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影院如同鑲嵌在時光卷軸里的光影容器,,承載著市民生活體驗與城市人文記憶
百年影院發(fā)展史,一座魅力電影城
4月17日,,青島首站IMAX激光掛幕儀式在李滄萬達影城舉行,,這意味著島城首家IMAX激光影城即將啟幕。電影放映技術日新月異,,城市影院經(jīng)歷著一輪又一輪煥新,,這一行業(yè)也在邁向技術時代的下一個能量層級。
影院變遷史是城市文化發(fā)展歷程的其中一幕:20世紀初,,青島部分飯店,、俱樂部就開始放映電影;1931年,,中國人在青島自主經(jīng)營的第一家電影院——山東大戲院建成,,由此,青島開啟了電影院與電影文化的同步發(fā)展,;1955年,,大光明影院建成,成為當時青島的又一文化地標,;2002年,,院線制落地,青島銀星院線正式成立,,影院進入本土影城與院線連鎖并存的時代,;截至2025年4月,全國23家院線在青島布局了約50家影城,,青島既是行業(yè)領先的電影片場,,也是重要的電影票倉……
回顧百年來的發(fā)展史,青島影院一直是文化交融平臺,、城市社交場域,,同時也是歷史建筑保護與場所精神傳承地。在百年發(fā)展脈絡中,,青島影院始終在技術創(chuàng)新中守護著歷史記憶,,在功能拓展中延續(xù)著文化基因,形成“建筑可閱讀,、技術可感知,、文化可觸摸”的發(fā)展歷程,,也讓電影精神灌注到市民生活中,形成不可磨滅的城市傳承,。
光影溢彩,,百年溯源
作為青島時尚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山路及周邊街區(qū)早在20世紀初便成為電影放映的重要場所,。1905年,,位于太平路的亨利王子大飯店率先引入歐美電影放映,此時距電影誕生僅十年,。1928年,,該影院正式更名為銀星大戲院,當時的報紙廣告顯示其片單包含《劫車奇盜》《草莽英雄》《上海秋季大賽馬》等中外影片,,每日分下午與晚間兩場放映,。
水兵俱樂部作為青島首家專業(yè)影院于1902年落成,1907年起舉辦定期放映活動,。這座文藝復興風格建筑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電影院,,承載著人們的一段城市文化記憶。
至20世紀20年代,,中山路已形成電影放映中心區(qū),。1921年改建完成的“中西影戲院”后更名為“福祿壽”,歷經(jīng)翻修改建后擴展為500個座位的影院,。1922年開業(yè)的安徽路明星電影院門票稍貴,,這里曾放映了《人猿泰山》系列等電影,引領時尚,。
1931年,,中國人在青島自主經(jīng)營的第一家電影院——山東大戲院建成,這是青島史上第一家中國人開辦的電影院,,它位于青島中山路97號,,由中國電影先驅張石川和上海出資人合辦,設有750座影廳,,其建筑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青島唯一列入山東省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電影院。
資料顯示,,這一時期營業(yè)的影院還包括臺西鎮(zhèn)“五福大戲院”,、臺東西鎮(zhèn)“福祿壽分院”等。至20世紀40年代,,中國早期電影人的藝術探索進入新階段,,青島電影院體系也發(fā)展至相當規(guī)模,包含面向高消費人群的金城、明星,、吉陽等影院,,面向中高層人群的山東大戲院、福祿壽大戲院以及面向平民階層重播下映舊片的光陸電影院等,。彼時,,歷經(jīng)40余年發(fā)展,電影承載著市民對現(xiàn)代性的想象,,滿足了市民對多元文化的渴求,,而影院作為社交與文化交流空間已經(jīng)深入青島市民的日常生活,嵌入這座城市的人文記憶,。
影院啟新,,票房擴容
1949年,中國影片公司華北分公司青島影片發(fā)行站成立,,青島電影開啟新紀元,影院建設也進入新階段,。當時有中國,、福祿壽、慈光,、國泰,、金城、金星,、勝利,、友協(xié)8家影院,群眾的觀影頻次日漸提升,。1955年6月,,新中國成立后青島新建的第一座影院——大光明電影院落成。這里曾經(jīng)是臺東商圈的文化地標,,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集體記憶,。
從《青島市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簡史》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看,島城放映場所一路增長至70余個,,放映收入也由1949年的不足17萬元增長至1979年的789萬元,。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牧馬人》《小花》《快樂的單身漢》等相繼引發(fā)觀影熱潮,,青島人均年度觀影場次將近50次,,電影真正成為文化娛樂消費的主流方式。
在上世紀90年代經(jīng)歷一段影迷分流的低谷期之后,,1994年開啟的大片時代又讓影院發(fā)展迎來新的契機,。
2002年,“院線制度”落地,同一年青島銀星院線正式成立,,以匯泉影城(2004年開業(yè))為代表的青島多廳影城正式登場,。2005年,華臣影城,、萬達影城相繼開業(yè),,青島迎來票房爆發(fā)期:同年,青島全市票房破1300萬元,,2006年猛增至2200萬元,,2007年達到3500萬元,2008年為4300萬元……一年一個臺階,,院線制影院釋放出極大活力,。華臣、萬達之后,,百老匯,、華誠、橫店,、金逸,、星美等院線品牌陸續(xù)涌入青島,全面覆蓋各區(qū)市電影市場,。本地院線西海岸影城一路擴展,,成為青島不容忽視的電影院線主力。
2011年,,青島全市票房1.1億元,,實現(xiàn)了票房關鍵量級的億級突破。2016年,,青島影院從47家升至57家,,量級上也進入新層級。百老匯影城對文藝電影的重視,、萬達影院IMAX影廳的特效呈現(xiàn),、CGV星聚匯影城對高端影迷的聚集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人文客廳,,文化容器
2019年春節(jié)檔,,在青島拍攝的《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億元,最終票房46.55億元,。青島影院熱烈擁抱這部帶有青島基因的科幻大片,,影迷、影院,、影片之間的關系進入新的交融層面,。
新語境下的青島影院呈現(xiàn)出多元,、多維的文化能量傳遞。那些隱藏在城市深處的老影院,,已經(jīng)成為銀幕背后的文化地標,。從水兵俱樂部到中國電影院,中山路街區(qū)的老影院如同鑲嵌在時光卷軸里的光影容器,,承載著人文記憶的重量,。
多年來,青島頭部影城保持在山東省內票房領先勢頭,。萬象城CGV影城曾持續(xù)蟬聯(lián)山東省單店票房冠軍,,李滄萬達影城憑借IMAX廳優(yōu)勢緊隨其后,青島頭部影城形成了“高客單價+高上座率”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證明了優(yōu)質體驗仍是實體影院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
對于影院來說,電影人與影迷的聚會無疑是最激動人心的瞬間,。2000年,,張藝謀帶著《幸福時光》劇組做客青島,拉開影人,、影迷歡聚的大幕,。從第五代名導到郭帆、張吃魚等新生代導演,,從葛優(yōu)、劉德華,、謝霆鋒到沈騰,、黃渤、黃曉明等影視明星,,無不在青島的影院里留下珍貴回憶,。
回溯百年光影歷程,青島影院以歷史積淀,、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人文交互構建了立體優(yōu)勢:老影院的文旅特質,、新影城的技術配置,、電影明星的宣發(fā)優(yōu)勢、電影收藏的常態(tài)展陳,,多方優(yōu)勢的交織使得青島影院既是市民文化容器,,更是城市精神的可觸摸載體,。(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文 王雷/圖)
■新聞鏈接
光影流轉中的城市記憶
在青島的海風里,總藏著幾段被時光浸透的故事,。當八大關的梧桐沙沙作響,當中山路的石板路映著夕陽,,那些散落在街角的老電影院——紅星、東風,、大光明……像沉睡的膠片盒,輕輕一推,,便流淌出難以抹去的記憶。
水兵俱樂部:位于湖北路,,1902年建成,是青島首座西式娛樂綜合體,,兼具劇場、酒吧與電影放映功能的電影院,。1931年首映中國首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梅蘭芳觀影后題字“聲畫同輝”,。
山東大戲院舊址:位于市南區(qū)中山路97號,,建成于1931年,后更名“中國劇院”,。這座由中國人開辦的電影院打破了外國人的壟斷,為中國影片的放映提供了陣地,。1931年12月15日,山東大戲院舉行開業(yè)典禮,,同時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開業(yè)儀式上,特地從上海邀請了電影《歌女紅牡丹》主演,、有中國電影皇后美譽的胡蝶來剪彩,當時中山路上人如潮涌,,“追星”一族都爭相一睹“皇后”風采,。開張之后,山東大戲院專門上映我國明星,、友聯(lián)、百代,、天一等電影制片廠出產(chǎn)的影片,受到各界群眾的歡迎,。
紅星電影院:曾位于中山路61號,,曾用名中國大舞臺電影院,、福祿壽大戲院,、福祿壽新聞電影院,。1958年改為“紅星電影院”,。據(jù)說,當年的“紅星”曾常年穩(wěn)居全國十大電影院之一,,是山東電影業(yè)的排頭兵。
東風電影院:曾位于市北區(qū)市場三路22號,,建于1919年末,1920年開始營業(yè),,初名“電氣館”,。有資料顯示,,1960年,青島市呂劇團成立,,“東風電影院”又成為呂劇團的排演基地,。從此,,這里又成為地方戲演出的劇場,。1981年,,“東風電影院”創(chuàng)建青島市電影院最早的一家舞廳和最早的一家電影設備修理部,。2009年,,“東風電影院”被青島市城市建設部門列入拆除范圍,。2011年,,在快速路三期工程中被拆除,。
大光明電影院:曾位于臺東一路53號,,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臺東一路上的第一座新建筑,,也是新中國成立后青島市區(qū)內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
遵義劇院:有資料顯示,,它的前身是老臺東的“光陸大戲院”,曾是僅次于“永安大戲院”的青島第二大戲院,。1966年更名為“遵義劇院”。2003年,,遵義劇院隨著老臺東市場樓一并消失,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這座曾經(jīng)的老青島第二大戲院就此消失。
青島劇院:曾位于市北區(qū)李村路12號,,緊鄰繁華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曾是青島一類電影院,,也是演出劇場,。它承載了許多老青島人難忘的記憶,很多市民都有在這里觀看話劇和電影的美好記憶,,折射出青島人文化生活的一個時代印記。(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雷 整理)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