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忙年的“非遺人”
1月10日,,青島市戶外寒風(fēng)瑟瑟,,75歲的青島市花燈非遺傳承人孫志芳坐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時而捻起針線,、時而握起畫筆,,房間里安靜而忙碌,慢慢地一盞為迎接農(nóng)歷新年而制作的美麗的花燈逐漸露出了雛形,。
孫志芳與花燈的緣分,,要從他3歲那年說起,。那時家家戶戶還靠著煤油燈照明,,父親親手給他做了小兔子,、小松鼠、葡萄等形狀的小花燈,,看著別的孩子投來羨慕的目光,,一顆關(guān)于花燈的種子悄悄在他心底種下。
后來20多歲的孫志芳開始嘗試親手制作花燈,,這一動手便再也停不下來,,幾十年來一直研究、制作花燈,。退休后的孫志芳,,更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花燈制作中。常因為專注制作花燈,,連吃飯都給忘了,,甚至睡到半夜,腦海里突然蹦出個好點子,,便會立馬爬起來,,繼續(xù)擺弄那些制作花燈的材料。一針一線,、一珠一穗,、一筆一劃等所有工序和技術(shù)都由孫志芳自己完成,有時做起燈來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沉浸在花燈的世界里,。
說起花燈制作,那可真是個精細活,、繁瑣活,。先是參考古建筑等樣式仔細勾勒草圖,再等比例畫出實際的設(shè)計圖稿,。接著用鐵絲精心焊接出花燈的整體框架,,然后用打底布包裹好,防止鐵絲生銹弄臟綢布,。之后,,用絹沿著框架把花燈蒙起來,再在絹上作畫,。再用竹子等材料支撐燈檐并進行裝飾,,花燈才算有了個雛形。后面還有鑲邊,、剪吉祥圖案,、掛穗頭等等,如此復(fù)雜的工序,一對半米多高的花燈制作周期長達2~3個月,。
“今年我從8月份就開始著手制作花燈,,這一對花燈我做了兩個半月才做好,燈上有龍有鳳,,有祖國美好的河山,。今年到過年期間,我將總共完成兩對手工花燈,。”孫志芳說:“在我的記憶里,,過年的感覺就是挑著花燈跳著舞,我感覺我有義務(wù)將這么美麗的技藝傳承發(fā)揚下去,,展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這么好的文化,。”
多年來,孫志芳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20多對花燈,,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向市北區(qū)舉辦的首屆花燈制作比賽,還有中國第七屆工藝美術(shù)展,、第四屆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博覽會等,,在各種花燈節(jié)、非遺展覽上,,也多次向大家展示花燈的魅力,,希望讓這手工制作花燈的技藝能被更多人知曉、傳承下去,。也用自己的行動讓這一份獨屬于傳統(tǒng)技藝的年味,,在青島這座城市里長久地彌漫。孫志芳告訴記者,,花燈亮在年夜,,黑暗里的一點光最令人感到溫暖和幸福!
(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來源:半島新聞客戶端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