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多年了,,終于完成父母遺愿
“親愛的媽媽,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樂,,請您放心……”一封封書信、一捧捧鮮花,、一袋袋黃土,、一罐罐糧食……表達著對親人的愛。3月28日,,“山海相依 情寄藍天”全省生態(tài)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在青島市殯儀館舉辦,,記者跟隨112名海葬逝者家屬到海上參加追思儀式并出海追思。
書信花瓣撒向大海
寄托對親人的思念
28日10點50分,,兩艘游艇分別載著60多名與50名海葬逝者家屬,,從飛揚游艇碼頭出發(fā),,出海追思,。約半小時的航程,兩艘游艇來到了東經(jīng)120度24分~26分,,北緯36度00分~02分的海域,。
隨著一聲鳴笛,海葬逝者家屬拿著由青島市殯儀館統(tǒng)一發(fā)放的裝有鮮花,、黃土,、五谷雜糧,、可降解信紙的塑料袋從船艙走到船兩側(cè)。頭戴咖色棒球帽,、身穿白色羽絨服的徐彬帶著自己的女兒前來悼念剛剛安葬在這片大海里的母親,。她拿出花束,一撮一撮捏起花瓣拋向大海,。隨后拿出裝有黃土的布袋,,將黃土傾倒入海水中。再打開半個手掌高的圓柱形透明塑料盒,,將里面盛裝的五谷雜糧緩緩撒入大海,。
最后,徐彬緩緩拿出信封,,從中抽出可降解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她對母親的思念。“親愛的媽媽,,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樂,請您放心,。祝福最美最善良的媽媽在海洋的懷抱中過好每一天,,我們永遠愛您,祝幸福,、開心,、平安、健康,。”之后,,她高高舉起信紙,撒向天空,,信紙隨風(fēng)飄入了大海……
徐彬靜靜地看著大海,,若有所思,她的女兒在旁邊陪伴著,。“這個月18日,,我剛來參加了海葬儀式,把母親安葬在了這片大海,。今天,,借著集體出海追思的機會,我重新到這片海域,,又能與媽媽近距離接觸,,特別好。我女兒也一定要來看看姥姥,,她特意穿了裙子,,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有最好的狀態(tài)。”徐彬向記者說道,。
1991年8月28日,,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在報紙刊發(fā)《關(guān)于將骨灰撒向大海的公告》,意味著青島正式邁出殯葬改革的實際步伐,。1991年10月31日上午9時,,青島首次公開海葬舉行。低回的哀樂中,,北海艦隊“天目山號”登陸艇搭載著55位逝者骨灰及150余位親屬緩緩啟航,。33年前,勇立改革潮頭的青島人開始了最大膽的殯葬改革嘗試——海葬,。
海葬很環(huán)保
還能讓親情延續(xù)
“我覺得海葬這個儀式對于我們?nèi)叶己苡幸饬x,,媽媽和我都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情感,。母親希望海葬的想法,,我很支持。水是生命之源,,媽媽回到海里在某種意義上是重生,。我覺得媽媽在海洋的懷抱里,在家門口的大海里一定可以過得很好,,離著后代近,。”徐彬輕聲告訴記者,“想媽媽的時候,,買上一束鮮花,,到離媽媽近的海域附近悼念一下,會覺得媽媽離我很近,。3月18日,,舉行完海葬儀式,接著借著今天這場活動來看她,,我想她一定很開心,。”徐彬認為海葬既環(huán)保又能讓子孫后代感受到親情的延續(xù)。
身著白色羽絨服,、戴著眼鏡的王女士眼圈里還含著淚水,,凝望著大海。她告訴記者,,她是青島人,,“我父親去年9月海葬。他因為生了一場大病,,才69歲就去世了,。當(dāng)時他堅持海葬,覺得這樣既環(huán)保,,又不給兒女增加負擔(dān),。大海是遼闊的,四通八達的,,我覺得父親想去哪就能去哪,。”
完成父母遺愿
20多年后重新選擇海葬
張阿姨的父母去世已有20多年了,去年張阿姨參加了海葬,,將她父母的骨灰撒向大海,。“我的父母都很開明,他們還在世時說,,如果去世了,,希望能海葬。那時,,我們對海葬不是很了解,,就將父母安置在墓地了。”
去年,,張阿姨因親戚去世,,接觸到了各種生態(tài)安葬的模式,“當(dāng)時去青島市殯儀館詳細了解了如何海葬,,知道登記就可免費辦理,,覺得這是能完成父母遺愿的好機會,就在去年給父母辦理了海葬,。”
“去年,,兒子和我一起參加父母的海葬儀式,船鳴笛時,,他查找到了海域的大體方位,,發(fā)現(xiàn)距離八大關(guān)不遠。之后,,我總會到那邊看海,,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張阿姨說,,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完成父母的遺愿,,去年她給父母辦理手續(xù)時,有不少外地人來咨詢?nèi)绾魏T帷?/p>
青島市殯葬事業(yè)服務(wù)中心副主任田安峰介紹,,青島從1991年10月31日開始海葬,,經(jīng)歷了33年的發(fā)展,青島的海葬模式和工作已領(lǐng)先全國。海葬的骨灰數(shù)量,,也從1991年的幾十具,,到現(xiàn)在的每年2500具,截至今年2月底,,共海葬1499批次29453名逝者,;范圍上除了與省內(nèi)的濟南、濰坊,、淄博等城市開展長期海葬合作外,,還與省外的西安和呼和浩特開展了官方合作海葬,也有一些其他城市的群眾來自費參加海葬,;服務(wù)模式上也有了變化,,從之前的集中春秋兩季大規(guī)模海葬到現(xiàn)在常態(tài)化、小規(guī)模的海葬,。
“此外,,從2018年底開始,青島還推出了陸地生態(tài)葬,,到今年3月中旬共有2250位逝者長眠于樹木之下,、花叢之內(nèi)、草坪之中,,回歸自然,。生態(tài)葬貫徹綠色發(fā)展理念,一方面能夠給我們的子孫留下更多土地資源,,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們提倡的移風(fēng)易俗。”田安峰說,。
全省生態(tài)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舉行
3月28日,,山東省民政廳、青島市民政局在青島市殯儀館共同舉辦“山海相依 情寄藍天”全省生態(tài)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
活動分為集體觀摩,、啟動儀式、海上追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啟動儀式上公布了全省“逝有所葬,、遷有所去”生態(tài)安葬100個試點項目名單,發(fā)布了青島市推行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和清明節(jié)祭掃工作7項惠民便民措施,,青島市殯儀館等8家試點單位做出爭創(chuàng)優(yōu)秀試點承諾,。最后,112名海葬逝者家屬在海葬紀念廣場舉辦了追思儀式并出海追思,。
近年來,,青島市借助沿海優(yōu)勢,,聚焦綠色發(fā)展,“青藍一體”統(tǒng)籌陸海資源,,在市殯儀館僅99畝的地塊上,,傾力打造服務(wù)主城區(qū)580萬人口,集火化,、殯儀,、安葬,、祭祀于一體的市級生態(tài)葬示范基地,,努力解決好“逝有所葬、遷有所去”基本民生問題,,更好滿足廣大群眾“逝有所安”需求,。
在全國率先開展海葬。推出“海之情”海葬服務(wù)品牌,,為本地逝者免費提供海葬服務(wù),,完成海葬骨灰2.9萬余具,配套建設(shè)海葬紀念廣場2處,,讓藍色大海成為安息家園,。并積極推廣陸地自然葬,建成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園區(qū)25個,開展以“綠色讓生命更美麗”為主題的免費自然葬活動,,2200余戶家庭積極參與,,讓碧樹芳草相伴逝者長眠。踐行節(jié)地安葬理念,。利用邊界墻打造壁葬區(qū),,建設(shè)地上4處、地下1處公益性骨灰安放設(shè)施,,總面積1.7萬平方米,,格位20萬個,滿足未來20年基本殯葬需求,。同時,,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中提升服務(wù)質(zhì)效。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