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找“請假幫手”當心幫了倒忙
近段時間,,不少市民在高校附近,、地鐵站口發(fā)現一種“請假幫手”小廣告。小廣告上印有一個二維碼和“專業(yè)病假(材料)制作”“專業(yè)各類證明”字樣,。“請假幫手”背后是誰在操作,?他們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實?這種做法有何隱患和危害,?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記者掃描一張小廣告上的二維碼,添加了“請假幫手”小玲(化名)的微信,,發(fā)現對方為企業(yè)微信用戶,,與一家名為“XX網絡”的個體工商戶相關聯。小玲在朋友圈分享了不少蓋有醫(yī)院公章的病情診斷書、急診病例等圖片,。“請假診斷證明60元/份,,請假門診病例80元/份,新生免軍訓證明80元/份,,可以指定全國任何醫(yī)院,。”小玲稱,除提供此類用于請假的材料外,,他們甚至還能“制作”實習證明和在職證明,。
記者以需要休病假為由向小玲咨詢。隨后,,小玲要求記者填寫姓名,、性別、電話,、年齡,、籍貫、住址,、病癥,、就診醫(yī)院等信息,“不會填的可以先空著,,這個病情診斷書不是醫(yī)院開的,,所以不能去醫(yī)院查。”小玲還透露,,他們會在病情診斷書或病例上蓋章,,與醫(yī)院的章是一樣的,若需要紙質版文件還可以發(fā)快遞,。
見記者不放心,,小玲給記者發(fā)來成功案例——一名青島“患者”的“出院記錄”,上面“住院號”“診斷”“醫(yī)師簽名”和“公章”等內容一應俱全,,常人難辨真?zhèn)?。小玲稱,他們幫學生,、私企員工請假較多,,到處貼小廣告的目的主要是引流,方便后期從事人力資源相關業(yè)務,。
記者在社交平臺,、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發(fā)現,部分博主,、賣家提供類似的“請假幫手”服務,。對此,,律師指出,無論是偽造,、買賣虛假證明,,還是使用此類材料請假,,均涉嫌違法,,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
山東豪德(青島)律師事務所律師岳翔認為,,此類亂象中,,可能涉及多方責任。“對于造假方而言,,已經涉嫌偽造印章,、非法經營罪。根據《刑法》第280條,,偽造醫(yī)院等事業(yè)單位印章制作虛假證明的,,構成偽造事業(yè)單位印章罪,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若以營利為目的長期從事此類業(yè)務,還可能觸犯非法經營罪,,最高可判5年以上有期徒刑,。對使用者而言,輕則面臨解雇風險(因違法在先無賠償金)或學校處分,,重則將受到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2條,買賣,、使用偽造證明的,,可處10日至15日拘留和罰款;因使用偽造證明騙取假期或薪酬,,金額較大的甚至可能構成詐騙罪,,面臨刑事處罰。”岳翔說,。
岳翔提醒廣大市民,,切勿因小失大,不要因一時糊涂留下違法犯罪記錄,;企業(yè)和學校也要加強病假證明審核,,對虛假請假行為嚴肅處理;監(jiān)管部門應聯合執(zhí)法,,打擊造假窩點,,從源頭遏制亂象。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