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市人大代表,、交運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永康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針對交通問題談了自己的建議,。他向記者透露,,目前交運集團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目前整體的規(guī)劃已經出爐,,預計8月份前完工,。此外,他還談到,,在今年三四月份將開通一條從館陶路汽車總站到西海岸汽車總站的城際快線,。
青島是中國道路客運發(fā)端地
劉永康說,,由交運集團作為項目主體,規(guī)劃建設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將填補青島交通類專題博物館空白,。
記者采訪得知,青島是中國道路客運的發(fā)端地和中國最早汽車站的發(fā)祥地 ,。1907年青島臺柳路建成通車,,成為全國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并開通了從棧橋至墨蘭堡房(嶗山柳樹臺)的中國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隨著汽車客運業(yè)的發(fā)展,,1910年自然形成了一座館陶路汽車站,使館陶路汽車站成為中國最早的汽車站,。他認為,,以中國的第一個汽車站和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為載體,規(guī)劃建設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可與青島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有機結合 ,,使文化青島得到充分彰顯。
“該項目以現館陶路49號主樓,、館陶路汽車站為主體,,占地面積為41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2億元,,已完成投資2162萬元,已竣工部分包括館陶路汽車站改造項目和館陶路49號室內項目,。”他說,,博物館工程計劃2015年8月份之前完工,包括展覽面積為1200平方米,。
坐老爺車游“老青島”
據劉永康介紹,,與中山路、館陶路有機結合,,以(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青島城市文化研究院為主的文化創(chuàng)意綜合體和道路交通工具歷史體驗為載體,將館陶路鏈接打造為道路交通文化產業(yè)園的區(qū)域,,將雙層觀光巴士作為博物館的延伸部分,,打造中國首家公交車上的“流動的博物館”,以30輛觀光老爺車為基礎重開“館陶路至柳樹臺”這一中國最早客運班線作為特色旅游線路進行串聯,,形成館陶路歷史價值核心,。
記者了解到,博物館建設完畢后,,道路交通文化產業(yè)園進入一期運營階段,。博物館將先期開門納客,,同時,與博物館一體的1910交通文化主題酒吧和道路交通歷史體驗也將亮相島城,。道路交通歷史體驗以交通工具體驗為主,,可以體驗地排車、人力車,、馬車,、自行車、有軌電車,、老爺車等各種交通歷史,。
城際快線開到青西新區(qū)
“從館陶路汽車總站到西海岸汽車總站,中間經過隧道一直到青西新區(qū)西部區(qū)域,,總時長約1小時30分鐘,。”劉永康說,這條快線可以將主城區(qū)和青西新區(qū)貫穿起來,。此外,,在2015年,他們還將新開通多條線路,。
“2015年我們將開通從李滄區(qū)到城陽區(qū),、從嶗山區(qū)到城陽區(qū)的一些線路。”劉永康說,,同時,,他們還將延長部分線路,將一些公交線路在原有路線基礎上延長,,一直延伸到機場,,給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校車問題也是一直受到關注的一個話題,,在分組審議會上,,劉永康說,2015年,,交運集團將再上500輛大鼻子校車,。“現在全國有大鼻子校車5000余輛,青島已經有了1600輛,,加上今年再增加的500輛,,占到全國的近一半了。”他說,,今年校車的覆蓋面也會進一步擴大,。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