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離開平度老家,,如今94歲的付瑞祥情系故鄉(xiāng),,帶頭捐款3萬元重修進村路,,老人的善舉在村里引起了巨大反響,短短3天時間村民自發(fā)籌款近6萬元,。昨天,,青島早報記者聞訊后趕到平度白沙河街道大坵村采訪此事。
●背景
500年老村想重修致富路
昨天下午,,記者跟隨白沙河街道的工作人員趕往大坵村,,從一處柏油路轉入了大坵村,進村的道路是一條5米多寬的土路,,經(jīng)過1000米的顛簸后,,記者才進了村子。在大坵村村委里,,記者見到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公益事業(yè)委員會辦公室”里辦公,,辦工桌上擺著一個“募捐箱”,工作人員正在數(shù)錢,。
為什么要設立一個“公益事業(yè)委員會辦公室”,,大坵村村主任付洪志向記者娓娓道來。 “我們村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共有兩條進村路,一條是中心路,,前些年實施村村通工程時,,已經(jīng)翻建成了水泥路面,因為靠近落藥河,,平常只是村民進出使用,。另外一條就是你們剛才走的土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經(jīng)濟路’,,這條路可是我們的致富路,。 ”付洪志告訴記者,他們村是一個蔬菜專業(yè)村,,因為附近有水源地,,種植的土豆、芋頭,、大蒜,、大蔥等每年都不愁賣,但是唯一發(fā)愁的就是那條“經(jīng)濟路”,,每年農收時節(jié),,一些收貨的大貨車頻繁進出,導致這條土路每年都需要修整,。“我們600多戶村民的5000多畝農田,,種植的蔬菜,、莊稼,都靠這條進村路來對外銷售,,前些年,,我們把村中央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這些年我們也想重修這條 ‘經(jīng)濟路’,。 ”付洪志說,。
“今年正月里,回村定居的付瑞祥安排女兒來找我們,,說老人想捐助3萬元給村里重修進村路,,為村民做點公益事業(yè)。”付洪志說,,聽說了老人的心愿后,,他非常感動,“在感動的同時,,我也有些慚愧,,94歲的老人都在惦記著給村里辦好事,作為大坵村村民,,我們每一個人都義不容辭,,也應該積極響應,人人出份力,,把重修致富路的事情辦好,。 ”
付洪志征詢了一些村委成員、村民代表的意見后,,根據(jù)老人的事跡擬定了一份《一個耄耋老人的故鄉(xiāng)情》宣傳單,,張貼在村里顯眼位置,開始發(fā)起公益“眾籌”,,同時利用村廣播,、微信朋友圈、電話等方式號召村民以老人為榜樣,,人人獻出一份愛,,為大坵村公益事業(yè)出一份力。今年8月份,,村里又專門成立了“公益事業(yè)委員會”,,推舉付瑞祥任會長,由村里有威望的6名老人擔任委員,,對公益捐款的使用情況監(jiān)督,,捐款全部入街道經(jīng)管站,嚴格按照財務規(guī)定核銷,,確保??顚S?。
●細節(jié)
低保老人也送來千元捐款
94歲的老人要給村里捐款,重修進村路,。這個宣傳單在村里顯眼位置張貼后,,在2100多名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老人的愛心善舉一石激起千層浪,,愛心聚集波濤涌,。付瑞祥老人的善行,感動了村民,,也激發(fā)了大家的愛心和凝聚力,。 9月6日那天,大坵村里特別熱鬧,。大坵村主任付洪志通過村里的大喇叭號召大家為重修 “致富路”捐款,。當天上午9點,付瑞祥老人第一個趕到了大坵村委院內,,帶頭捐款3萬元,,接著是村民捐款,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 “老人是我們的榜樣,,重修進村路有我一份,,我也要來捐款! ”不少村民這樣說。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村里的‘低保戶’胡錫亮老人也送來1000元捐款,,全是20元面值,這是老人4年來省吃儉用辛苦攢下來的,。 ”說起這個老人,村主任付洪志直豎大拇指,。年逾六十的胡錫亮一人獨居,,問起捐款的事,他憨厚地說:“現(xiàn)在國家照顧得我很好,,吃喝不愁,,現(xiàn)在村里要重修進村路,我也要多少出點力,。 ”當天,,在得知村里要重修進村路后,在大坵村進村路旁開設蔬菜倉庫的金博園商貿有限公司一下子捐款1萬元,,“雖然我不是大坵村村民,,但是我也是平度人,,我要學習平度好心人,一起做好公益事業(yè),。 ”
除了村民現(xiàn)場踴躍捐款外,,在大坵村的微信圈里這個事情也成為最熱的話題。 “我人在深圳回不去,,微信給你轉賬800元”“我在江西,,回不了家,捐上600塊錢,,表示點心意”……得知村里組織公益捐款,,在外地工作的大坵人也不甘落后,村民付恩濤,、付文強等紛紛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獻上自己的愛心。
●講述
始終不忘故土情
昨天下午,,付洪志陪記者拜訪了付瑞祥老人,。雖已經(jīng)是耄耋之年,但是老人依然精神矍鑠,,渾身透出一股軍人的硬朗氣質,。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大坵村人,1943年,,年輕的付瑞祥不愿意被鬼子抓去當勞工,,和4個伙伴離開家鄉(xiāng)。 “先去的安徽阜陽讀初中,,后到的陜西西安讀的國立戰(zhàn)時第一中學,,”付瑞祥回憶著自己的經(jīng)歷,“讀了6年書,,1949年就參加了解放軍,,參加過蘭州、武威,、張掖,、酒泉解放戰(zhàn)役。 ”1952年,,駐扎在張掖的付瑞祥轉業(yè)后回到西安空軍第十一航校任教,而后又參加了閻良等機場的修建工作,,獲得了一等模范,、榮立三等功等榮譽。 1954年,付瑞祥轉業(yè)到西安公交公司工作,,一直到1982年退休。
這些年,,付瑞祥一直牽掛著平度的發(fā)展,,逢年過節(jié)一有時間,他就會回到家鄉(xiāng)與親戚朋友,、父老鄉(xiāng)親聚一聚,。但依舊繁忙的工作,,讓他往往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沒有閑暇的時間久居,。雖然時間短暫,可大坵村的變化和平度的發(fā)展他卻是牽掛于心,,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定居,,成了付瑞祥老人的一個心愿。
2014年,,付瑞祥在大坵村買了一處房子,,兒女根據(jù)老人的喜好將房子裝修后,付瑞祥和老伴,、女兒從西安搬回家鄉(xiāng)定居,,回鄉(xiāng)的心愿終于達成?;氐郊亦l(xiāng)的付瑞祥,,雖然年紀大了,但仍十分關心村里的發(fā)展,,在發(fā)現(xiàn)村里的進村路還是土路,,村民銷售蔬菜不方便后,老人就萌生了為村里公益事業(yè)捐款的想法,。聽說父親要給村里公益事業(yè)捐款,他的兒女們也都很支持,。
“這次回到老家,,我就不回西安了,這里就是我的家,。”付瑞祥老人告訴記者,,這次捐出來的3萬元是他攢了1年的工資,以后每月的工資除了留出生活費外,他也想著用來做公益事業(yè),。付洪志說:“據(jù)村里的老人回憶,,付瑞祥的爺爺當年也是一位大善人,曾經(jīng)在落藥河上修建了一座橋,,方便村民外出,,在當年一度傳為佳話。”
●進展
10月下旬動工重修進村路
“我們的進村路長1000多米,,重修成水泥路后,,大概需要耗費30萬元,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募集了近6萬元善款,,村委還有十五六萬元的積蓄,,兩者加起來還差10萬元,但是我們想爭取在10月下旬開工建設,,不行就先修500米,,好讓村民種植的蔬菜和莊稼賣個好價錢。 ”付洪志說,,他們下一步還要向街道提報修路計劃,,爭取街道能夠給與一定的財政支持,圓村民的這個夢想,。
記者從白沙河街道了解到,,村民主動捐款來修路在當?shù)夭⒉欢嘁姡蝗肆x捐,,村民紛紛響應的情況更是少見,,為此,付洪志說,,已經(jīng)有一些村民提出修建一處功德碑,,把所有捐款的村民名字鐫刻上去,“還有村民提出,,把這條進村路命名為‘瑞祥路’,,以表彰老人的善行,教育后人多做好事多行善舉,。當然這些建議最終還要由公益事業(yè)委員會來決定,。
白沙河街道宣傳委員李倩告訴記者,付瑞祥老人的善行,,是在傳播正能量,,不但為大坵村的發(fā)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也激起了村民的響應,,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這種“修路善舉”已經(jīng)成為大坵村寶貴的精神財富,。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