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住宅層高“長個”了,!會帶來哪些變化,?
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我國住宅層高標準將提高到不低于3米。這意味著,,施行了多年的層高國家標準即將迎來改變,,特別是隨著相關細則的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住房的居住舒適度將進一步提高,。
層高,,就像房子的“身高”,是指從本層地板到上層地板的距離,,而我們常說的實際使用高度,,是凈高,用公式來理解:層高-樓板厚度=凈高,。
對于凈高,我國2005版《住宅建筑規(guī)范》,、2011版的《住宅設計規(guī)范》,,都有不應低于2.4米的強制性要求。而對于層高,,則來自2011年版的《住宅設計規(guī)范》,,其中規(guī)定“住宅層高宜為2.80米”。“宜”,,表明這是一個建議性的要求,,所以各地具體執(zhí)行的時候,高低略有不同,。
由于國家標準實施已有多年,,部分要求已經(jīng)不再符合現(xiàn)在的人對居住品質提升的要求,層高標準的調整,,將意味著更大,、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劉曉鐘:像地板采暖,,它要占一些層高,,我們目前針對百姓對舒適性的要求,對隔聲,、防裂等要求,,這些措施都要增加空間的高度,。反過來講,我們通過層高本身的提高,,把這一部分占用的空間抵消掉,。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高度高了以后,窗戶就有更大的空間,,對于采光和通風是非常有利的,,這些都有助于顯著提升居住的舒適度。中國人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在住房改善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希望住房的面積更大,也希望它的高度能更高,。
多地已先行調整層高地方標準
近幾年,,江蘇、山東,、云南等多地,,已經(jīng)對地方住宅層高標準進行了調整,把層高調高了,,新標準的要求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
在天津,當?shù)爻雠_的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將原標準“住宅層高宜為2.8米”調整為“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0米”,。
在昆明,結合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明確提出住宅建筑層高不得小于3米,。并且要求,無論陽臺封閉或者不封閉,,陽臺計容面積按空間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而江蘇的《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提出,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米,,三層以上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大于3.6米,;設有地暖、管道式新風或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5米,。
山東的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試行)中也明確,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0米,;并且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米以上。而安徽的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南,,做出進一步細化,,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米,,裝配式住宅以及設有集中空調、地暖系統(tǒng)等的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1米,。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根據(jù)我們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在過去三四年里,一些城市陸續(xù)在住宅建設的導則或者指引里面,,提出了要提高住宅建筑層高的要求,,提高以后的標準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
專家表示,,之所以各地的要求會出現(xiàn)不同,,主要是具體環(huán)境和需求有所差異。因為,,合適的層高才更舒適,,層高與建造房屋時的經(jīng)濟條件,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設計,、建造和使用房屋的習慣等都有關系,。
層高提高將帶來哪些變化?
隨著我國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好房子”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特別是今年“好房子”首次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家表示,,層高標準等一系列指標的優(yōu)化和提升,,將助力未來“好房子”的建設和發(fā)展。
專家表示,,現(xiàn)代家庭對居住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3米以上的層高可以支持多種裝修風格和空間布局,,如設計夾層,、閣樓或開放式空間,滿足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此外,,還能為住宅中各類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維護提供了諸多便利,,不僅提升了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還為現(xiàn)代家居的智能化和高品質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吳璟: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建筑設備正在成為好房子中的標配,,比如像中央空調,,像管道式的新風,以及像北方地區(qū)的地暖等,。建筑層高加大,,可以在立體的角度來說獲得更大的空間,,可以為建筑設備和裝飾安裝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劉曉鐘:高度提高之后,,每提高10公分也好或20公分也好,,舒適程度是不一樣的。從體積來講,,從空氣,、環(huán)境、視覺,,包括活動的空間,,都會得到一定的改善。
此外,,專家表示,,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越來越重視,房地產企業(yè)之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能不能依據(jù)合適的層高,造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好房子”,,將成為房地產企業(yè)未來著重考慮的問題,。
(總臺央視記者 楊瀟 譚振華 徐靜)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