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寒衣節(jié),,來自全省各地的近百位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及志愿者來到山東福壽園紀念廣場追思親人、紀念逝者,。雖然沒有捐獻者的遺骨,,看著紀念碑上的名字,不少捐獻者家屬悲傷落淚,。在紀念人群中,,既有白發(fā)老人,也有年輕夫婦,,記者了解到,,今年已有150人實現(xiàn)遺體捐獻,最大的109歲,,最小的才兩個月。 記者 于娜
近百位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寒衣節(jié)追思親人 記者 于娜 攝
七旬老人走路不便
獨自前來追思母親
昨天早上,,剛下過雨的濟南格外清冷,。在福壽園紀念廣場遺體紀念碑前,近百位從全省各地趕來的捐獻者家屬手捧鮮花蠟燭,,低頭默哀,,追思逝者。
“母親就我一個女兒,,不來過意不去,。”家在濟南的趙淑芬已經(jīng)第三次來福壽園參加追思會。今年74歲的她腿不好,,走路十分不方便,,“孩子都上班沒人陪著來,我自己就堅持著來了,。”趙淑芬的母親李繼榮2013年去世,,早在2011年她就瞞著女兒自己去紅十字會辦了遺體捐獻登記,直到彌留之際將捐獻手續(xù)都交給了趙淑芬,,女兒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把后事都安排好了,。趙淑芬告訴記者,,母親80歲了還幫自己照看小孫子,生前是一名幼兒教師,,一直關(guān)注遺體捐獻,。“趁著身子還能動,我每年一定要來看看母親,。”
百歲老人和嬰孩同捐獻
相差一百多歲
今年10月24日,,濟南最年長遺體捐獻者109歲的孟憲陶與世長辭,遠在臺灣的長子孟慶贛甚至連父親生前最后一面都沒見,,遺體就被接走了,。十多年前,在女兒強烈反對的情況下,,老人堅持簽了遺體捐獻自愿書,。昨天上午,孟慶贛在妹妹和外甥女的陪同下來紀念父親,。在紀念碑前,,82歲的孟慶贛不禁潸然淚下。多年前,,孟慶贛也已經(jīng)登記捐獻遺體,,“爸爸是我們的榜樣,我為他感到驕傲,。”
在同一塊紀念碑上,,今年6月出生的小女孩王晨曦的名字格外扎眼。據(jù)介紹,,她是今年遺體捐獻者中最小的一個,。負責接收其遺體的齊魯醫(y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女孩來自菏澤單縣,,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在濟南兒童醫(yī)院住院,,此后病情加重,今年8月22日王晨曦的父母通過紅十字會自愿將孩子的遺體捐給了醫(yī)院用于醫(yī)學研究,。
今年以來479人登記捐遺
不少夫婦同簽自愿書
據(jù)介紹,,近年來捐獻器官遺體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截至10月底,,全省遺體捐獻累計登記7902人,,2016年新登記479人,實現(xiàn)捐獻1236人,,2016年實現(xiàn)捐獻150人;器官捐獻累計登記3400人,,今年以來有722人簽署了器官捐獻自愿書,實現(xiàn)捐獻326人,。
在追思會現(xiàn)場記者還注意到,,紀念碑上不少名字被描紅,,原來這些都是夫婦倆一同登記捐獻,其中一個去世后對方要求名字挨在一起,,于是就以顏色來區(qū)別是否實現(xiàn)捐獻,。省紅會相關(guān)人員介紹,有這種意愿的捐獻者一般都會滿足,,不過夫婦倆同登記的情況還不是很多,。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