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0月27日下午
地點: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第十一法庭
案由:儲蓄存款合同糾紛
案情:北京市昌平區(qū)的黃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不久前,,她一不小心,將5萬元現(xiàn)金存入了前夫賬戶內(nèi),。前夫已經(jīng)去世,,而黃女士和他們唯一的女兒都不知道存折的密碼,5萬元取不出來,。無奈的黃女士只得將北京某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平支行某分理處訴至昌平區(qū)法院,,要求銀行返還這5萬元存款。
案情回放
今年44歲的黃女士與前夫郭先生(化名)去年4月份離婚,。雖然已經(jīng)離婚,,但因郭先生身患重病,黃女士依舊負責他的日常起居生活,。2015年6月,,郭先生去世。
據(jù)黃女士陳述,,前夫去世后不到一個月,,2015年7月的一天上午,她拿著“自己的存折”到北京某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昌平支行某分理處(以下簡稱“銀行分理處”),,想把5萬元現(xiàn)金存進去,。“存3個月的活期,有什么急事兒還能隨時取出來。”黃女士這么想著,,就把存折和錢一并遞給了銀行的柜員,。
“請您簽字確認。”柜臺里遞出了一張存款儲蓄憑條,。
“不需要輸入密碼嗎?”黃女士有些疑惑,。
“活期存款不需要輸入密碼,請您簽字確認,。”
經(jīng)過反復確認不需要輸入密碼后,,黃女士在憑條上簽了字。
“哎呀,,存錯了,,這不是我的存折!趕緊給我把錢轉回來!”黃女士拿著她簽字的存單一下子傻了眼,這是前夫的銀行存折,,不是自己的,。
“這是第三方客戶的銀行賬號,我們無權進行操作,。”銀行方面表示無奈,。
經(jīng)與銀行多次溝通未果,黃女士只得求助于法院,。
庭審現(xiàn)場
銀行表示很“無辜”
庭審中,,黃女士舉出存款憑條、前夫的死亡證明書,、離婚證等證據(jù)材料,,證明自己確實誤將存款存入前夫郭先生的銀行賬號內(nèi)。被告銀行分理處進行了一一質(zhì)證,,對黃女士的存款行為表示認可,,但并不認可黃女士所稱的“錯存”行為,并堅持認為銀行是按照黃女士的指令,,將錢款存入了其指定的第三方賬號內(nèi),。銀行分理處還當庭發(fā)表答辯意見:“原告所稱錢款‘存錯’的行為是原告黃女士自身過錯行為導致,黃女士錯存的銀行卡是案外人的,,與銀行分理處無關,。”
“根據(jù)國務院發(fā)布的《儲蓄管理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第三十三條,,原告到我處辦理業(yè)務,,是原告自己將存折及5萬元錢款給我處工作人員的。原告將錢款存入第三方名下,,而不是我處名下,,所以原告應向第三方主張權利,。我處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責任,。”銀行方代理人說,。
原告堅持銀行有過錯
“以前到銀行存錢都讓輸入密碼,這次為啥就不用了呢?”黃女士說,,當時存款時,她雖有疑惑,,但銀行人員說存活期的不用輸入密碼,。“存完錢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存錯賬戶了,。”
銀行分理處的工作人員在庭上回應說:“按照規(guī)定的操作流程,,辦理活期存款時,是不需要輸入密碼的,。”
對此,,黃女士的委托代理人認為,在原告存款時,,原,、被告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被告工作人員沒有提示原告輸入密碼,,且在原告反復追問是否需要輸入密碼時,,被告工作人員并未提醒,因此被告存在過錯,。
在回答法庭關于原告辦理業(yè)務時,,銀行是否提醒過原告存折不是其本人的問題時,銀行方表示:“因為是原告本人自己將存折遞交到銀行窗口的,,而且只提交了一張存折,。而原告黃女士還在存款儲蓄憑條上簽字進行了確認,因此不需要提醒原告存折不是她本人的,。”
死后存款能否遺產(chǎn)公證存疑
“我們告銀行也是實屬無奈啊,。”黃女士在庭上說,“本來想把錢存在自己名下的折子上,,但是兩張存折一樣,,存完錢就發(fā)現(xiàn)存錯了。現(xiàn)在人(前夫)已經(jīng)去世了,,錢也取不出來,。”
銀行對于已經(jīng)去世的人員的銀行卡是如何處理的?銀行方面的解釋是:“對于已經(jīng)去世的人,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zhí)行〈儲蓄管理條例〉若干規(guī)定》第四十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應由銀行賬戶戶主的繼承人去辦理公證,,公證之后就可以重新設置密碼,,進而取出賬戶內(nèi)的錢款。”
“哎,,你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去公證處公證一下就可以了,,可公證處卻說沒辦法給公證。”原來,,雖然郭先生和黃女士只有一個女兒,,但因為這筆錢不是郭先生生前的財產(chǎn),公證處不能認定是遺產(chǎn),,因此無法辦理公證,。
黃女士的代理人在庭上發(fā)表了代理意見,他認為,,原告與被告銀行分理處是同等主體之間的存款儲蓄關系,,雖然是原告的疏忽拿錯了存折,誤將錢款存入前夫的存折,,但現(xiàn)在郭先生已經(jīng)去世,,民事主體已經(jīng)消滅。無論是情理還是法理,,被告都應當將存款返還給原告,。
該案將擇期宣判。
(郭海麗)
[來源:人民法院報 編輯:尺素]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