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旬老人照顧腦梗女婿五年:為女兒撐起完整的家
用手捋過每一根僵硬的手指,,力道精準地按捏著緊繃的肌肉……長達一個小時的康復訓練,,是張高云每天都要為女婿小沈做的。這嫻熟的手法,,是他特意跟醫(yī)生學的,。如今,,他給女婿做康復已堅持了1700多天,。
72歲的張高云,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在本應(yīng)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命運同他開了一個玩笑。五年前,,女婿突發(fā)腦梗,,生活不能自理,他和老伴主動承擔起陪女婿去醫(yī)院,、照顧日常起居,、幫助進行康復訓練的重擔,,甚至用賣房子的錢為女婿支付了近六十萬的醫(yī)藥費。談起支撐他的原因,,他說:“我只有一個女兒,,一個外孫,我要為他們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一字一頓教說話,,“他在我心里還是個孩子”
張高云和老伴住在南京市漢中門大街,,這是女兒的家,他自己的房子早已變賣,。見記者來到家中,,女婿小沈挪著碎步,從臥室慢慢走到客廳來,。張高云一字一頓地教他說著:“謝——謝——來——看——我,。”患有語言功能障礙的小沈,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清晰地吐出“你好”“謝謝”“再見”這些詞匯了,,這都是張高云不厭其煩教了千百遍的成果,。
又到了做康復訓練的時間。見有外人在場,,小沈起初有些不大愿意,,支支吾吾地比劃著。張高云最了解他:“這孩子要強,,好面子,。”說話間,他又把角落里的一臺吸氧機拿出來,,給小沈用上,。“每天都要給他吸半個小時,防止他大腦缺氧,。”上千塊錢的氧氣機,,對于他們來說,并不便宜,,但是聽說對病情有好處,,張高云二話不說,就為小沈買了回來,。
小沈今年50歲了,,在張高云心中,他依然是個孩子,。女兒和小沈結(jié)婚已經(jīng)22年了,,客廳里還懸掛著兩人的結(jié)婚照,可以看到小沈當年意氣風發(fā)的樣子,。
給女婿60萬醫(yī)藥費,,是他的賣房錢
2014年7月,,小沈在出差途中突發(fā)腦梗,在ICU里住了半個月,。“看了怎么能不心疼,,全身插滿管子,誰都不認識,,也說不出話來,。”張高云告訴記者,在搶救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其實小沈自從2008年生意失敗以來,經(jīng)濟狀況一直十分窘迫,。“我當時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這個孩子太要強了,遇到困難從來不跟我們張嘴,。”
從ICU轉(zhuǎn)到普通病房,,小沈在醫(yī)院住了大半年時間,花費了五六十萬的醫(yī)藥費,,而這些錢,,都是老兩口賣房子的錢。半年前,,張高云剛把自己位于鼓樓區(qū)的一套房子賣掉,,想置換一套改善型住房,拿到手的一百多萬還沒捂熱,,就拿去給小沈看了病,。“當時我壓根沒考慮錢,什么都沒想,,只想著把孩子救回來,。”
在張高云心中,小沈也是個苦命的孩子,,1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也長期在外地生活。“他健康的時候,,對我女兒很體貼,,對我們老兩口也像對親生父母一樣,既然是一家人,,我們就要對他負責。”
小沈病倒后,,女兒就撐起了家,,還要照顧孩子和病人,。眼見女兒的小家庭突變,張高云夫婦主動伸出援手,。“我只有一個女兒,,一個外孫,我要替他們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悉心照料,,他替女兒撐起完整的家
張高云時常自嘲“自己就是個勞碌命”,獨自贍養(yǎng)母親,,照顧外孫,,好不容易外孫長大了,又要照顧女婿,。“忙著忙著也就習慣了,。”其實,張高云自己的身體也有不少毛病,。
每一次陪小沈去醫(yī)院做針灸,,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挑戰(zhàn),。高高壯壯的小沈有一百六十斤重,,要把他抬到針灸臺上,實在是一項體力活,,更難的是結(jié)束后,,如何幫他起身。“我根本拉不起來他,,只有把我整個人都給他,,他的一只手扒著我的脖子,我雙手捧著他的后背,,慢慢把他抬起來,。”
張高云告訴記者,每周兩次的針灸是為了預(yù)防癲癇發(fā)作的,。小沈的癲癇是腦梗的后遺癥,,每發(fā)作一次,恢復狀況就會減退,。“所以我們特別小心,,剛開始平均一個月發(fā)作一次,現(xiàn)在,,一年只發(fā)作一兩次,。”說到這里,張高云眉間的溝壑終于舒展開來。
在小沈狀況不錯的時候,,張高云會帶他下樓散步,,凡是不太熟悉的地方,他都會提前打探,,弄清楚哪些地方有廁所,。因為大小便功能障礙,小沈弄臟褲子,、被褥都是常有的事,,每當這時候,都會聽到張高云在一旁輕聲安慰:“沒關(guān)系,,換下來我?guī)阆础?rdquo;
為了方便小沈上下樓,,老兩口一直盤算著想買一套電梯房。由于預(yù)算有限,,他們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在滁州買了一套,。“等明年交房,,我們就帶著小沈住過去,多下樓走走,,有利于他的恢復,。只要我還有能力,就會繼續(xù)照顧下去,。”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