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袁浩
11月16日,,南京中央路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上,,男孩小樂(化名)一會兒玩玩書皮,一會兒扭扭身子,。語文老師一邊講課,,一邊輕輕地幫小樂合上書皮……這是南京市隨班就讀課題研討會現(xiàn)場的一幕。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目前有44所特殊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實驗學校,,所有學校對學區(qū)內(nèi)的特殊兒童入學“零拒絕”。
老師關(guān)注和照顧特殊孩子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語文課上,,老師講《青松》這首詩,帶著孩子們朗讀,,討論“高潔”的意思,。開始幾分鐘,坐在第一排的小樂興致很高,,跟同學們一起讀詩,,但隨后他就被自己的紅領(lǐng)巾吸引了,,解了系、系了解,,最終打成了一個死結(jié),。這時,他向坐在自己右后方的班主任老師求助,。老師幫他理好紅領(lǐng)巾,,示意他聽課。又過了一會兒,,小樂又把書皮玩掉了一小塊,。這時,語文老師一只手拿著語文書講解,,另一只手輕輕幫小樂合上書皮,,又在他胳膊上輕撫了一下。小樂安靜了下來,。
接著,,老師講到了“挺”字的寫法,請同桌之間互相在手上寫這個字,。老師拉起小樂的手,,讓他把這個字寫在老師手心里,小樂寫對了,,得到老師的夸獎,。小樂開心極了,接下來踴躍舉手,。老師請他回答一個問題,,又獎勵他一張小貼花。
下課了,,小樂把貼花展示給班主任老師看,又主動表示要幫老師搬東西,。班主任老師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小樂是隨班就讀的孩子,他的發(fā)育有一些遲,,規(guī)則意識也差一些,,每位老師都會特別關(guān)注和照顧他。“他上下樓梯我會陪著,,在課堂上,,我們也會想辦法給他安全感 。”
一周五次,,為隨班就讀兒童上“小課”
中央路小學是隨班就讀實驗學校之一,,這所千人學校有7位隨班就讀兒童,,平時他們在各自班級得到老師的悉心照顧,又“融和”在班集體中,。此外,,學校還為他們開設(shè)了特別的小課,每周五節(jié),。
非洲鼓課就是其中一節(jié),。上非洲鼓課的老師是專門從南藝請來的張榮軍老師,他對特殊兒童教育有心得,。“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要靠肢體動作來吸引他們。”張榮軍一節(jié)課上不停用手腳打著拍子,,20幾分鐘下來汗水直流,。坐在下面打鼓的小樂,旁邊還有音樂老師鄒雪梅陪著,。一會兒他就打得有模有樣,,笑容滿面。
鄒雪梅不僅是中央路小學的音樂老師,,也是學校隨班就讀兒童使用的資源教師的負責老師,。“我們給孩子們開了手工、繪畫,、陶笛,、非洲鼓等課程,一周五節(jié),,主要用社團課的時間,。”老師們除了要進行普通班級的教學,還要針對特殊兒童進行教學,。
此次南京市隨班就讀課題研討會,,同時也是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赴中央路小學送教活動,來自各地的專家也在現(xiàn)場進行觀摩,。上海市虹口區(qū)特殊教育康復指導中心副主任丁美珍說,,在課堂上,她看到了學校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和對辦學文化的傳承,,她表示,,現(xiàn)在的老師既要承擔普通班級的教育又要進行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建議普通學校也可以設(shè)置專職的資源教師來幫助特殊兒童,,或是請社工參與陪伴特殊兒童,。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如果家中有孩子需要隨班就讀,可向教育部門了解實驗學校,,最直接的方式是到學區(qū)學校報名,,學校對孩子們“零拒絕”。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