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領袖|綠水青山間的“國之大者”
年初,,一張與秦嶺有關的白紙黑字紅戳“禁止令”獲無數(shù)網(wǎng)友點贊,,“在裁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組織人員進入秦嶺核心保護區(qū)開展穿越、登山活動”,。
如今,,守護秦嶺的人越來越多。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考察,,第一站就是秦嶺。
那是2020年4月20日,,在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書記迎著清冽的山風舉目遠眺,語重心長地指出:“生態(tài)文明建設并不是說把多少真金白銀捧在手里,,而是為歷史,、為子孫后代去做。”
曾幾何時,,秦嶺“病”了,。
秦嶺北麓西安境內,一棟棟違建別墅蠶食著山腳的綠色,。從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總書記先后六次作出批示指示,推動問題整改解決,。
“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那一次深入秦嶺,總書記提醒大家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shù):從今往后,,在陜西為官,,首先要了解這段歷史、這個教訓,,警鐘長鳴,,明白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秦嶺生態(tài)的衛(wèi)士,,切勿重蹈覆轍,。
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向痛心疾首,。
浙江杭州千島湖臨湖地帶違規(guī)搞建設,、新疆卡山自然保護區(qū)違規(guī)“瘦身”、騰格里沙漠污染,、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和木里礦區(qū)破壞性開采……這些年,,總書記多次對一些地方破壞生態(tài)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
在總書記看來,,抓這些事,都是著眼于確保中華民族長遠發(fā)展,、確保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都是全局之計、長遠之計,,都是國之大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tài)保護工作成為“國之大者”,。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fā)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zhàn)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zhàn)……可以說,,“國之大者”蘊于綠水青山間,。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樹木繁茂、郁郁蔥蔥,。
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當時公園負責介紹的講解員回憶說,,同行一公里,,總書記的腳步放得很慢,不時駐足觀察周邊的樹木,。
“當年大煉鋼鐵,,把樹砍光了,。之后為了經濟增長,一些地方又不惜代價,。自然界的命運和人類息息相關,。我們是在為歷史、為民族做這件事,。”
綠色發(fā)展,,從曾經的選擇題變成今天的必答題。撫今追昔,,總書記叮囑當?shù)攸h政負責同志,,海南以生態(tài)立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是重中之重,。要跳出海南看這項工作,,視之為“國之大者”。
高原之上,,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波光粼粼,,一望無際。
“現(xiàn)在水有多深,?”“這里水質怎么樣,?”“鳥類有多少種?”“禁漁是怎么搞的,?”2021年夏天,,總書記站在青海湖仙女灣畔,圍繞青海湖生態(tài)環(huán)境現(xiàn)狀和保護工作,,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問得很細。
之前,,總書記到地方調研已看過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門來看看青海湖”,。他談起黨中央下決心保護青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戰(zhàn)略考量,,語重心長地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國之大者’,。”
一個個故事,,耐人尋味。
“生態(tài)保護方面我無論是鼓勵推動,,還是批評制止,,都不是為一時一事,而是著眼于大生態(tài),、大環(huán)境,,著眼于中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華民族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謀深慮遠,,主張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改善。
2020年11月12日,,在江蘇南通五山地區(qū)濱江片區(qū),,總書記沿著長江邊緩緩步行考察。目之所及,,一邊是江濤拍岸,、蘆葦搖曳,一邊是岸綠山青,、鳥語花香,。“過去臟亂差的地方已經變成現(xiàn)在公園的綠化帶”,總書記感慨不已,。
時光倏忽,,理念變了,神州大地煥然一新,。
這些年,,不只是江蘇,江西,、上海,、湖北等長江沿線省市紛紛“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tài)畫卷徐徐展開在“母親河”兩岸,。
一張拍攝于2015年1月的照片,,定格了總書記在云南洱海湖畔調研的一幕,。當時,,總書記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
2020年,當總書記再次來到云南考察時,,當?shù)販蕚淞藥妆畼?,其中就有一杯清水來自洱海。也是在這一年,,洱海保護治理由搶救性治理轉為保護性治理,。如今,一度難覓蹤跡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在洱海連片綻放,。
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抽出半天時間,,在北京永定河畔揮鍬培土,接連種下油松,、金枝槐,、美人梅、車梁木,、杜仲,、元寶楓等多棵樹苗。
他告訴一起植樹的孩子們,,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25%,,貢獻了約25%的全球新增綠化面積。
斗轉星移,,中國人民用雙手種出了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非凡成就,,也寫就了一個又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故事。
當一座座荒山逐漸披上綠裝,,一條條河流重新煥發(fā)活力,,一片片林海變得郁郁蔥蔥……世界看見,“國之大者”的大視野,、大擔當,、大作為。
[來源:央視網(wǎng)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