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上海金堂拍賣有限公司,亮相了一張1990年的錯版人民幣,,引起國內收藏界極大的關注,已陸續(xù)有藏家表達收藏意向。
據(jù)介紹,,該錯版幣為全國第一張90版的錯碼人民幣,紙張全新,,且未經市場流通,。收藏者至今已經珍藏18年。
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的日益火爆,,許多“錯版”人民幣也引起收藏界的重視,其價格更是持續(xù)高漲,,而且升值空間巨大,,收藏錯幣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潮流。
貨幣本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征,,在發(fā)行時,,絕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的差錯,所以,,其印制和檢驗程序也變得極為嚴格,。一般而言,錯幣流出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因此,,錯幣因其數(shù)量稀少而具有很高的價值。收藏界一直視錯版人民幣為錢幣收藏珍品,。
本次金堂拍賣有限公司公開亮相的這張錯碼幣,,從外形上看,與第四套人民幣圖案無異,,線條清晰,,層次分明,,印制技術高超嚴謹,無懈可擊,。而且經過銀行專業(yè)人士及驗鈔機驗證同樣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仔細辨認則會發(fā)現(xiàn),,這張90版面值100元的紙幣在編碼上發(fā)生錯誤,,且經高倍放大鏡反復辨認,可以肯定絕非是在真幣上經過挖補,、粘貼或者激光打字偽造出來的錯版幣,,因而很有可能是國內公開報道的首張錯碼紙幣。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廣東省一名錯版幣收藏者曾經以20萬元將一張1980年版的5元錯版幣出售給神秘的民間藏品愛好者,。上海市又有一名收藏者以58萬元重金收購一張面額50元的錯版幣。種種現(xiàn)象都在告訴我們,,錯版幣雖然年代并不久遠,,但其市場價值卻因產生的幾率微乎其微而變得彌足珍貴,拍賣時,,可能以高出幾十萬倍的價格被民間藏品愛好者爭相搶購,。因此,擁有一張錯版幣藏品,,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張可供觀賞的稀有文物,,而且是一件具有極高市場價值的文物珍品。
有關專家認為,,錯幣的第一個收藏價值是錯在了百萬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的幾率上,。因為它非常稀缺,且國家又規(guī)定錯幣不能在貨幣市場上流通,,因而能夠在市場上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因此其稀缺性才變得更加與眾不同。除此之外,,錯幣第二收藏價值是,,一旦經過真?zhèn)舞b定之后,它便有了類同于文物的另外一種特殊“身份”,,地位變得非比尋常,,因而也就成為了眾多藏品愛好者極力熱捧的“寵兒”。
人民幣的發(fā)行,,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意氣風發(fā),、團結一致的姿態(tài)和風貌,理論上絕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的瑕疵和差錯,,然而百密一疏,,錯版人民幣的價值,,也正是體現(xiàn)在這種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只可遇,、不可求之下的玄妙機緣中。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