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理財專訊 破五!銀行理財產品經過半年考核后便開始 “變臉”。根據(jù)銀率網的統(tǒng)計,,上周市場上共有721款人民幣非結構性產品發(fā)售,,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8%,。業(yè)內人士表示,股市高收益標的 “退場”,,央行多次降息降準,,這都是理財產品收益下跌的原因。而未來,創(chuàng)新理財產品成為銀行必然的選擇,。
現(xiàn)狀:
理財收益率全線“破五”
記者昨日走訪島城多家主要銀行發(fā)現(xiàn),,今年以來,受降息降準等政策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呈現(xiàn)下滑態(tài)勢,。
一家國有銀行負責理財?shù)耐踅浝硐蛴浾呓榻B,以他所在銀行理財產品為例,,與上月相比收益明顯下降,。“今天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理財產品為4.9%,期限為364天,,門檻并不高,,只要5萬元起。”王經理還提到,,而在此之前,,類似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要在5.3-5.5%之間。在另一家國有銀行,,理財經理也向記者透露,,期限相同的類似產品收益率也出現(xiàn)下滑。
據(jù)了解,,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的收益相對高出一些,,但此前也是呈下滑態(tài)勢。記者從一家城商行了解到,,其在售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3%-5.6%之間,,投資門檻為5萬或10萬元起,而在一個月前,,其中不少類似的理財產品收益在5.8%-6%之間,。
數(shù)據(jù)顯示,上周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除了超長期理財產品外,,短期、中長期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幾乎全線“破五”,。其中,,上周投資期限在一個月以內的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5%,1-3個月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3-6個月期限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5%,,而6-12個月期限的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1%。
原因:
股市高收益標的“退場”
“理財產品收益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行山東省分行理財經理楊憲鵬分析稱,,自去年年底以來,央行多次降準降息,,這使得市場流動性一直保持寬松態(tài)勢,。雖然6月底有季末因素及新股IPO密集發(fā)行凍結資金,銀行市場資金面一度趨緊,,但從整體情況看,,市場流動性還是以寬松為主,由此使得與流動性密切相關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震蕩下行,。
同時,,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一致認為,股市高收益標的“退場”也是理財產品收益下行的“導火索”之一,。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業(yè)務經理黃先生分析認為,,近期客戶端申購理財產品的資金比較充裕,加上監(jiān)管層開始嚴查場外配資,,以及此前的市場深度調整導致兩融資金規(guī)??s水等因素,使得通過兩融受益權和結構化配資產品進入股市獲取高收益的銀行理財資金的收益也呈現(xiàn)下行走勢,。
趨勢:
創(chuàng)新產品成為銀行選擇
在收益遜色的當下,銀行理財市場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普益財富研究員魏驥遙表示,,銀行理財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將是“財富管理”,,核心是使銀行從被動的投資組合銷售向主動的投資組合管理變化的過程。他透露,,已有銀行開始相關業(yè)務的嘗試與推廣,。此前,一家股份制銀行曾推出一項組合在線投資服務“財智組合”,,該組合以該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和該行代理銷售的基金證券產品為主,,根據(jù)不同客戶的需求與特點設計相匹配的產品組合,分別對應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 “財富管理也意味著更多樣化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銀行在做財富管理時將更多地與其他業(yè)務形成交叉、互補與嵌套,。”魏驥遙說道,。
記者采訪了解到,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也是各家銀行正在嘗試的內容,,將以往理財產品的固定收益,、區(qū)間收益模式變更為凈值收益,,投資者與銀行可以分享超額收益。銀行理財經理也提示,,投資者可多關注銀行的凈值型產品,。
(記者 錫復春 實習生 岳徵雯)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