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別”與“重生”:青島公交場站“變身記”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公交場站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承擔著公交線網優(yōu)化,、乘客換乘,、車輛停放維保等功能,。
2024年12月底,原位于市南區(qū)四川路17號的四川路公交場站完成搬遷,,新址位于觀城路78號,。至此,這個能在院內望海,、陪伴市民14載的“最美公交停車場”說再見,,在不少“老青島”中引發(fā)了一波“回憶殺”,。
此次搬遷不僅是場站地理位置的變更,更是市南區(qū)西部片區(qū)城市更新和交通系統(tǒng)優(yōu)化升級的重要舉措,。四川路公交場站與地鐵2號線四川路(輪渡)站僅有一墻之隔,。以2號線西延段開通為契機,輪渡區(qū)域將打造以輪渡碼頭為核心的濱海旅游商業(yè)區(qū),,搬遷后的場站地塊將啟動TOD項目開發(fā),,建設高品質住宅區(qū)。
當前,,城市土地資源愈發(fā)緊缺,城市用地正在從增量向存量,、減量轉變,。四川路公交場站的“告別”和“重生”,清晰折射了這一變化趨勢,。
不只是四川路公交場站,,最近幾年啟動實施的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瑞昌路公交場站等新增建設項目在功能方面也有了很大變化,。這些新建場站在原有公交車輛停放基礎上,,實現了立體開發(fā),增加了社會車輛停車,、充電等功能,。
公交場站“變身”的背后,也是青島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優(yōu)化空間資源要素配置,、提升城市品質能級的全新探索。
“最美公交停車場”的搬遷與升級
在膠州灣隧道與大橋建成通車前,,輪渡是連接青島與黃島兩地的關鍵紐帶,,承載著兩地人員往來、物資運輸等重要使命,。
四川路公交場站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停放著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五分公司和第八分公司的營運車輛,是市南區(qū)西部重要的公交樞紐,,于2010年12月啟用,。該場站周邊區(qū)域人口密集,學校,、醫(yī)院,、商場、農貿市場及多處新建小區(qū)環(huán)繞,,客流量大,,見證了包括輪渡在內的后海區(qū)域的繁華,。
地鐵通到哪,城市就生長到哪,。2024年12月18日,,地鐵2號線西延段開通,下了地鐵去輪渡坐船的一體化出行新體驗,,為青島發(fā)展海上旅游注入了新動能,。以此為契機,輪渡所在的片區(qū)加速轉型升級,,將打造成為以輪渡碼頭為核心的濱海旅游商業(yè)區(qū),,并配建高品質住宅項目,四川路場站搬遷由此啟動,。
可容納135輛公交車停放,,配備34部充電樁,其中10臺還實現了技術更新,,提高了充電效率……在承接四川路場站功能基礎上,,觀城路場站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均實現了優(yōu)化升級,不僅為公交運營提供了良好條件,,也讓市南區(qū)西部片區(qū)的城市交通煥發(fā)活力,。觀城路場站還進一步改善了公交職工的工作環(huán)境,擴大了食堂面積,,改善了就餐環(huán)境,,為公交職工提供了更加舒適的用餐場所,也為公交服務持續(xù)提升打下了基礎,。
為給廣大市民提供乘車便利,,實現與地鐵2號線高效銜接,四川路停車場搬遷后,,301路,、304路發(fā)車站點調整到觀城路場站,214路,、217路,、316路、325路等4條線路保持原四川路場站發(fā)車站點不變,。“以前,,多次換乘導致乘客在途中耗費大量時間。2號線西延段開通后,,輪渡站的出口與發(fā)車站點相鄰,,公交地鐵接駁更加便捷,車輛周轉加快,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五分公司經理孫凱說,。
綜合立體開發(fā)讓場站融入新功能
在很多人的傳統(tǒng)認知中,公交場站就是一個存放公交車的停車場,,但事實并非如此,。
放眼國內外先進城市,通過綜合開發(fā),,公交場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公交車停車場,,而是已經成為“小而美”的城市活力公共空間,既打造了舒適,、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環(huán)境,又進一步提升了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競爭力,。
所謂公交場站綜合開發(fā)是指利用城市公交場站用地,,設計、開發(fā)公交場站的公交功能和配套的商業(yè),、辦公、住宅等城市服務功能,,依托公交場站具有的交通便捷性和通達性,,提高配套建筑的經濟價值,進而提高公交場站土地價值,??梢哉f,公交場站的綜合開發(fā),,不僅是對土地資源的重新整合與利用,,更是對城市各類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2個標準籃球場,、2個五人制足球場,、1個街舞場館、1座綜合運動館,、400米全民健身步道,、200米專業(yè)級跑道……這些運動場所和設施設備都在成都市金沙公交樞紐站停車樓樓頂,這也是當地首個城市公交天空森林體育公園項目,。該項目結合城市有機更新,,利用公交場站樓頂的碎片空間進行整體打造、提檔升級,,賦能城市“金角銀邊”的同時,,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間,成為成都公交助力城市建設,傳播體育文化的全新陣地,。金沙公交樞紐綜合體集快速公交BRT,、常規(guī)公交、軌道交通為一體,,引入公交產業(yè)融合綜合體理念,,實現公交換乘與商業(yè)辦公多元功能聚合交互,以“交通樞紐+商業(yè)中心+開放空間”的運作模式,,帶動了區(qū)域發(fā)展和城市空間,、功能的更新和提升。
廣州市珠江新城公交場站,,通過開設品牌書店和咖啡店,,提供了一個別具廣州情懷、放松休閑的文化閱讀場所,,展現了廣州公交歷史發(fā)展特色,。
發(fā)力公交場站開發(fā),青島也按下了“啟動鍵”,。在西海岸新區(qū)昆侖山南路與靜江路交叉口東北側,,一座外觀呈流線型、大氣美觀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不時有公交車,、網約車、私家車等車輛進出,。這是山東省首個智慧化公交綜合立體停車樓——真情巴士靜江路智慧公交停車樓項目,,于2024年1月投入試運營。
該地塊原為真情巴士集團一處公交車輛維修站,,除維修場地外,,最多可停放40輛公交車。結合地形坡度,,經過綜合立體開發(fā),,該地塊實現了煥新“蝶變”,新的停車樓共設置120個公交停車位,、130個小型車停車位及69個新能源充電樁,,完善了公交維修等配套功能,可有效改善周邊靜態(tài)交通環(huán)境,。項目建成后,,不僅破解了公交車的“住房”難題,擴容公交車停放量3倍,,同時提升了為周邊居民提供停車,、充電服務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對我們來說,,多一個充電樁,,就減少一份充電焦慮。充電服務設施的完善,,是我們敢接單,、多接單的重要保障。”經常前來充電的網約車司機王先生說,,這處充電站為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從單一的維修廠到功能多元的立體停車樓,靜江路智慧公交停車樓項目是青島公交場站加快轉型升級的縮影,。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2022年以來,結合城市更新建設,,市區(qū)先后建成唐山路等10處公交場站項目,,其中唐山路、國金中心,、動投壹中心3處場站項目堅持土地集約節(jié)約原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進行綜合立體開發(fā),10處場站項目共設置公交車位700余個,,
配建社會停車位近500個,,集停車、維保,、充電,、智能調度等功能于一體,,建成后有效緩解了周邊道路擁堵,、區(qū)域公交車占路停放問題,為區(qū)域公交線網優(yōu)化提供了保障,。
其中,,市交通運輸局作為項目主體建成交付的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項目,建設地上3層公交停車,、地下1層社會停車的立體車庫,,公交停車數量由平面1層停放70輛提高至立體3層停放125輛、提升近80%,,提供社會停車位139個,,配套建設公交和社會車輛充電設施,大大提高了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該項目由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負責運營,。“唐山路公交換乘樞紐投入使用后,將極大緩解公交車占路停放問題,進一步優(yōu)化周邊線網布局,,方便周邊王埠景苑小區(qū),、青山綠水東區(qū)、融創(chuàng)觀湖小區(qū)等居民乘坐公交出行,。”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范希波說。
“1+3+6+N”持續(xù)推進場站建設
公交場站屬于公益性基礎設施,,較難引入社會投資,,加之受財力和建設資金等因素影響,面臨著許多發(fā)展困境,。目前,,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共有公交場站87處(包含正式場站,、臨時場站),,公交場站總體利用率較高,公交車進場率約95%,。但部分規(guī)劃場站因土地權屬,、征收及附著物清理等因素影響,存在落地建設難現象,,仍有部分公交車占路停放“夜宿街頭”,。
2023年8月,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優(yōu)先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fā),。對新建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間,支持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fā),。對現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用地,,支持在符合規(guī)劃且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進行立體開發(fā)??茖W設定公交場站綜合開發(fā)指標,,提高土地開發(fā)收益。綜合開發(fā)收益可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運營虧損,。鼓勵社會資本依法依規(guī)參與城市公共交通場站綜合開發(fā),。
對標國內先進城市,青島在公交場站綜合開發(fā)利用,、打造城市功能綜合體方面還存在著較大提升空間,。“一個高品質的公交場站應強化對整體周邊環(huán)境的融入性,,既能反映社區(qū)文化、商圈特色,,又能代表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市交通科學研究院規(guī)劃咨詢室工程師牟瑋瑋認為,面對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更好滿足人民出行需求的新要求,,公交場站建設需向高品質轉型,,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場站配套設施,提升公交品牌形象和服務品質,,完善城市功能,,為市民創(chuàng)造更好的出行體驗。她建議,,結合當前新能源公交車全面推廣應用的契機,,將公交場站打造成為綠色、便捷的公共服務設施,。
2024年12月1日起,,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首部行政法規(guī)《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正式施行。條例要求,,堅持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屬性,,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推動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在機動化出行中的分擔比例。
以此為契機,,青島公共交通領域將迎來更多發(fā)展新機遇,。今年,市交通運輸局將會同規(guī)劃部門研究編制《青島市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guī)劃》,,突破性實現交通專項規(guī)劃與全市國土空間規(guī)劃,、各區(qū)市詳規(guī)的一體銜接,、深度融合,,破解公交場站建設難等制約公共交通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讓《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在青島落地落實,。
市交通運輸局城市交通處處長于冰心表示,,結合城市規(guī)劃,統(tǒng)籌市民出行需求,、交通樞紐銜接,、道路條件等因素,,今年將按照“1+3+6+N”模式推進公交場站建設,持續(x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到今年年底車輛進場率將達到97%,。其中:建成“1”處,瑞昌路公交場站,;投入使用“3”處,,麥芽廠、郵輪母港,、山東路鞍山路公交場站,;加快建設“6”處,青島灣,、甘泉路,、麥島路、青大一路,、張村河,、元宇宙公交場站。各區(qū)控規(guī)規(guī)劃的場站,,將結合各區(qū)新一輪控規(guī)修編推進,,具備實施條件的盡快啟動。
這些場站項目中,,瑞昌路,、山東路鞍山路、麥島路,、青大一路4處場站項目將堅持集約化用地原則進行綜合立體開發(fā),,共設置公交車位570余個,配建的社會停車位達到1100余個,。以位于歡樂濱海城片區(qū)的瑞昌路公交場站項目為例:項目于2023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今年下半年竣工。項目啟動前深入研究優(yōu)化公交場站空間布局,,挖潛存量土地資源,,建設地上4層公交停車、地下1層社會停車的立體車庫,,設置公交和社會停車位各300個,,配套建設公交智能調度中心及充電基礎設施。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個智慧高效的交通綜合樞紐,,配建的社會車輛充電設施,將面向社會提供服務,,通過構建快速充電節(jié)點,,進一步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網絡,,促進城市節(jié)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fā)展。
隨著公交場站“上新”,,青島將不斷優(yōu)化調整公交線網,,提升公交地鐵“兩網融合”水平。今年,,按照“減低效,、降重復、強銜接,、優(yōu)服務”的總體思路,,整合既有公交資源,通過減少重復線,、增加微循環(huán)線,、填補薄弱區(qū)域、優(yōu)化運營模式,、強化設施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年內計劃優(yōu)化調整公交線路60條,,為市民出行和城市發(fā)展提供公共交通服務支撐,。
立體開發(fā)添功能
2022年以來,結合城市更新建設,,青島市區(qū)先后建成唐山路等10處公交場站項目,,其中唐山路、國金中心,、動投壹中心3處場站項目堅持土地集約節(jié)約原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進行綜合立體開發(fā),10處場站項目共設置公交車位700余個,,配建社會停車位近500個,,集停車、維保,、充電,、智能調度等功能于一體
提速建設新場站
青島今年將按照“1+3+6+N”模式推進公交場站建設,持續(x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到今年年底車輛進場率將達到97%
●建成“1”處,,瑞昌路公交場站
●投用“3”處,麥芽廠,、郵輪母港,、山東路鞍山路公交場站
●建設“6”處,,青島灣,、甘泉路,、麥島路、青大一路,、張村河,、元宇宙公交場站
●各區(qū)控規(guī)規(guī)劃的場站,將結合各區(qū)新一輪控規(guī)修編推進,,具備實施條件的盡快啟動
這些場站項目中,,瑞昌路、山東路鞍山路,、麥島路,、青大一路4處場站項目將堅持集約化用地原則進行綜合立體開發(fā),共設置公交車位570余個,,配建的社會停車位達到1100余個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