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老百姓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
“我們要瞄準未來社區(qū)的發(fā)展思路,,建設康養(yǎng)度假區(qū),打造生態(tài)涵養(yǎng)地,,讓‘大美新’代村發(fā)展動力更強,、成色更足。”近日,,黨的二十大代表,、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在代村銀湖活力區(qū)項目現場,,對村“兩委”成員這樣說,。
為推進鄉(xiāng)村振興,2018年起,,王傳喜推進實施了以代村為中心,,覆蓋周邊11個村莊2.6萬人,集現代農業(yè),、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生態(tài)居住于一體的“田園新城”建設,,銀湖活力區(qū)是“田園新城”總體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活力區(qū)內的代村商城提質擴容增收行動已基本完成,,預計增加300個商鋪,,安置2000余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老百姓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王傳喜說。在推進“田園新城”規(guī)劃實施過程中,,成立了由王傳喜任書記的聯合黨委,,在他的帶領下,12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在一起,,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fā)展產業(yè),形成了“頭雁領飛,,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
如今,“田園新城”南部產業(yè)集群已經崛起,,對標國際標準,、體現沂蒙特色的農業(yè)產業(yè)化孵化平臺——“農企園”拔地而起,吸引了20多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yè)進駐,,年生產加工各類蔬菜20萬噸,,產品輻射全國、遠銷日韓,。
時間回到20多年前,,代村遠不是這般模樣。當時,代村因跟不上時代發(fā)展步伐逐漸落后,,人心散,、治安亂,、環(huán)境差,。在這最困難的時候,王傳喜毅然放棄了縣第二建筑公司項目經理的工作回到村里,,扛起了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的重擔,。
剛一上任,迎面而來的是126張法院傳票,。面對380萬元巨額債務,,王傳喜堅定地告訴債權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只要是村集體欠的錢,,我們新班子都認,。”盤活沉睡的集體資產,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還集體的賬,,就這樣,,王傳喜帶領大家分期分批還清了全部債務。
而對代村群眾來說,,比債務更堵心的是耕地分配不均,。為破解這一突出矛盾,王傳喜帶領村“兩委”成員研究制訂土地調整方案,,在地里打下1萬多根木樁,,重新劃定地界。這一改革之舉,,觸動了部分村民的既得利益,,他們趁著夜色,把木樁踹的踹,、拔的拔,,原本劃好的地塊,又混到了一起,。當時正是騰茬播種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證調整方案落實到底,王傳喜干脆帶著村“兩委”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吃住在地里,,和村民一道收割耕作。他們的努力終于打動了大伙兒,,代村土地得以重新公平分配,。
“干部,就是為群眾干事的人,。”王傳喜常說,,當村干部就是給群眾“打工”,,要舍得下力氣,多吃苦吃虧,,堅決做到“手不伸,、嘴不饞、心不貪”,。他堅持每天早6點晨會,,經常工作到下半夜。他的工資標準始終堅持最低檔,,上級發(fā)放的補助,、獎金都交給村集體。他還帶頭“約法三章”:村里工程絕不允許親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絕不因沾親帶故徇私,,干部選用絕不讓直系親屬沾光。村“兩委”成員公開承諾:絕不假公濟私,,絕不侵占集體資產,,絕不讓黨的惠民政策“缺斤少兩”。
把為民服務作為不變的信念,,堅持發(fā)展成果群眾優(yōu)先共享,,多年來,王傳喜推動實施了“富美代村”“健康代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設代村醫(yī)院,、誠信中學、代村黨群服務中心等,,最大程度方便群眾,;實施“新安居工程”,始終堅持低價安置,、按需分配,,保障新增適齡人口有房住,;村民的生活必需品費用全部由村集體承擔,;老年人可免費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領取優(yōu)待金,;每年投入民生保障資金達數千萬元……“幼有早育,、學有優(yōu)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yī),、老有頤養(yǎng)、住有宜居、弱有善扶”在代村成為現實,,群眾幸福指數節(jié)節(jié)攀升,。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會越來越強烈,,決不能辜負群眾的期望、組織的信任,,要盡最大努力讓大家生活更上一層樓,。”矚目未來,,王傳喜內心篤定,。
本報記者 趙君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