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傾倒一桶水,,幾秒鐘就被人行道地磚“喝光”,,27日,,記者在李滄區(qū)文昌路見到了這種“會喝水”的人行道,。在青島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后,,李滄區(qū)有25.24平方公里的區(qū)域成為海綿城市試點,,文昌路就是其中一條進行“海綿”改造的試點道路,,通過鋪裝透水磚,、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模塊化蓄水池等方式,,人行道能達到截留雨水75%以上,。據(jù)了解,今年李滄區(qū)投資3000萬元對轄區(qū)內(nèi)28條街巷進行整治,,還有永清路,、延壽宮路等4條道路也將進行“海綿”改造。
鋪上透水磚,,人行道“會喝水”
27日上午,,在李滄區(qū)文昌路上,幾名工人正忙著在路邊人行道鋪設地磚,,這些磚看起來和普通水泥地磚無異,,但功能卻大不一樣。“這種是‘會喝水’的透水磚,,能像海綿一樣吸水,,大雨不積水,小雨不濕腳,。”工人李師傅隨后拿起一塊拆掉的普通水泥荷蘭磚,,跟透水磚做起對比。記者拿起兩塊磚發(fā)現(xiàn),,兩種磚的體積大小相當,,但透水磚的重量要輕一些,看起來密度也更小,。普通荷蘭磚的表面是細密的涂層,,內(nèi)部結構是較大的石子和水泥混合,而透水磚的表層和內(nèi)部是顆粒小的沙子和混凝土等,,結構上存有空隙,,這也是透水磚能透水的原因。
記者了解到,,文昌路建成于2008年,,道路北起湘潭路,南至金水路,,全長3600米,。目前該路已運行服役8年,出現(xiàn)人行道板表皮脫落嚴重,、坑洼不平等問題,,影響了行人出行安全,更不符合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需要對破損嚴重的文昌路南段2300米人行道板進行更換,。采訪中,,工作人員特意拎來一桶水給大家演示,當一桶水瞬間倒下時,,水流并沒有在地磚上蔓延太大面積,,而是迅速被透水磚吸收,沒幾秒鐘,,地面上就已沒有了水流,,全部滲入磚層中。
還有4條路將“海綿”改造
李滄區(qū)建管局市政科科長孫振濤介紹,,在2016年青島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后,,李滄區(qū)東起青銀高速、西至環(huán)灣路,、南起京口路,、北至湘潭路共計25.24平方公里的面積成為試點區(qū)域。按照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要求,,位于李滄區(qū)中西部試點片區(qū)內(nèi)的文昌路作為海綿城市試點道路實施改造,,采用透水材料鋪裝、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模塊化蓄水池等方式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打造新型“海綿人行道”,,同時對部分可以利用的舊人行道板,,按照要求回收加工再利用。除了文昌路外,,今年李滄區(qū)還將對永清路,、延壽宮路等4條道路進行“海綿”改造。
“道路‘海綿’化改造主要使用各種透水磚,,大概分為四種,。”孫振濤告訴記者,常用的透水磚分為透水混凝土磚,、透水同質(zhì)磚,、透水燒結磚、透水陶瓷磚,。此外,,對于車行道的“海綿”改造還有透水瀝青、透水地坪等,。“以前這些人行道下面是水泥墊層,,下雨存不住水,,現(xiàn)在換成約15厘米厚的透水墊層,加上約6厘米厚的透水磚厚度,,形成了一個蓄水層,,下雨蓄水后會補充到人行道兩側(cè)的綠化帶用水,。”孫振濤介紹,,在進行海綿化改造后,這些人行道能達到截留雨水75%以上,。
投資3000萬整治街巷出行難
據(jù)了解,,今年李滄區(qū)投資3000萬元對轄區(qū)內(nèi)28條街巷路進行整治,整治長度約14千米,,整治面積約10萬平方米,,重點解決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暢通城區(qū)道路最后一公里,。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北嶗路、長順一二支路,、永平一二支路等20條背街小巷整治,。此外,還對夏莊路,、永平路,、桑園路等道路進行了大面積銑刨蓋被,并開展了裸露土地專項整治,,對興國路,、十梅庵路、四流北路堿廠門口,、樓山路等40處5000余平方米的人行道紅線外的裸露土地進行硬化整治,,解決了“因裸致臟,由露揚塵”問題,。
文/半島記者 徐杰 圖/半島記者 張偉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