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一種江湖叫家長群!假期過后這份“生存秘籍”請收好
有人開玩笑說,,微信家長群是一個江湖,,也許生活中是普普通通的爸媽,一進家長群瞬間就變了,。
不少網友吐槽,,便于家校溝通的微信群逐漸成了“焦慮群”、“攀比群”,、“馬屁群”,,甚至是“廣告群”。不知道佛山的家長們怎么看呢?
家校微信群正在成為大家又愛又恨的存在:“愛”是因為它的方便,,“恨”是因為它太方便了,。不少老師說:“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開家長會,。”還有家長表示:“每天看溝通群的時候提心吊膽,,消息太多,頭都炸了,。”
家長群常常出現的
點贊黨系列
↓↓↓
炫技黨系列
↓↓↓↓
曬娃黨系列
↓↓↓↓
其實,,家長微信群是把雙刃劍,它的存在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距離,,降低了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成本,。但沒有規(guī)則不成方圓,要營造良好的聊天環(huán)境,,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在網絡世界做“戲精”。
家校溝通群帶來的這些煩惱,,該怎么解決呢?
老師方面
1,、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
家校微信群的群主,,一定要是班主任。這樣發(fā)通知“@所有人”的時候,,每一位家長才能收到,。另外,每次發(fā)完通知后,,可加上“不必回復,,以免刷屏”的字樣。
2.明確交流時間段
老師要和家長明確家校群的互動時間,,為自己劃出私人空間,。
3.面向全體兼顧個體
在群里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所公布的內容要面向全體,,比如作業(yè)標準、校運會安排等所有學生都要參與的事情,,可通過群盡快地讓所有家長知悉,。同時,老師也可發(fā)揮社交媒體能輻射個體的作用,,滿足學生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愿望,。
4.互動內容劃清底線
老師可以在群里規(guī)定發(fā)布內容和范圍,同時劃出一些紅線:如不發(fā)不文明的語言和圖片以及網絡游戲鏈接,、不發(fā)涉及影響班級團隊氛圍的內容,、不發(fā)聊天爭吵內容、不發(fā)涉及人身攻擊的內容等,。
5.做好隱私保護
微信群管理中,,要注意保護學生、家長及老師自己的隱私,。
6.不在微信群中布置作業(yè)
開學初,,明確跟家長交代,不要在班級微信群幫孩子問作業(yè),,老師也不會在群中發(fā)布作業(yè),。作業(yè)要由學生自己記錄,而不是靠家長到群中查看作業(yè),,這樣既減輕家長負擔,,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心。
7.及時發(fā)現家長的訴求
當發(fā)現家長之間有矛盾,,老師應該主動和家長私底下進行交流溝通,,了解真實情況,及時處理,,化解矛盾,。
8.分類建群,,為微信群“減負”
佛山順峰小學一年級某新班建立了兩個不同功能的群,一個是QQ群,,一個是微信群,。班主任老師明確QQ群用于老師發(fā)布作業(yè)和通知,并存放資料,、照片;微信群可用于家長溝通交流,。
9.敏感信息慎公布
不在群里公布學生成績、排名,、違規(guī)違紀等敏感信息,,這可能會傷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讓家長感到不舒服,。
家長方面
1.做好自我調節(jié),。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并對班主任充滿信心。
2.良性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3.曬娃要適度。畢竟班群是一個公共交流平臺,。
4.理性對待班級群,。只關注與自己相關的信息,避免盲目點贊,。
5.晚上盡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響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師直接聯系,。
總之,,我們要牢記,家長微信群不是家長“表演”的舞臺,,更不是老師發(fā)威的“管教所”,,它的根本作用是增進家校溝通、同時讓家長們能有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幫助孩子一起成長哦!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