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子銀行卡綁定QQ被轉走近萬元 法院判銀行無責
微信、QQ等各種社交軟件支付功能的開通,,在便利用戶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患,。銀行卡中的錢被異地盜刷,,法院認定多為銀行的責任,而QQ綁定的銀行卡中錢被莫名轉走,,又該是誰的責任?
市民陳先生就遇到這樣一件郁悶的事,,綁定在QQ號的銀行卡,,被莫名轉走近萬元。無奈之下,,他把銀行起訴至法院,。那么銀行是否存在違約或過錯呢?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饒俊華通訊員李衛(wèi)玲)“QQ綁定的銀行卡中9000元,被莫名其妙地從QQ號轉賬給他人的QQ號了,。”昨日提起這事,,陳先生仍一臉懊惱。
兩年前,,陳先生在一家銀行開設賬戶,,辦理了一張儲蓄卡,為支付方便,,他將銀行卡開通了手機網銀和網上銀行,,綁定了自己的手機。之后,,陳先生用自己的手機申請了QQ號和微信,,他常在微信和QQ上搶紅包、發(fā)紅包,。
去年7月的一天,,陳先生在銀行ATM機上取款時,兩次顯示密碼錯誤,。他擔心ATM機吞卡,,就按照銀行工作人員的提示,到柜臺上辦理更改密碼手續(xù),。之后,,陳先生在ATM機上取了1000元現(xiàn)金。
當日下午,,幾分鐘時間里,,陳先生手機連續(xù)收到了7條短信,顯示共計消費9000元,。
陳先生說,,他當時就打銀行客服電話詢問情況,客服查詢后讓他與騰訊公司財付通的客服聯(lián)系,。“我與財付通客服聯(lián)系后,,沒有結果。”陳先生說,,無奈之下,,他以其銀行卡被盜刷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調查發(fā)現(xiàn),,陳先生的銀行卡內資金是被人以QQ賬戶轉賬的形式,,從一個“34”開頭的QQ號轉賬給另外一個QQ號了,通過騰訊公司財付通的同一交易設備終端連續(xù)支出7筆合計9000元,,兩個QQ號加好友時間為132天,。
陳先生稱,事發(fā)當日,,他根本沒操作自己的QQ號轉賬,,轉賬對象的QQ號雖然在好友里,但他并不認識,,也不是他自己加的,。
法院還查明,當時轉賬交易地也是陳先生手機歸屬地烏魯木齊,,且在交易時,,操作轉賬者還輸入了手機驗證碼及交易密碼。
最后,,法院判決銀行無責,,駁回訴求。陳先生不服提起上訴,。近日,,烏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
失主操作中可能泄露了信息
烏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映紅說,,本案的焦點是銀行在陳先生卡中錢被轉走是否存在過錯,。經調查,銀行向陳先生提供的銀行卡是芯片卡,,安全系數(shù)較高,,本案是第三方平臺發(fā)生的轉賬,并未發(fā)生偽卡盜刷情況,,銀行按照其與第三方平臺的合同約定,、按持卡人的指令進行轉賬支付,并無過錯,。
根據《商業(yè)銀行法》第六條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可若存款人因自己過錯遭受財產損害時,,銀行是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在本案中,銀行并未有違約行為和過錯行為,。
陳先生未能提供銀行存在過失的證據,,其將自己日常使用的手機綁定本人的銀行卡,,且設置QQ賬戶轉賬功能,,又因其缺乏對犯罪行為進行防范的警惕性,,不排除陳先生在聊天和搶發(fā)紅包過程中泄露了銀行卡信息及密碼的可能。
陳映紅提醒,,近年來假冒銀行網站及假冒銀行客服發(fā)送郵件,、短信騙取客戶賬戶信息的犯罪行為時有發(fā)生,加之網絡犯罪分子利用病毒軟件攻擊網絡保護系統(tǒng),,盜取儲戶的銀行賬號及密碼,,嚴重危及到個別儲戶的賬戶內資金安全。作為銀行卡持卡人,,應當妥善保管銀行卡密碼,、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登錄密碼、交易密碼及短信驗證碼等,,強化對銀行卡內資金安全保護的措施,。
(本報全媒體記者饒俊華)
[編輯:乒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