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12年基礎教育學制,、打破原有“633”學段劃分,、推行9年一貫制教育……近年來,關于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的呼聲不斷,,聲音眾多,。
日前,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眾多教育界專家就上述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專家看來,將現(xiàn)有的12年學制進行壓縮,不能解決基礎教育存在的所有問題,,學制改革的關鍵是調整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
資料圖 師永紅 攝
12年學制能否被壓縮?
——10年完成教育任務尚無科學依據(jù)
將中小學階段的十二年學制改成十年,縮短學生的受教育年限——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引發(fā)熱議,。
在中國現(xiàn)有學制下,,學生從上小學到大學畢業(yè),至少需要16年的時間,,在不少人看來,,在校時間過長,不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所以關于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呼聲一直存在,。
將原本的12年學制縮短為10年或者更短,這樣的調整科學么?
“如果僅從學生是否能將教材學完來衡量,,將學制壓縮至10年可能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只從這個維度看問題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看教育任務是否完成,。”上海中學原校長唐盛昌說,。
唐盛昌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樹人”,,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養(yǎng)。他說,,“現(xiàn)在我們在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教育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用10年就能完成教育任務的說法欠缺理論依據(jù)。”
北京海淀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也分析稱,,人的成長分為身體和心理兩方面,,12年基礎教育是慢速成長,不是把成才作為唯一目的,??s短學制,讓大量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進入社會,,并不科學,。
“在基礎教育階段,如果像小升初,、初升高的這種‘強選拔’過程沒有改變,,那么壓縮學制根本無法解決現(xiàn)存問題。”在唐盛昌看來,目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家長經(jīng)濟負擔大等問題不是12年學制本身造成的,壓縮學制并非解決途徑,。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一貫制”該怎么推?
——可多種方式試點 師資配備需跟上
近年來,,不少地區(qū)開始推行9年一貫制教育,部分學校甚至開始嘗試12年一貫制學制或初中高中6年一貫制學制等,。一貫制教育究竟有何優(yōu)勢?在基礎教育中又如何落實?這些問題都引發(fā)廣泛討論,。
“12年基礎教育學段劃分過多是就把教育復雜化。”吳穎惠認為,,目前應當積極推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她強調,讓學生受到連續(xù)教育與評價將是未來一大發(fā)展趨勢,。
“如果能夠落實一貫制教育,,基礎教育中很多重復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省去,對學生培養(yǎng)有積極意義,。”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
顧明遠認為,,目前,,從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國情來看,推行9年一貫制更有操作的基礎,,但6年一貫制,、12年一貫制可以并行。
“打通初高中對于師資的培養(yǎng)也是有利的,。”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熊永昌認為,,如果初高中沒有打通,初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只是中考,,也沒有高中教學經(jīng)歷,,學科視野會變窄,不利于教學,。
“師資配備仍然是一大問題,。”顧明遠強調,落實一貫制需要將小學與中學老師的培養(yǎng)連貫起來,,如何完成這一任務是未來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資料圖 張云 攝
什么是學制改革的核心?
——調整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
“我們在基礎教育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是教育培養(yǎng)模式與觀念的落后,。”顧明遠在研討會上這樣指出,。
在不少專家看來,,課程架構和教育理念的調整才是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的核心。
例如,,熊永昌強調,,討論學段劃分,要有課程內容和教學體制的變化作為支撐,,否則簡單切割,,沒有任何意義。同時,,學生在現(xiàn)行的基礎教育制度中沒有足夠的自主選擇性,,未來是否要為此留出更多空間值得研究。
唐盛昌表示,,現(xiàn)階段要研究整個課程架構的改變,,要令課程更具有探究性、現(xiàn)代性,、選擇性,,并且實現(xiàn)數(shù)字化。如何打破高中階段必修課的限制,,令課程具有高度選擇性也是關鍵,。
“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是使教育內容現(xiàn)代化,中國的教育如何跟上國際潮流?這12年里,,我們究竟應該學什么?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唐盛昌強調。(張尼)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