地球上點的裝飾點和線條,,實際上晚上的是汽車,,白天的是行人。點,、線,、面的組合,色彩的冷,、暖搭配,,構成了非常美麗、充滿意境的畫面!
課堂筆記
老師先和孩子聊起身邊各種熟悉的事物及場景,,一起回憶它們留給孩子的“色彩印象”,。比如公園,孩子們說是綠色,,因為樹木很多;當然還少不了紅,、黃、藍,、綠各種顏色點綴其中,,因為有各種美麗的花朵。
聊完色彩印象后,,老師才問,,白天和晚上,我們看到的同一個事物的顏色肯定也會不一樣,。那么白天和晚上,,世界分別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畫出來。
解讀路線2:合情不合理
劉宇軒小朋友的創(chuàng)作角度新穎別致,既打破常規(guī),,又非常出色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想法,。從傳統(tǒng)意義上看,這幅畫并不符合美學中的比例,、陰影,、透視、立體感……這些“科學法則”,。像是現(xiàn)代電影的手法再現(xiàn)一般,,孩子使用了象征性的表達方式——這讓他的畫直接穿透了瑣碎繁復,看見了我們看不見的簡單與純粹,。
我們鼓勵孩子畫畫,,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從現(xiàn)代電影階段轉變成紀錄片階段。孩子的畫和他的發(fā)育水平相聯(lián)系,,沒有必要以合不合理,、科不科學、像不像等來制定評判標準,。
其實,,“合情不合理”的畫大膽而可愛,充滿可喜的原創(chuàng)性,,正是許多畫家所追求的另一種藝術境界,。
老畫新畫2 蝴蝶
作者:張佳禾
年齡:4 歲
作品名稱:《野象谷的蝴蝶》
作品種類:紙面水粉
畫面上的蝴蝶大膽使用了大面積的黑色,和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教科書”蝴蝶相比,,遠不如它們色彩艷麗,、討巧。以“面”的形式構成的黑蝴蝶,,在以“線”的形式構成的葉子之間飛舞,,相映成趣。
課堂筆記
蝴蝶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昆蟲,,但是你仔細觀察過蝴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小朋友能夠說出一二,,有的很茫然,。于是老師拿出了很多蝴蝶圖片讓孩子們仔細觀察。
張佳禾小朋友在蝴蝶圖片中找到了類似她在云南野象谷旅游時候看到的黑色蝴蝶,,于是憑著印象和圖片的寫生,,創(chuàng)作出了這幅蝴蝶作品。
解讀路線3:觀察,、分析,、聯(lián)想——孩子的畫里有成長
此外,多增加孩子的生活體驗,豐富孩子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這樣才能豐富創(chuàng)作的題材,。
作者:姜可豫
年齡:6 歲
作品名稱:《線描蝴蝶》
作品種類:線描
小作者從諸多蝴蝶圖片中,找到了她最喜歡的一只,。她夸張地把蝴蝶的身體邊緣全部裝飾成波浪紋,,在寫生中加入了自己的設計,作品生動有趣,,極富表現(xiàn)力,。
課堂筆記
和上一幅作品一樣,孩子先通過觀察蝴蝶圖片,,了解蝴蝶的特征,。在觀察中,老師強調既要有深入,、細膩的觀察,,又要學會宏觀、整體觀察,,在對比中尋找和諧的節(jié)奏,。
觀察結束后,孩子們開始造型了,。在這張4開的大紙上準確造型絕非易事:比例需要協(xié)調,,這鍛煉了小作者的眼手協(xié)調能力。點,、線,、面的裝飾如果過多,就顯得非常繁瑣,,沒有疏密,、主次、重點;過少,,畫會空洞,,沒有細節(jié)。所以,,裝飾上要恰到好處,,有收有放。
解讀路線4:寫生+創(chuàng)造——抓住特征,,跳出格局!
6歲的孩子小手已經(jīng)非常靈活,,能夠細致地描繪和表現(xiàn)事物,這時期線描是一個非常好的造型方法,。小作者采用忠于寫實的造型和略帶夸張的裝飾風格,,頗具趣味性——1,、2、3,、4的數(shù)字在這里也變成了繪畫語言,。
孩子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解讀觀察的結果,很明顯,,他們畫的是“所想到的”,,而不是“所看見的”,這讓他們的畫超脫預期,,具有豐富的延展想象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