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4月7日突然接到的那個電話,,對于唐鋼(化名),,李旭已有一些陌生。
唐鋼是李旭大學期間的室友,,兩人在同一個屋檐下整整生活了四年,。不過,畢業(yè)后兩人再無聯(lián)系,。直到當天接到唐鋼電話,,李旭才知道,畢業(yè)后考上研究生的唐鋼已于2013年回到成都,,他們兩人都在同一座城市,。
電話中,唐鋼告訴李旭,,他要結(jié)婚了,,時間就在“五一”,特邀李旭參加,。去與不去?頓時令李旭感到糾結(jié),。和李旭同樣糾結(jié)的,還包括王忠,、宋磊,、楊宏偉等其他5位室友。為此,,6人專門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去不去參加唐鋼的婚禮,他們討論了幾天,,截至昨日仍在糾結(jié)……
專家分析 去不去背后的中國式尷尬
對于這場婚禮背后的尷尬與糾結(jié),,四川警察學院心理學副教授陳華表示,這是一種中國式尷尬,,“是中國人的一種群體性心理現(xiàn)象”,。
陳華表示,目前中國整體仍處于一種關(guān)系社會,、人情社會,,“在一種關(guān)系社會當中,人脈往往會成為個體炫耀的一種方式。如果人脈關(guān)系不足,,就會邀請一些關(guān)系不是特別熱絡(luò)的人參加,。”
對于這一現(xiàn)象,陳華認為這和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相關(guān),。“中國人一直被灌輸?shù)氖且环N集體觀念,。有句俗話叫‘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中國人強調(diào)同窗情,、戰(zhàn)友情,其實就是一種集體觀念的折射,。這是因為大家都習慣性在群體中尋求認同和歸屬感,。社會評價甚至會因此認為,生活中缺乏朋友的人,,就是一個被邊緣化的人,,被社會排斥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在朋友中非常有號召力,,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由于對人脈,、關(guān)系過于看重,,也使得中國人容易被人情世故所累。”對于解決這一問題,,陳華表示,,國人需要文化心理重建。
去不去 他們很糾結(jié)
讀書時很少來往,,畢業(yè)后從未聯(lián)系,,去了還要送禮??赏瑢W一場,,人家畢竟開了口。如果不去,,以后開同學會,,說不定還會被其他同學笑話。
畢業(yè)五年毫無聯(lián)系 突然接到室友的結(jié)婚邀請
4月7日中午,,正在眉山新區(qū)打理水吧生意的王忠,,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中,,對方表示,,他叫唐鋼,。愣了一會兒,王忠才想起,,這個唐鋼,是他的大學室友,。兩人寒暄幾句后,,唐鋼告訴王忠,他要結(jié)婚了,,婚期定在“五一”,,地點在樂山,邀請王忠參加,。不過,,兩人雖是室友,但自從2010年從四川師范大學[微博]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畢業(yè)后,,就再沒有聯(lián)系,。
當天,和王忠一樣,,接到唐鋼電話的,,還有李旭、楊宏偉,、宋磊,、肖科健等人,就連遠在福建的陳文弟也接到了電話,。“前面四人都是室友,,陳文弟是隔壁寢室的,他經(jīng)常到我們寢室玩,,被我們稱作‘編外室友’,。”王忠說。
李旭,、楊宏偉,、宋磊等人也表示,大學畢業(yè)后,,他們均再沒和唐鋼聯(lián)系,,“現(xiàn)在要結(jié)婚了,突然又冒出來了,。”其中,,大學畢業(yè)后,李旭,、宋磊,、楊宏偉三人在成都上班,。平時,三人也經(jīng)常聚會,。不過,,直到接到當天電話后,李旭才知道,,最近兩年,,唐鋼也在成都上班。接到唐鋼電話后,,陳文弟甚至冒了一句:“畢業(yè)后一直沒電話,,一聯(lián)系就說結(jié)婚,太不夠意思了!”
李旭回憶,,所有室友中,,唐鋼顯得有些另類,“一進校就給自己制定了英語六級,、考研[微博]等目標,。人也有點刻板。”李旭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室友們第一次人均50元的AA制聚會上,“唐鋼沒喝酒,,他以此為由只支付了30元,。”
大學四年,唐鋼和室友們的交集僅限于回寢室后偶爾的閑聊,。“畢業(yè)后,,大家各奔東西,班級雖然有QQ群,,印象中,,唐鋼從沒說過話。其他大學同學結(jié)婚時,,也沒看到過他的身影,。”王忠說。
去還是不去,? 6人建微信群討論,,很糾結(jié)
曾經(jīng)的室友,就這樣變?yōu)榱四吧恕?/p>
接到唐鋼婚禮邀請電話后,,王忠等人均不知道唐鋼目前的職業(yè),,連其妻子的名字也不知道。為此,,王忠專門建了一個“去不去”微信群,,將另5位室友拉了進來,,他想像大學臥床夜談一樣,去不去參加唐鋼的婚禮,,大伙最好能達成一致意見,。根據(jù)王忠提供的截圖,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去不去”微信群里,,王忠、李旭,、楊宏偉、宋磊,、肖科健和陳文弟6人討論的內(nèi)容幾乎全和唐鋼的婚禮有關(guān),,在至少12頁聊天記錄中,李旭,、王忠,、肖科健、陳文弟四人一開始明確建議不去,,理由是以前關(guān)系就一般,,平時也沒有交集,五年都沒有任何聯(lián)系,,一聯(lián)系就是邀請參加婚禮,,多半是想靠結(jié)婚收點禮錢。
“請?zhí)矝]有,,就一個電話,,各有各的家庭,都在上班,,哪兒來時間還去顧及那種倒熟不熟的人嘛,。”肖科健甚至在群里反問大家,“這么多年沒聯(lián)系,,他在做啥子都不曉得,,你不覺得生疏哦?”
宋磊和楊宏偉則建議去,他倆的理由是畢竟同學一場,,人家都開口了,,看在同學情分上應(yīng)該去。“實在不行,,就當我們幾個聚會嘛,。”
去或不去,誰也說服不了誰,。截至昨日,,6人仍在糾結(jié),。不過,有一點達成了一致:不去的話,,怕同學誤會不想送禮,,因此無論去不去,都要送禮,。
王忠說,,其實大家不差這點禮錢,“歸根結(jié)底還是唐鋼平時沒和我們6人聯(lián)系過,,一來就發(fā)結(jié)婚邀請,,讓自己和其他同學心里難以接受。”
請不請 他也很尷尬
讀書時關(guān)系就一般,,畢業(yè)后也再沒聯(lián)系過,。請,可敘敘同學情,,但又怕懷疑借機收禮,。不請,又怕事后被責怪沒邀請,,自己也會理虧,。
妻子邀了7位室友 反問他為何沒邀請大學室友
其實,對于請不請大學室友參加婚禮,,唐鋼也一度陷入糾結(jié)中,。
和畢業(yè)后就參加工作的王忠等人不同,唐鋼的人生是另一個軌跡,,“我先到北京讀了三年研究生,,2013年畢業(yè),目前在成都一所學校當老師,。由于妻子是樂山人,,因此將婚禮地點選擇在了樂山。”唐鋼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對于此前和大學室友們的疏離,,唐鋼解釋,有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上面的差異,。“由于一心準備考研,從大一起,,我就開始準備,,并與同樣立志考研的錢宇、周俊兩名同學走得較近,。和室友們的交集大多停留在了日常的寒暄階段,。”
唐鋼介紹,,錢宇、周俊是自己畢業(yè)后聯(lián)系較頻繁的兩位大學同學,。對于室友,,他表示,大學畢業(yè)后,,由于各奔東西,,大家的手機號碼都經(jīng)常在變,再加上自己生活,、學業(yè)也比較緊張,,因此一直沒有聯(lián)系。“直到今年春節(jié)開始籌備婚禮時,,才從其他同學處獲得室友們的手機號碼,。”
讓唐鋼下定決心邀請室友,還有來自妻子一方的觸動,。3月中旬,看到唐鋼只邀請了兩位大學同學時,,妻子小惠(化名)問他:為何沒有邀請大學室友?按小惠的想法,,哪怕大學室友離得再遠,也肯定是被邀請對象,。小惠說,,自己向?qū)嬍业?名室友都發(fā)出了結(jié)婚邀請,好幾個都在電話里一口答應(yīng)要來,。
對于妻子的疑問,,唐鋼一再作出解釋。不過,,小惠仍是將信將疑,,“你們大學四年,不可能一點感情都沒有嘛?要是以后被同學說起,,好笑人嘛,。”
請還是不請? 一度焦慮 邀請短信寫了七八次
就在妻子提出疑問的當天晚上,,唐鋼翻開了大學畢業(yè)照,。
唐鋼一再強調(diào),邀請室友參加婚禮真不是為了禮金!“請吧,,以前感情一般,,畢業(yè)后大家互相未聯(lián)系過,怕他們誤會自己是為了錢;可不請吧,,一來大家四年同學,,雖然交往比較少,,但感情還是比較純真。再者,,這次婚禮上將有2名大學同學前來,,萬一以后他們在班級QQ群里說起,又怕室友們責怪沒邀請他們,,自己也會理虧,。”
唐鋼介紹,婚期越近,,這種因糾結(jié)產(chǎn)生的焦慮越發(fā)嚴重,。“邀請名單上,室友們的名字反復(fù)出現(xiàn)了三次,,整個清明假期,,我都在這個問題上糾結(jié)。邀請短信寫了七八次,,但每次臨到發(fā)送時,,老是點不出去,只能放下啃手指甲,。三天假期,,十個手指頭的指甲被啃了兩三遍,這還是高三時落下的毛病,,一焦慮就啃手指甲,。”
最終,錢宇讓唐鋼下定了決心,。4月6日晚,,唐鋼征求錢宇意見,錢宇表示,,最好一一邀請,,“可以借此機會敘敘同學情誼,即便同學不來,,以后責怪起來錯不在自己,。”對于唐鋼擔憂的怕同學誤會自己借機收禮一說,錢宇建議唐鋼對大學室友禮金能不收的盡量不收,,實在推不掉的記下來,,以后找個機會加點錢還回去。
小惠印象深刻的是,,4月6日晚唐鋼洗澡時,,在衛(wèi)生間里哼著跑調(diào)的歌曲。“上一次聽到他在衛(wèi)生間里哼歌曲還是去年夏天。當時他剛向我求婚成功,。”
唐鋼可能沒料想到的是,,他從糾結(jié)中解脫出來了,但現(xiàn)在糾結(jié)的主角輪到了自己的室友們,。
去不去,? 這道選擇題你怎么做
要去的話,只是順便吃個飯罷了,,還是捧個人場吧,。
如果實在不想去,找個借口,,推了,。
只要人家請你,就應(yīng)該去,。畢竟同學一場,。
結(jié)婚一般都是要送請柬的,哪有電話通知的?看來你們關(guān)系很一般,,這樣的話可去可不去,。
找不到合適理由拒絕就去,以后見面機會多,,而且你還有機會邀請他的,。
既然邀請了你,他起碼是有心意的,,至于送多少紅包,,看自己心意,。
看實際情況吧,,他可能覺得不邀你,邀了別的同學,,怕到時你知道了不高興也是又可能的,。
同學一場,人不到,,禮還是要到吧,。
感情不怎么樣就找個理由推脫算了。
假如去了,,相信會遇到很多老同學,,就看你怎么看緣分這個東西了。
看了編輯整理的以上10個網(wǎng)友的經(jīng)典回答,,你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嗎?
去不去? 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
多年前同一個教室上課,,不過是一種機緣。時光飛逝,每個人都有了很大變化,,早已不是當初的少年,。去不去,或許可以取決于你是否決定將來彼此走得更近?是否能夠發(fā)展出有共同價值觀的圈子?
從關(guān)系到圈子
■張豐
中國人愛稱自己的國家是禮儀之邦,,婚喪嫁娶的禮儀非常繁多,,其中的人情往來,不是當事人,,往往體會不到其中的敏感,。我曾見過爺爺留下的“人情簿”,上面記錄了各種人情來往,,有些人情債往往到父親這一輩還在還,。
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這樣的“人情”觀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都市人生活在各種關(guān)系之中,,比如老鄉(xiāng)、同學,、同事,、親戚等等,很多關(guān)系的形成,,往往并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同學遇到難處,是否有義務(wù)伸出援手?作為同學,,所承擔的責任是否就應(yīng)該比對普通陌生人多一些?要知道,,所謂同學,不過是因為在錄取時碰巧被招生辦的人抽到了一起而已,。
這種偶然的鏈接,,并不必然產(chǎn)生牢固的關(guān)系。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更容易找到和自己價值觀接近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圈子”。有些人對借錢給親戚會產(chǎn)生疑慮,,但是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在一個微信群卻可以眾籌做生意。深入地交流,,所產(chǎn)生的信任度,,有時候會超過傳統(tǒng)的血緣關(guān)系。
從“關(guān)系”到“圈子”,,顯示出在信息時代人們交往方式的變化,。過去,,人們提倡“日久見人心”,是因為交通和通訊不便,,人要相互理解到一定程度,,必須很長時間才行。而現(xiàn)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視頻交流,,要成為“知己”,已經(jīng)不需要太久,。不久前,,與我同處一個微信群的兩位朋友,分別在廣州和北京,,但是卻在各自的家中通過視頻向?qū)Ψ骄淳?,兩人各自喝下半瓶白酒,并賦詩一首,。這種新型的交往,,是“圈子”的典型特征。
不熟或多年沒聯(lián)系的同學結(jié)婚,,到底該不該去參加婚禮?是別人無法回答的問題,。多年前同一個教室上課,不過是一種機緣,。時光飛逝,,每個人都有了很大變化,早已不是當初的少年,。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你是否決定將來彼此走得更近?就目前的了解而言,是否能夠發(fā)展出有共同價值觀的圈子?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