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往事鉤沉|青島曾有第三公園,,曾金鳳在這唱過茂腔
“老青島人都知道第三公園,那里也發(fā)生過很多故事,,只可惜70歲以下的已經(jīng)不大知道了。”3月17日,,島城著名文史專家魯海先生對記者說,。在第三公園一帶,曾金鳳,、宿艷琴在這里唱過茂腔,,新鳳霞唱過評劇,而日本帝國主義也曾犯下累累罪行,。
第三公園指的是上海路南端一帶,,魯海先生少年時代在禮賢中學(今青島九中)讀初中,對門就是第三公園,。
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以后,在華人區(qū)以北建了個日人區(qū),,叫“新町”,,即新市區(qū)。共十一條馬路,,幾乎沒中國人居往,,都是日本商店、民宅,,這里建了一個公園,,叫新町公園。一半在大鮑島東山山坡上,,一半在平地上,,湖泊,花木盡有,。常有穿著和服,,腳踏木屐的日本人在此游覽。
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將新町公園定名為第三公園。上世紀三十年代,,還在北部建了簡易的體育場和看臺,。
當時,中國政府雖收回青島主權,但來青島的日本人有增無減,。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以后,增至三萬多人,。日本人蠶食公園土地,,東南角建了規(guī)模很大的陸軍俱樂部,有個容納千名觀眾的影劇場,??箲?zhàn)勝利后被做為鹽務局,魯海先生說,,當年報紙曾報道過一件令人極端憤怒的事,。就在那個陸軍俱樂部地下室發(fā)現(xiàn)兩口大缸,全是死去的中國嬰兒,,慘不容睹,,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在青島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一個俱樂部怎么會有這些呢?肯定有秘密機構茌這里,。”
公園東部建有日文《山東每日新聞》報,,后改為《興亞新報》。新中國成立后,,以上兩建筑做為了工人文化官,。
西南角建了“大和湯”浴室,初為男女合浴,,后來曾發(fā)生個別男士圖謀不軌,,男女分開。魯海先生說:“1944年,,我進入禮賢中學,,曾經(jīng)去洗浴過一次,男湯女湯之間只隔著高一米八左右的木板,。
從抗戰(zhàn)期間到解放戰(zhàn)爭期間,,山東半島都是戰(zhàn)場,但青島比較安定,,所以大批百姓為躲戰(zhàn)火來到青島,。
1946年起,第三公園成為一個厐大的市場,,賣各種商品的攤販,,眾多藝人在這里混飯吃,場面如同北京的天橋,。有拉洋片的,、練把式的,,大多在此撂地。好一些的則用布搭起簡易的場地,,觀眾全是長條木凳,。最大的一個場子是宿艷琴、曾金鳳的“茂肘鼓”(茂腔),,其次是新鳳霞的“落(lào)子”(評劇),。還有幾個小場子,比如,,王傻子的戲法,、楊傻子等人的相聲,楊立德的“武老二”(山東快書)……
新中國成立后,,在普集路建了新市場,全市攤販全集中在那里,。民間藝人組織起來,。只在第三公園保留了一個簡易劇場,文聯(lián)文工團在這里演出,。“我記得當時演出了洋琴戲《小二黑結婚》,,這是呂劇的雛形。”魯海先生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學義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