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了地鐵開通首日的人流密集之后,12月17日,,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已開啟常態(tài)化運營,每日首末班車時間為6點30分至21點30分,。17日,,記者獲悉 ,從開通這兩日的客流情況來看 ,,上午7:30~8:30和下午5:30~6:30是客流高峰期,,第二天上午(06:30~12:00)3號線北段的客流量達12375人次,其中仍以老年人為主,。
開通第二天上午客流量達12375人次
12月17日上午,,記者再次乘坐地鐵3號線北段時發(fā)現(xiàn),開通第二天車站車廂內(nèi)都沒有出現(xiàn)擁擠的情況,,客流量較前一天相比,,有所減少。不過,,從青島地鐵集團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第二天上午(06:30~12:00)3號線北段的客流量依然高達12375人次,其中仍以老年人為主,。
記者采訪了解到,,開通后這兩天除了16日當天的首列車之外,客流量大多集中在上午7:30~8:30和下午5:30~6:30,。乘客以老年人為主,,一方面在于這兩天都是工作日,上班族大多只會在上班高峰期時乘車體驗;另外,,由于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乘坐全免費,,這也使得不少老年人紛紛出動,感受地鐵帶來的出行便利,。甚至有的老人會反復(fù)體驗好幾個來回,,有的還為了等3D主題車廂。
記者在車上遇到的齊大爺就告訴記者,,他們老兩口只是北京坐過一次地鐵,,“北京地鐵上的人特別多,特別擠,,只坐過一次就不想再坐了,。哪有咱青島地鐵這么舒服,在家門口坐地鐵的感覺真好!”不過,,雖然咱青島地鐵對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實行免費政策,,齊大爺老兩口卻表示,,以后如果要在早晚高峰期出行,他們不打算乘坐地鐵,,“年輕人上班不容易,,我們老人們就別在高峰期的時候跟他們擠了,讓年輕人在乘車的時候也能多坐一會兒,。”
自動售票機不能給特殊卡充值
地鐵開通第二日,,每個車站依然派出了大量工作人員指導(dǎo)乘客乘車。據(jù)地鐵大廈站站長劉暢介紹,,如何使用自動售票機對于不少乘客來說,,是個難題。“很多市民都是初次乘坐地鐵,,有的買票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到達目的地,,還有的不知道買票使用的紙幣只能是5元和10元,有人投放紙幣1元,、20元等,,這些都是機器所不能識別的。”
除此之外,,劉暢提醒,,用自動售票機給琴島通卡充值,琴島通卡只能是最普通的平面卡,,“特殊的小卡,、學(xué)生卡以及優(yōu)惠老年卡等,都是不能在自動售票機上充值的,。”
除了不會買卡的乘客,,還有喜歡多買卡的乘客,工作人員在站廳巡查時也發(fā)現(xiàn)有市民喜歡一次性多買幾張卡,,留作紀念,。“雖然青島地鐵首開,市民們對地鐵車票還有一些新鮮感,,但是車票數(shù)量有限,,且是循環(huán)利用,希望大家能按要求 ,,遵守乘車秩序,。”
由于各個車站只能自動售票,不能人工售票,,所以記者發(fā)現(xiàn),,各站的人工服務(wù)臺也很忙碌,很多人在服務(wù)臺兌換零錢,或咨詢?nèi)绾纬塑嚨仁马?。對此,工作人員也提醒市民,,如果感覺使用自動售票機太麻煩 ,,最好提前辦理好琴島通公交卡,拿著琴島通卡乘車最方便,,不過,,地鐵車站內(nèi)不提供辦卡服務(wù)。
乘地鐵只能一人一卡
另外,,要注意的是,,市民在乘坐地鐵時,不論是琴島通卡還是單程票必須一人一卡,,不能像坐公交車,,一卡可刷多人。“這是因為地鐵乘車系統(tǒng)是由進站系統(tǒng)和出站系統(tǒng)兩套程序,,并不像乘坐公交車只刷一次就可以了,。”乘車現(xiàn)場 ,記者也發(fā)現(xiàn),,不少結(jié)伴而行的市民手中只有一張琴島通卡,,沒有卡的同伴只能購買單程票進站。另外,,大多數(shù)閘機口都設(shè)有一個寬通道,,建議從青島北站下車拖大行李箱的乘客,從寬通道通過,。
除此之外,,青島地鐵集團發(fā)現(xiàn)大家在乘坐地鐵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問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于列車和站臺之間有縫隙,,在列車運行過程中,也有個別市民不慎將手機等物品從縫隙中掉落軌道,。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一定不要自己用手去拿,因為下面有高壓電很危險,。乘客應(yīng)該第一時間找到站臺工作人員說明,,等全天的列車運行完畢,會有專業(yè)人員幫著取出,,然后會聯(lián)系乘客將手機返還,。
同時,帶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照看好孩子,最好抱著孩子上下列車,,否則孩子在上車時腳有可能會卡在縫隙里;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身體不要倚靠在安全門上,或?qū)⑽锲房吭诎踩T上,,以防在列車靠站停車開門時發(fā)生危險;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市民,,請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地鐵,避開客流高峰,,同時也可提前撥打地鐵服務(wù)熱線預(yù)約,,到時候會有車站人員全程陪同坐車。
文/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孫雅琴 圖/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吳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