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掂掂“腰包”,,分量夠足嗎?(視窗·新年再問“錢袋子”(上)))
人民視覺
收入分配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chǎn)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jié)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雞年歲末,,掂一掂“錢袋子”,你對自己的腰包滿意嗎?展望2018年,,繼續(xù)增加收入有什么新途徑?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們走訪了不同城市、不同行業(yè),,請大家算算自己的收支賬,。
看開支,掙的夠花嗎,?
“平日里老覺得手頭緊,,除了買房、教育等剛性支出居高不下,,也因為自己的消費在升級,,買東西的眼光越來越高了。”
——江蘇金融從業(yè)者何路為
“全年總出行365次,,超過了99.78%的小伙伴,。火車271次,,20541元;打車94次,,2449.23元。”這是一份2017年支付寶年度賬單,,來自蘇州人何路為,。
何路為把去年的工作生活分為三個階段:頭幾個月,,他和妻子在南京兩家不同的公司上班,在棲霞區(qū)租房住;5月到10月,,他被上海某金融公司挖去當秘書,,妻子跳槽到了蘇州某生物科技公司,他們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住,,自上海到蘇州,,一來一回坐高鐵,是何路為每個工作日出行的標配;最后兩個月,,他被公司派到北京上班,,每周要坐高鐵往返北京、蘇州兩地,,交通費跟著漲,。
“一年下來,單是坐車就花了2萬多元,,且不說能不能報銷,,總覺得生活缺少安定感。”何路為說,。
在同齡人眼里,,何路為收入算是漲得快的。自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5年來,,何路為的工資一路上漲,,從最初每月的5000元、8000元,,漲到現(xiàn)在的2萬元,。可收入漲了,,花費也多了,,他還是感覺“不夠花”,細算下來,,主要是“三座大山”帶來的支出硬約束:
首先是買房,。最近,何路為看中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一套房,,首付再加上各種費用,,春節(jié)前要一次性付清70多萬元,才能拿到鑰匙:“基本上是用盡了自己和父母兩代人的積蓄,,后期還房貸,,我還要搭上一半的家庭收入,。”
其次是人情,。這兩年,,何路為的同學陸續(xù)結婚、生子,。每次同學辦婚禮,,或給孩子辦百日宴、生日宴,,都要送上“份子錢”,,一年下來,這項開支也不小,。
第三是教育,。何路為說,金融行業(yè)人才扎堆,,競爭激烈,,像他這樣的本科畢業(yè)生,壓力很大,。為了增強本領,,他選擇讀在職研究生來充電,兩年下來要7萬多元:“雖然貴了些,,但這能強化學習,,實現(xiàn)個人價值增值,咬咬牙也就出了,。”
除了開支項目增加,,何路為認為,平日里老覺得手頭緊,,另一大因素在于自己的消費在升級,,買東西的眼光越來越高了:
“我在公司從事外聯(lián)公關性質的工作,應酬比較多,,談生意,、陪客戶,要滿城跑,,這其中,,大部分交通費都要自己承擔。以前,,出門坐地鐵;現(xiàn)在,,為了搶時間,總是叫‘滴滴專車’,,開支漲了好幾倍,。穿衣打扮上也不能太隨便,以前一兩千元的西服就說得過去;現(xiàn)在,好一點的名牌,,沒個萬兒八千元拿不下來,。”何路為說。
最近,,有朋友對何路為建議,,如果“手頭緊”,日常消費就沒必要走“高端”路線,。但何路為說:“這些花費也是工作需要,,哪怕你再精打細算,支出也會水漲船高,。”
在支付寶給何路為的年度賬單上,,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留言里有這么一句話:“每次出發(fā),都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愿新的一年你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這話算是說到我的心坎里了。”何路為說,,他一年2/3的時間都在外地出差,,與家人相聚太少。希望在2018年能多拿出些時間陪伴家人,,“收入漲一些,,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多一些,日子才會更甜美,。”
比付出,,收入合理嗎?
“當律師看著光鮮,,實際上是個‘苦差事’,,在單位加班挺多,但都沒有加班費,,勞動強度和收入很難成比例,。”
——北京律師彭少禛
“70后”彭少禛在北京某律師事務所上班,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這幾年,,他算起來掙得不少,但現(xiàn)金積蓄沒有太大變化,。眼看著開支一年年加大,,經(jīng)常擔心會“鬧錢荒”。
作為一名經(jīng)濟律師,,彭少禛主要是協(xié)助客戶公司制定改制重組方案,、提出專項意見等,,雖然是律師行業(yè)中的“金飯碗”,但壓力也大:“我們公司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收入直接與工作量有關,。如果正常,我一年工資能拿到三四十萬元,。但隨著律師行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去年客戶流失了不少,,收入一下子縮了水,,陡然間感覺錢‘不夠用了’。”
彭少禛夫妻兩邊老人還好,,身體比較健康,,養(yǎng)老負擔還不重,“不夠用”的感覺主要來自孩子——
孩子要“住”,。前年二孩出生后,,原來的住房一下子就顯得很擁擠了??紤]再三,,彭少禛決定再購置一套小戶型:“這兩年房價貴得離譜,小戶型也是一大筆支出,。原來的房貸還沒還完,,現(xiàn)在又有新的按揭,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彭少禛說,。
孩子要“養(yǎng)”。一是撫養(yǎng),,大人可以湊合,,小孩吃喝拉撒可不敢馬虎,每月的奶粉,、食品都精挑細選,,這是一大筆開支。二是培養(yǎng),,彭少禛的大孩今年要上小學,,為了“幼小銜接”,大大小小興趣班的費用少不了;二孩明年也該上幼兒園了,,好的幼兒園要提前一兩年“排位”,,光上入園前的“親子班”,就是一大筆支出,。
孩子要“游”,。“每年暑假,大孩學校旁邊就有一些人在散發(fā)游學廣告,人家的孩子參加,,咱也不能落后,。每次出去,都得花幾萬元,。”
“當律師看著光鮮,,實際上是個‘苦差事’,勞動付出和收入很難成比例,。”?彭少禛說,,“我在單位加班挺多,但都沒有加班費,。加班占用了業(yè)余時間,,又沒有給予相應的補償,逢年過節(jié)也沒啥福利,。”
在彭少禛看來,,升職加薪容易碰到天花板,加法做不成,,不妨考慮減法,。“今年希望國家能有一些消費‘大禮包’,比如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的關稅,,擴大進口,,讓消費者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購買兒童消費品。”
算成本,,利潤薄了嗎,?
“前兩年,受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影響,,項目難找,,錢不好收。去年時來運轉,,一下子拿了五六個項目,,今年想再好好干一場。”
——江西進城務工人員周夏奎
“去年行情還行,,我運氣也不錯,,做好的項目都收回來錢了,初算一下,,毛利潤大概有45萬元,。但比起生意做得更大的人,我這還真是不算高,。”來自江西余干縣的“80后”進城務工人員周夏奎說,。
當年剛念完初中,,周夏奎就出來闖蕩。一路摸爬滾打下來,,他成了幾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負責人,,這些年專注于做耐磨、環(huán)氧,、固化劑等施工項目,。人隨項目走,哪里有活兒,,他就跑去哪里,,光是去年,就在江西,、山東,、浙江等省的不少城市“安營扎寨”過,。
前些年,,受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影響,項目難找,,錢不好收,,虧得不行。去年,,周夏奎時來運轉,,終于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一下子拿了五六個項目,,錢也收上來了,,他把原因歸之為“建筑行業(yè)比較活躍”。
“我們這個行業(yè),,最大的隱憂是成本,。”周夏奎說,“現(xiàn)在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被攤得太薄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耐磨施工為例,每平方米人工費3.5元,,材料費3.5元,,而他從上游接下這個項目,每平方米價格最多8元,,毛利潤不足1元,。這兩年,隨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接連上漲,,凈利潤變低了,。很多時候,工期太急,,周夏奎就親自去現(xiàn)場施工,。
錢難掙,開支卻不少,。常年出門在外,,吃喝住行樣樣花錢。去年夏天,,周夏奎盤算著買輛面包車,,不僅能代步,平時也能運個材料什么的,。但讓周夏奎糾結的是:買了車,,就得養(yǎng)車,加油,、停車,、保養(yǎng),日常開支增加,。一下子拿出七八萬元,,手頭還是挺緊:“做生意墊支大,就怕車是有了,,工程款卻缺了,,到最后反而把工程項目弄丟了,豈不是得不償失?”就這樣,,周夏奎考慮了幾個月,,一直下不了決心。
買車等大事還在慢慢盤算,,日子還得一天接一天過,。周夏奎常年在工地上,吃穿住用倒也簡單,,“真要說花銷大的,,就是治病,這是個無底洞,。”去年,,周夏奎自己沒生過大病,但身邊有工友因為感冒引起肺炎,,前前后后住院十幾天,,花了四五千元,“我們都出門在外,,異地看病,,很難報銷,,如果一年病上兩場,幾個月的勞動就打了水漂,。”
“好在我干活實誠,,施工質量好,客戶愛跟我打交道,。最近我又拿下了一些項目,,今年想再好好干一場,買車的事也就有著落了,。”周夏奎說,。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