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11歲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明明在嶗山縣醫(yī)院接受救治,,遇到了護士姐姐王珍玉和褚梅英,40年后他通過嶗山區(qū)衛(wèi)計局官方微信尋找到“青島姐姐”。當?shù)弥?ldquo;青島姐姐”很想念當年的病友姊妹后,,明明花了一天時間發(fā)動朋友圈來尋找,,昨天終于幫“青島姐姐”找到了倆唐山姊妹。
明明幫“青島姐姐”找到姊妹
“明明幫我找到小新了,我們剛通完電話,,今天我真是太高興了。”昨天中午,,記者接到了褚梅英的電話后,,立即趕到了她所在的大棗園老年養(yǎng)護院。
“《青島早報》報道了我們的故事后,,我今天接到了很多親朋好友的電話,,他們都被這份情誼感動了,謝謝你們,。”見到記者,,褚梅英趕忙拉記者坐下。原來,,自從明明找到了“青島姐姐”后,,他每天都要跟兩位姐姐通個電話。前天晚上,,褚梅英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明明,,表達了想要尋找小新的心愿。
明明連夜行動,,發(fā)動了周圍所有的朋友,大約有300多人在朋友圈里尋找小新,,終于有一位朋友認識小新的弟弟,,通過小新的弟弟,明明聯(lián)系上了小新,。
“小新的弟弟在北京,,我通過他找到了小新。這也是回到唐山后,,我第一次跟小新通電話,,當年年紀小,也不知道聯(lián)系,,但是大家都記得對方,,一聽到褚大姐找她,小新顧不得跟我說話,,就要了褚大姐的電話,。”在電話里明明告訴記者。
昨天上午,,小新給褚梅英打來了電話,,話沒說兩句,小新就激動地哭了,。“姐姐,,我可找到你了,,想死我了!”小新在電話里說,“姐姐,,我又找到了當年的同房間的小英了,,我們約好了,找個時間一起去青島看看你,。”聽到這話,,褚梅英也很高興,她告訴小新,,七八月份是青島的旅游旺季,,非常歡迎她們來青島游玩。
“青島姐姐”讓我終生難忘
是一段什么樣的經(jīng)歷,,讓褚梅英和她的唐山姊妹40年都難以忘懷呢?記者昨天下午電話聯(lián)系上了小新,,她講述了當年來青島治療的經(jīng)過。
小新哭著告訴記者,,當年地震中,,自己的母親沒了,小弟弟和小妹妹也沒了,,父親,、她和兩個弟弟在地震中都受傷了,一年后,,父親也去世了,。“我當時左胳膊脫臼了,1976年8月7日被送到青島來救治的,。當時褚梅英,、王珍玉兩位姐姐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因為我左胳膊受傷,,右胳膊打點滴,,兩位姐姐就給我喂飯吃。”小新說,,自己當時很想家,,經(jīng)常哭起來,??吹竭@個場景后,兩位姐姐就來安慰她,,哄著她開心,。
大約一個月,小新的病情才好轉起來,褚梅英就扶著小新到外面逛,,還帶著她回家吃飯,。小新說了兩件讓她至今難忘的事。一次,,褚梅英帶著她趕集,,小新看到了蘿卜就想吃,褚梅英買了3個,,回到家里全都切成了片,,讓小新先嘗一嘗,哪個好吃就吃哪個,。還有一次,,小新想老家的毛蛤蜊了,就告訴了褚梅英,,褚梅英買了很多毛蛤蜊,,讓小新吃了個夠。“我們老家也有毛蛤蜊,,吃嶗山的毛蛤蜊時,,我邊哭邊吃,雖然想家,,但是心里暖暖的,。”小新說,兩位“青島姐姐”的愛心和細心,,讓她心存感激,,變得堅強起來。在嶗山縣醫(yī)院住了3個月后,,小新又在湛山療養(yǎng)院待了一個月,才返回老家,。
“回到老家,,我和父親說了‘青島姐姐’的故事,父親讓我給她寄了一對唐山陶瓷杯子,。”在電話,,64歲的小新說,如今自己兒女都已經(jīng)長達成人,,一家八口人過得很幸福,,“我和小英商量好了,等著找個時間,,我們要去青島看望好姐姐,。”
“尋親”微信牽出40年姐弟情
今年端午節(jié)當晚,嶗山區(qū)衛(wèi)計局微信公眾號收到了一條尋親微信,,“誰知我心”的網(wǎng)友留言說,,他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當時轉院到嶗山縣醫(yī)院接受治療,有兩位護士姐姐王珍玉和褚梅英對他悉心照顧,。40年來,,自己一直在尋找兩位“親人”。
嶗山區(qū)衛(wèi)計局微信公眾號迅速轉發(fā),,很快1500多名粉絲加入到尋人的接力行動中,,6月13日,褚梅英找到了,,褚梅英又找到了同學王珍玉,。“他是我們的弟弟明明,我們記得他,。”褚梅英和王珍玉得知此事后,,也是激動不已,當天晚上,,明明與褚梅英,、王珍玉分別取得了聯(lián)系。
早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褚梅英,、王珍玉,,兩人講述了1976年在嶗山縣醫(yī)院救治唐山大地震傷員的情形。
6月15日,,早報記者采訪褚梅英和王珍玉時,,兩人都提到了幾位當年接受救治的傷員,其中一位小新曾到褚梅英家中吃過飯,,兩人以姊妹相稱,。40年過去了,褚梅英很想念這位姊妹,。在得知褚梅英的心愿后,,早報記者聯(lián)系了唐山晚報熱線部,兩家報紙開始了聯(lián)動尋親,,一起幫 “青島姐姐”圓夢,。
青島當年救治2207名傷員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當年,,青島收治了多少名唐山震區(qū)傷員,,又有多少青島人參與過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其中發(fā)生過哪些讓人刻骨銘心的事?昨天,,早報記者兵分兩路,,一路探尋當年青島救治唐山震區(qū)傷員的情形,另一路探尋當年青島參與唐山大地震救援的經(jīng)過。
昨天上午,,記者趕到了市檔案館查詢,,在《青島年鑒》1976年的記錄中,記者找到了關于唐山大地震青島收治傷員的情況:“從8月4日午夜至13日凌晨,,青島市共接收了8專列,、11架次飛機運來的震區(qū)傷員2207人。其中顱腦,、脊椎,、骨盆、四肢,、胸部骨折傷員1330人,,危重傷員860人,全部妥善安置在部隊和地方的41家醫(yī)院,、療養(yǎng)院和公社衛(wèi)生院治療,。為加強搶救工作,市衛(wèi)生局成立以李青迪為組長的8人技術指導小組,,加強巡回指導,。傷員中除8人年老傷重、合并感染肺心癥,、破傷風,,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外,其余均脫離危險,,轉危為安,。8月27日,第一批痊愈傷員227人返回故鄉(xiāng),。到11月10日,,只剩下272人,部分傷員轉入療養(yǎng)院康復,。1977年后全部康復返回唐山,。”
三天四夜搶救傷員
昨天上午,在市衛(wèi)計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輾轉找到了當年青島醫(yī)療隊的帶隊王昭舜?;貞浧甬斈甑木仍适?,已經(jīng)86歲的王昭舜老人仍然記憶猶新。
記者趕到了王昭舜家中,,他正在翻看著當年救援的老照片,。1947年,王昭舜從榮成參軍入伍,先后當過軍醫(yī),,鐵道兵三師醫(yī)院的副院長,,1976年轉業(yè)到青島后,他時任青島市衛(wèi)生局醫(yī)政科科長,。“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后,,我接到了領導電話,要求我們馬上組建醫(yī)療隊伍,,讓我立即拿出行動方案,。”王昭舜說,他顧不得吃午飯,,花了兩個小時制定了一份救援行動計劃,,人員、物資,、注意事項等一一列明,。當天晚上,64名隊員全部集結完畢,,冒雨前往唐山,,“因為路上不好走,我們四輛車開到濟南后,,來不及轉運鐵路,,直接開車直奔唐山。”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昭舜顯得很激動,,他說,大家都被眼前的場景驚住了,,建筑物都坍塌了,,有很多傷員等著救援。“我們住在野外的帳篷里,,立即展開了救援行動,,我負責調(diào)度,大家各管一片,,誰都來不及吃口飯,,全都忘記了白天黑夜,只想著快一點救人,。”王昭舜說,,當時青島醫(yī)療隊參與了搶救開灤煤礦被困在井下的6名工人的行動,其中有一名老工人陳學海被圍困在井下達14天又10小時,,被搶救上來已經(jīng)奄奄一息,,青島醫(yī)療隊的醫(yī)護人員緊急參與搶救,,經(jīng)過三天四夜的救治,最終讓傷員轉危為安,,青島醫(yī)療隊的工作受到了指揮部的表揚,。病愈后,陳學海還帶著大紅花跟青島醫(yī)療隊的隊員們合影留念,,當年的合影照王昭舜一直珍藏著,。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