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把孩子逼上“起跑線”?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農(nóng)業(yè)而不是工業(yè)。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因為慢,,所以需要平靜和平和;因為慢,,所以需要細致和細膩;因為慢,所以更需要耐心和耐性……8月25日,,青島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就各區(qū)市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專項督導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督學林光琳介紹,各區(qū)市的督導部門將在一個月時間里不打招呼,、不定時走訪不少于50%的學校,,對“搶跑”學校負責人告誡、約談直至對社會公示,。
搶跑家長:
“別人家的孩子”才是標準
用圖畫和符號表現(xiàn)事物或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這是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5-6歲的兒童的發(fā)展標準,。雖然在媒體上看過這個標準,但6歲孩子的媽媽宋女士對此毫不在意,。“標準一般都制定得低,,要對全國所有地區(qū)的孩子適用,可能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照著這個標準來培養(yǎng)可以,,青島孩子不得多學點? ”她說在上海的大學同學已經(jīng)把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送去學法語了,,自己的孩子連劍橋少兒英語第三冊都沒學完。采訪中,,記者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宋女士一大堆的對比:朋友家的孩子已經(jīng)鋼琴考6級,、在學第二個樂器了;同學家的孩子2節(jié)課就學會不用浮袖游泳了;鄰居家的孩子已經(jīng)拿到全市兒童表演的獎項,能在幼兒園主持升國旗儀式了……宋女士說,,“別人家的孩子”才是她的標準,,“你不能往低看,人要在追趕別人中進步,。 ”臨走,,她還給記者灌了一段“雞湯”。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的常女士已經(jīng)讓孩子提前學習了所有的拼音字母和組合,。“這個暑假孩子一直上銜接班,,我給他報了兩個月40天的課程,銜接班用的是蘇教版的教材,,前20課學完拼音,,后20課背古詩學生字,趕在開學前把一年級上學期內容學完了,。 ”本以為常女士會為自己“先見之明”得意,,沒想到她話鋒一轉,,“孩子學得太晚了! ”她說孩子幼兒園同學有的上了一年時間銜接班,在一個全國連鎖的知名機構上,,能把1-3年級的內容全學完,。 “也就是說上小學的前三年不聽課也不耽誤。孩子可以空出大把時間再學點特長,,再把課程進度往前趕趕,。 ”
開學第一課采訪,記者走進一所普通小學一年級的班級,。一個班44個孩子,,全都會寫自己的名字,這其中包括“燮”“懿”這種高難度的字,。三分之二的學生上過幼小銜接班,。班主任老師說,從報到時候孩子的表現(xiàn)看,,將近10個孩子的識字量在2000個左右,,和成年人常用字數(shù)差不多。“那天學校發(fā)校報,,他們完全能自己讀出來,,其他孩子很崇拜。”老師的話代表了許多家長的心理,,多學點,,多培養(yǎng)自信。
怕老師上課進度快跟不上,,怕大部分同學會的老師就不再講……家長給出了許多“搶跑”的理由,。
資深教師:
孩子有動力“起跑”不怕晚
曾在教學一線耕耘三十多年的林光琳告訴記者,指南里說的教育理念早就已經(jīng)是教育界的共識,,但現(xiàn)實是打著“贏在起跑線上”的旗號,,幼小銜接培訓機構火得不愁生源,,焦慮的家長恨不得孩子學一點,,再學一點。你學我也學,,幼兒園如果不小學化,,家長就有意見。孩子在培訓機構里學,,回到家家長加班加點地教,。 “如果不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不規(guī)范地引導,,會讓孩子厭學,,那就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輸在起跑線上。 ”能識字讀報看似在同學面前有了自信,,但林光琳并不贊同,,“讓幼兒園的孩子學三四年級該學的東西,學習過程中他要克服很多困難,,這些困難是他智力發(fā)育還達不到的,,孩子多自卑。 ”市實驗小學校長梁景萱介紹,,拼音,、識字都是有課程安排的,揠苗助長,,過多地注入不該孩子這個年齡段做的事反而不好,。 “比如握筆姿勢、拼音方法,,教得不對到了小學很難改過來,。 ”老師也不會因為全班中有很多孩子會了,就跳過這個內容不講,。
采訪中,,不少中學校長談到起點問題。“孩子中考成績不行,,但不代表他沒有潛力,。起跑不怕晚,有動力有目標就行,。”平度一中校長劉晟告訴記者,,2017年,平度一中普通班錄取線663.5分;大學先修班錄取線705.5分,。即使是在縮減了大批招生名額的2017年,,平度一中的錄取分數(shù)也只位于市區(qū)二三批次高中之間。 “平度初中學校的教育水平肯定不及市區(qū),,而且家長也很少讓學生補習,,平度一中生源有50%來自農(nóng)村,但當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成績很快就能提升起來,。 ”2004年至今,從這里走出的北大,、清華學子就有64人,,2017年高考1900人報名,1284人達自主招生錄取控制線。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wǎng) 記者 趙黎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