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人的“春節(jié)焦慮”:婚否?婚否!
轉(zhuǎn)眼,,春節(jié)假期進入尾聲,,不少人踏上了離家的路,。而對于部分年輕人來說,離開家鄉(xiāng)終于讓處于焦慮的他們“松了口氣”,。有沒有對象?何時結婚?這些直擊心靈的拷問使春節(jié)變得“度日如年”,。
資料圖:一對新人領取結婚證后合影,。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春節(jié),,是大量年輕人返鄉(xiāng)的團圓之際,無疑也成為了娶親說媒的最佳時機,。
“春節(jié)期間相親宛若一周7天樂,,每天都會被安排。”李程名對此深有體會,,30歲的他從事媒體行業(yè),,相親已是“家常便飯”。他表示,,出于對父母的尊重會同意相親,,但目前仍不想結婚。“生活到處充滿新鮮感,,自由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束縛。”
無獨有偶,,1994年出生的楊洋也面臨同樣處境,。剛畢業(yè)一年的她在上海從事翻譯,工作的壓力,、父母的催婚使她焦頭爛額,。“上學的時候爸媽不讓我談戀愛,認為會耽誤學習,,一畢業(yè)卻讓我馬上結婚,,感情也需要靠緣分,怎么可能說結就結,。”在楊洋看來,,自己還很年輕,結婚沒必要操之過急,。
楊洋的觀點遭到了父親楊平的反對,,“女大當嫁,25歲已到適婚年齡,,錯過黃金時間會耽誤終生幸福,。目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安排女兒相親。”
今年50歲的李巧桂對兒子的婚事也憂心忡忡,坦言每每想到兒子還沒女朋友,,就睡不著覺,。“年輕人不能要求太高,工作歸工作,,個人的事情還是要放在心上,。”
長輩們開啟“花式催婚”,年輕人則拿出“反催婚”對策,。租賃男女朋友回家過年,、“緩兵之計”編造對象,更有甚者為躲避催婚拒絕回家,。
山東曲阜人王新今年35歲,,供職于杭州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春節(jié)的態(tài)度從“盼歸”變成了“恐歸”,。與去年一樣,春節(jié)前期王新便早早訂好了飛往斐濟的機票,,追尋“詩和遠方”,。“從30歲開始,回家過春節(jié)就如過‘劫’,。走親訪友聊的話題都會涉及我的戀愛問題,。我身邊有許多朋友30多歲仍是單身,婚姻不是將就,,余生還長,何必慌張,。”
如上述所言,,中國人才招聘網(wǎng)站“智聯(lián)招聘”發(fā)布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diào)研報告》亦顯示,在參與調(diào)研的職場人中,,68.33%處于單身狀態(tài),。
有婚戀專家指出,“80后”“90后”更看重的是個人感情和自由,,所謂“強扭的瓜不甜”,。長輩應該尊重子女的選擇,催之過急反而適得其反;作為子女,,也應當體諒長輩的心情,,只有換位思考,才能相互理解,,找到化解矛盾的鑰匙,。
面對催婚,或笑而不語,,或轉(zhuǎn)移話題,,或極端逃避,,在不同的擇偶觀、婚姻觀的碰撞下,,化解這場長輩與年輕人間的“拉鋸戰(zhàn)”仍需要時間,。作者 錢晨菲 李孟冉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