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2號線的軌道掘進中,,“鉆地龍”(學名硬巖掘進機又名TBM)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它的力量主要來源于“嘴”里的41顆“鋼牙”,,但巖石堅硬,,“牙齒”每天都要磨損四五顆,。多虧了“牙醫(yī)”——刀具工每天為它檢查,、更換,,才能保證它正常發(fā)威,。昨日,記者深入地下33米,,親身體驗這些冒著69℃的高溫為“鉆地龍”做“手術(shù)”的“牙醫(yī)”們的地下生活,。
弓身淌水20分鐘“尋龍”
昨日9時,記者來到香港東路與麥島路交叉口的2號線麥島站施工現(xiàn)場,,下到地下26米深的隧道洞口,。由于“鉆地龍”已經(jīng)快到達高雄路站,,要想見到它只能沿著剛挖好的隧道步行前往。腳下的路是用鋼筋網(wǎng)做成的臨時棧道,,僅容一人通過,,有時還要翻越堆砌的建材,有時又有水柱從頭頂澆下,。洞內(nèi)十分憋悶,,記者走了幾百米已渾身是汗。
20多分鐘后,,記者終于來到了“鉆地龍”的尾部,,這只龐然大物直徑6.3米,長135米,,重850噸,,偌大的身軀已經(jīng)將路堵得死死的,要想進入它的前頭就必須從它的身下穿過,。由于2號線地下水系發(fā)達,,又是下坡作業(yè),,“鉆地龍”的身下積累了不少水,,混合著剛剛“咬碎”的巖石,儼然是一片泥沼,。顧不得臟不臟,,記者弓著身子淌水經(jīng)過,短短幾十步路,,腿上和腳上已滿是泥漿,。
一待幾小時練就真功夫
記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進入刀盤內(nèi),一進去就像進入火爐一般,。原來,,“鉆地龍”經(jīng)過一天的掘進與巖石摩擦產(chǎn)生了大量熱量,刀盤內(nèi)環(huán)境溫度很高,。記者看了下溫度計,,達到了69℃。但刀具工趙曉峰正和李俊杰等5位同事“淡定”地檢查刀具,。由于刀盤內(nèi)部空間狹小,,刀盤焊修與刀具檢修、更換存在沖突,,不能一起操作,,為增加設(shè)備有效掘進時間,每天刀盤檢修,、更換都需要爭分奪秒地進行,,絲毫不亞于一場急診“手術(shù)”,。
爬出“嘴巴”滿身泥污
經(jīng)過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有4把刀需要更換,。在裝新刀之前,,趙曉峰先用鋼絲刷清洗拉緊塊、擋塊,、螺栓,,再用水管將刀座內(nèi)淤泥沖洗。水碰到刀盤上立馬變成蒸氣,,刀盤里面溫度可想而知,,大家全都熱得不行,他就提起水管順便給大家沖個涼,。等到4顆“牙齒”全部換好,,時間已經(jīng)過了四個多小時,趙曉峰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爬出“嘴巴”,。由于刀盤里泥水,、油污、高溫,,大家出來后滿身泥污,。記者也不例外,整個變成了“泥人”,,前胸后背一身都是泥,,頭發(fā)也像水洗過一般。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wǎng) 記者 傅春曉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