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315 看清那些被熱炒的“偽命題”
捧著平板電腦就算是“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小學的孩子每周安排六七堂興趣課算是全面提升素質(zhì)?兩歲多的孩子就去學琴就是不輸在起跑線?……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對假冒偽劣商品人人喊打的日子里,,本報也梳理了教育領域幾個被熱炒,、攪得家長心煩意亂的“偽命題”,,通過深入采訪,、專家解讀的方式,,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偽命題1 “一對一”,,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現(xiàn)象:“一對一”培訓學費翻倍
培訓機構里,,“一對一”一直是最有誘惑力的廣告,。雖然學費比小班課程翻了好幾番,,可許多家長覺得,“一對一”老師能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學,節(jié)省了時間,,只要孩子學得好,,不少人還是會狠狠心掏錢付費。付出最高的學費是否得到了最好的效果?
說法:低年級孩子有同學更有效
身為一所專門做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王先生認為,,“一對一”的方式多是培訓機構針對家長心理進行的包裝。“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一對一’教學,,特別是小孩子,。 ”他介紹,從他的經(jīng)驗看,,四五個人的小班效果最好,。 “英語需要更多口語互動練習,如果是其他學科,,可以適當再大一點班額,。對小孩子來說,老師一對一表揚你,,效果遠不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另外,一個學生上課沒有其他人的對比,,沒法做橫向比較,,沒有競爭感,學生和老師都容易出現(xiàn)懈怠的情緒,。明明十幾分鐘能講明白的知識點,,也許一懈怠就拖拉到一小時,因為按照課時收費,。”王老師說,,人數(shù)多過20個,就很可能出現(xiàn)一直被忽視的學生,,所以家長在選擇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判斷是否接受 “一對一”的高價服務,。
偽命題2 “互聯(lián)網(wǎng)+課堂”=人手一臺PAD?
現(xiàn)象:課堂上PAD僅用來播放課文
記者曾經(jīng)參加過不少“互聯(lián)網(wǎng)+”概念的課堂,同樣是抱著平板電腦上課,,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認識卻大相徑庭,。一堂小學的語文課上,老師發(fā)給學生電腦,,學生拿到后新奇地到處點,,一時間,教室里各種視頻,、音頻響成一片,,上課鈴響過,老師還花了好幾分鐘維持秩序。正式的課開始了,,老師告訴學生,,點擊PAD上的一個鍵,聽聽課文朗讀,。于是,,字正腔圓的朗讀聲從PAD里傳出,學生一邊看課文動畫,,一邊了解課文內(nèi)容,。因為每個人打開的時間不同,學生需要靠近自己的電腦聽才能不受外界影響,。等學生抬起頭,,老師仍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步驟講解生字、分析段落,,整堂課上,,PAD被扔到一邊沒有再被用到。
現(xiàn)場:“互聯(lián)網(wǎng)+課堂”提高效率
而在青島二中分校,,走進教室前,,高一化學教研組長黃勇良已經(jīng)對學生這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心中有數(shù)。課前,,他從網(wǎng)上給學生找了一段視頻推送到每個學生的PAD里,,視頻是介紹復合材料的一段實驗錄像。“找視頻花了不少時間,,幾乎把和這個課程相關的東西都看了一遍,,最后選中了這個英文版的。 ”課前的導學和推送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復合材料的概念,、分類等等基礎知識,,這些是大部分人預習能學會的。 “課前的視頻一般是5分鐘左右,,不能占用學生太長時間,。 ”根據(jù)課前學生的學習情況,黃勇良再次備課,,一上課,,就先講解學生預習時候提出的問題。“這樣課堂更加高效,,還能有針對性地教學,。 ”
本周二上午9時20分的課是高一科技學院的,黃勇良提前找出科技學院的教案,。每個班的預習情況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同,,課程內(nèi)容也要做相應改變。課上解答問題,,針對學生犯錯較多的題目進行講解。事先沒有學習的記者一時很難跟上進度,。黃永良引導學生思考金屬材料,、玻璃、塑料等多種材料的優(yōu)缺點,。他說這道題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不夠,,答案不夠多元。學生的PAD上出現(xiàn)了一個碎裂的膠頭滴管,。有人興奮地認出來,,這正是上學期化學實驗課上用到的器皿,放了一個假期,,塑料做的滴管一捏就碎了,。生動的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到塑料的缺點是容易老化。接著,,PAD演示了參天大樹,、摩天大樓,這一天然符合材料和人工符合材料的對比清晰呈現(xiàn)了復合材料的優(yōu)勢,。教室里的羽毛球拍是碳纖維復合材料,,玻璃鋼是玻璃加玻璃纖維……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紛紛列舉出身邊的復合材料,。“你們看看PAD,,這是什么?”PAD上出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的照片。學生驚喜地看到照片是自己的老師和飛機的合影,。去美國參觀的時候,,黃勇良用心地拍攝了這組照片,他拍的細節(jié)圖比課本上的還要清晰,。航天飛機上用到的陶瓷隔熱網(wǎng)就是一種復合材料,。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PAD的分析功能被利用起來,,學生提交答案,,老師就能看到哪道題錯誤率是多少。
下課之后,,記者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重聽老師對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原來上課的時候,PAD已經(jīng)對課堂進行了錄制,。除了在課堂上的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模式延伸到了休息日,。在家里,黃勇良會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庭化學實驗:看看你家的加碘食鹽是加了碘化鉀還是碘酸鉀?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怎么鑒別家里的樟腦球成分?扔水里看看密度?點燃一分部會發(fā)生什么?同時,,央視錄制的化學年系列科普片也是黃勇良推送給學生假期觀看的視頻,學生做實驗或者是看視頻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鍵呼叫老師答疑,,甚至還能選擇全校老師,發(fā)送問題,,接收答案,。
說法:新技術要求顛覆教學方法
“從電視到互聯(lián)網(wǎng),再到慕課,、大數(shù)據(jù),,技術不斷影響甚至改變著教育。每一次與新技術遭遇,,學校和教師都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對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介紹,,“互聯(lián)網(wǎng)+”是好東西,,怎么用才是關鍵。
基于學習任務單的課前自主與合作學習,,實現(xiàn)“生學為本,、合作內(nèi)化”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學習為根本,,學生利用PAD通過云平臺接收學習任務單,,基于資源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基于生生互動答疑形成學習共同體,,生成的學習問題為教師備課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供參考,。孫先亮說,這才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意義,。
偽命題3 學奧數(shù)的孩子數(shù)學成績一定好?
現(xiàn)象:小學生被媽媽領去學奧數(shù)
上小學四年級的小魚被媽媽領去學奧數(shù)了,,媽媽說,小學不學奧數(shù),,初中數(shù)學怕跟不上,。這是她在各個家長圈里得來的“真經(jīng)”,群里一些初中學生的家長語重心長地傳授了這一秘笈,。 “據(jù)說小學階段得加強數(shù)學和英語,,到了初中這兩門課進度很快,,特別是數(shù)學,,思維方式都變了,。 ”小魚的媽媽說,,以前學奧賽是學有余力的孩子在做,,現(xiàn)在家長群里流行的說法是誰都得學,。班里有同學一年級就已經(jīng)開始學奧數(shù),,一二年級是父母在家教,三年級開始在培訓機構上課,。
說法:兩種思維方式更適合參加自招
“學奧數(shù)不一定初中數(shù)學成績就好,,我見過太多的孩子,,小學學奧數(shù),,初中成績很一般,。 ”青大附中初三年級主任王福海介紹,奧數(shù)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奧賽和平時課堂中的數(shù)學學習不同,,普通數(shù)學講究過程,、結構和原理,,但奧賽側重思維方法,“比方說中考,,數(shù)學要寫解題推算步驟,但奧賽的時候直接寫答案,,寫對了就行,。學奧數(shù)的學生在自主招生里會有優(yōu)勢,現(xiàn)在看2中,、58中,、9中的自主招生數(shù)學測試內(nèi)容來源于課本但高于課本,,用到了許多奧數(shù)的方法,,所以我們會組織參加自招的學生學習了解一些奧數(shù)知識,我認為從初中開始學就不晚,。”采訪中,,王福海一直強調(diào)是否學奧數(shù)要因人而異,他表示小學階段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學了奧數(shù),,能在解題中得到樂趣,,就可以嘗試,。
偽命題4 兩歲孩童學琴不輸在起跑線?
現(xiàn)象:幼兒園孩子趕場上學習班
近日,一位教授跆拳道的老師向記者訴苦,,班里來了個兩歲半的學生,用盡了各種生動比喻循循善誘,,可孩子就是聽不懂,上課時候圍著教室亂跑,,影響其他人。 “我勸他的家長,,等孩子骨骼再發(fā)育發(fā)育,,等能聽懂老師講話再來,,可家長說興趣要從小培養(yǎng),。 ”同樣的故事,,不少培訓機構老師都遇見過,。喜樂琴行的老師周欣說,她教過最小的孩子只有兩歲,,不排除有的天才兒童兩歲能彈琴,,但她教的這個孩子根本坐不住,“指法什么的沒法教,,孩子的手指很稚嫩,,使不上勁兒,她媽媽天天看著她練琴,,我都擔心手指會變形。 ”周欣說,,這位媽媽的理論是,,孩子越小的時候學東西不會有逆反心理,。
記者采訪幼兒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中午時間等在園外接孩子,,問及理由,除了有孩子生病,,不少人給出的理由是下午報了興趣班,要去學藝術或者體育的特長,。一個孩子報7門課,,每天下午或者晚上趕場上課,,在幼兒階段并不鮮見,。
說法:別難為孩子也別難為自己
近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常弘在湛山二路1號青島地質(zhì)之光展覽館舉辦了“遇見美好下午茶”交流活動,,各行業(yè)的家長一起交流自己與孩子共處的美好時光、交流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和建議,。作為“父母學堂”的一個單元活動,交流會每月第一周的周六下午2時到4時定期舉辦,。
“給孩子報興趣班首先得關注孩子學習規(guī)律和習慣的養(yǎng)成,幼兒階段不需要在意專業(yè)知識,,比方說數(shù)學,、漢字,上了小學,,老師會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逐漸灌輸,。太小的孩子很難堅持一堂課精力集中。藝體特長則要按照孩子生理發(fā)育來選,,發(fā)育沒有到那個階段,眼睛和肌肉,、神經(jīng)系統(tǒng)配合都達不到要求,孩子只能有不斷的挫敗感,。 ”常弘認為,,對孩子的成長要等,,家長不能急,,不能被社會的雜音控制。 “萬物生長都有其自有的規(guī)律,,離不開自身的特質(zhì)和周圍的環(huán)境,,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客觀地認知自己、相信孩子,。越來越多的家長放棄自身的成長,將未來寄托在家庭中最弱小的,、最需要呵護保護的子女身上,通過向孩子施壓解決自身的社會性焦慮和不安,,伴隨著商業(yè)化十足的‘不能輸在起跑線’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帶著連自己都沒有能力實現(xiàn)的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不假思索地傾倒在子女身上。 ”
常弘認為,,家長需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別人彈鋼琴我們也要彈,,別人打球我們也要打,,如果孩子的肢體發(fā)育不夠,坐不住,,那就適得其反。 “我建議幼兒階段最好的培養(yǎng)是把孩子帶進大自然,,讓孩子接觸自然,,爬山,、在草地上打滾,這比上培訓班,,花錢把孩子圈在小屋里好得多,。畢竟身體健康是學習的前提,。 ”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wǎng)記者趙黎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